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國人壽西藏分公司脫貧攻堅紀實:綻放的國壽格桑花

發布時間:2020-07-29 17: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羌塘,中國五大牧場之一,位於(yu) 昆侖(lun) 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gang) 底斯山脈之間。戈壁、草原、湖泊、山川,這片西藏麵積最大的純天然草原有著美麗(li) 迷人的景色。

  那曲,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區,有著浩瀚的草原、冰川、溫泉,以及數不盡的神山聖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

  然而迷人景觀的背後卻是嚴(yan) 苛的生存條件——方圓2萬(wan) 平方公裏,海拔4900米,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常年風雪交加,全年平均溫度零度左右,含氧量極低。

  西藏那曲市聶榮縣,一個(ge) 令人聞而生畏的“生命禁區”。在這個(ge) 廣袤而嚴(yan) 苛的“禁區”裏,一群來自遠方的人,與(yu) 當地村民們(men) 一同戰酷寒鬥艱險,用頑強的意誌力開墾著希望。

  他們(men) 就是西藏國壽扶貧駐村工作隊。

  2011年10月,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啟動創先爭(zheng) 優(you) 強基惠民駐村工作,中國人壽西藏自治區分公司積極響應號召,迅速選派幹部奔赴那曲地區聶榮縣開展駐村工作。

  自2011年至今,公司先後選派12個(ge) 批次超過100人次的駐村隊伍,為(wei) 聶榮縣的村民們(men) 送去了脫貧的希望,被村民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國壽格桑花”。

  大事抓緊,敢拚敢擔的開路人

  聶榮的山很高,離天很近,仿佛伸手便可觸摸到藍寶石般的蒼穹。

  “山高路遠,道阻且長”——美麗(li) 浪漫的背後是山路的險惡,環境的艱苦。

  西藏國壽扶貧駐村工作隊所駐的拔卓村,有著高海拔的地理環境和風大雪大的自然環境。

  為(wei) 了解決(jue) 村民用電這一“老大難”問題,2013年10月,在公司領導的關(guan) 心與(yu) 支持下,駐村工作隊完成了供電項目報告。經過多方協調,自治區相關(guan) 部門批準了18萬(wan) 元建設資金,多年困擾村民們(men) 的用電問題終於(yu) 盼到了解決(jue) 的一天。

  電有了,路還在“路上”。為(wei) 了讓拔卓村能夠無路處有路、有河處有橋,2013年,公司各工作隊組織開展重點項目考察工作,完成了致富項目的意見征集、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現場勘查、資金預算等步驟,形成了合理、可行的項目報告。為(wei) 了使項目能得以順利實施,駐村隊員們(men) 無數次地來回奔波於(yu) 聶榮縣、那曲地區及拉薩,為(wei) 群眾(zhong) “要錢”架橋、修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自治區強基惠民辦撥款10萬(wan) 元用於(yu) 駐地修路;2014年又撥款20萬(wan) 元用於(yu) 駐地架橋。錢有了,心裏踏實了,工作隊員們(men) 便組織村民開始施工。由於(yu) 當地氣候環境惡劣,一年當中施工期隻有兩(liang) 三個(ge) 月,所以他們(men) 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工期,以便早日為(wei) 老百姓把這兩(liang) 件事情辦好。

  在平均海拔4900米的地方幹體(ti) 力活,會(hui) 讓人氣喘、胸悶、頭暈、頭痛、心肌缺血,但這些令人難以忍受的高原反應並沒有阻擋工作隊員們(men) 開路、搭橋的決(jue) 心和腳步。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每天超負荷的施工後還要拖著沉重的身體(ti) 回到駐地,工作隊員們(men) 的拚勁深深地感動了村民。

  “越是艱苦的地方,老百姓越需要我們(men) 。我們(men) 到這裏來不是為(wei) 了名利,是為(wei) 了一種責任,我們(men) 代表的是國壽在藏北高原的一麵旗幟,隻有實實在在把事情做好了,老百姓心裏才踏實,我們(men) 自己才心安。”嘎青村第一書(shu) 記洛桑邊旦如是說。

  小事掛心,群眾(zhong) 冷暖的貼心人

  把群眾(zhong) 所需、所急、所盼的事放在心上,大到通電、架橋、修路、為(wei) 群眾(zhong) 搞“短平快”的致富項目,小到調解鄰裏糾紛,“群眾(zhong) 事無大小”,駐村工作隊成了村民們(men) 的貼心人。

  為(wei) 了深入了解村民們(men) 的需求,工作隊與(yu) 村民們(men) 同吃同住,每逢年節還邀請困難群眾(zhong) 共度佳節,漢藏同胞共同準備具有特色的菜式,表演文藝節目,分享民族大團結、文化大繁榮成果。

  節日期間,工作隊還積極組織開展慰問活動,駐村以來共計慰問各類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近百餘(yu) 人次,讓困難群眾(zhong) 過上了舒心的節日。

  入戶調研期間,工作隊組織隊員每天都與(yu) 1至2戶牧民談心、交流;同時積極與(yu) 村“兩(liang) 委”溝通,每人與(yu) 1至2戶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為(wei) 孤寡老人背水、打掃衛生等等。他們(men) 還經常利用空餘(yu) 時間走訪貧困黨(dang) 員、孤寡老人、困難群眾(zhong) 和退休幹部,與(yu) 大家交朋友、拉家常,了解他們(men) 的所想所需,征求他們(men) 的意見建議。這些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拉近了工作隊員們(men) 與(yu) 村民之間的距離,村裏形成了一個(ge) 不成文的習(xi) 慣:有事不找村委會(hui) ,動嘴找來工作隊,群眾(zhong) 有事他們(men) 跑腿。

  2014年9月11日,一聲急促的喊聲打破了別倉(cang) 村的寧靜,一位村民前來駐村工作點求援,說村民旺珠家一頭牛猝死在山上,旺珠及三個(ge) 村民開車上山拉牛,因天黑又遇大雨傾(qing) 盆,車陷在山上,情況危急。

  幾名駐村隊員二話不說,冒雨馳援。當時大雨如注,上山草地濕滑,汽車根本無法抵達牛猝死的地方。如果將死牛置於(yu) 原地,帶領村民撤離,那麽(me) 夜裏死牛肯定會(hui) 被野狗和狼群吞吃,造成村民的財產(chan) 損失。

  為(wei) 了將村民的損失降到最低,駐村隊與(yu) 村民協商,決(jue) 定依靠人力將牛拉下山。大家給牛套上繩索,一起拉著繩索並肩前行。濕滑的山坡,瓢潑的大雨,跌倒了再爬起,隊員和村民們(men) 愣是將牛從(cong) 山上拖行7公裏才到達山下的停車處。

  村民旺珠滿懷感激地對隊員們(men) 說:“你們(men) 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不顧危險來幫助我,你們(men) 就是我的親(qin) 人。”

  19座簡易鋼架橋,近60公裏的道路,30公裏的電線,48個(ge) 貧困戶的陽光玻璃房;發動村民集資建立一個(ge) 綜合農(nong) 貿市場,為(wei) 駐村點挖掘十餘(yu) 口水井,購買(mai) 上百公裏的草原防護欄,協調相關(guan) 部門為(wei) 沒有通訊信號的駐村點修建通訊基站;幫助拔卓、別倉(cang) 、查慶三個(ge) 村建立牧民經濟合作社,開發創建采沙場、摩托車修理廠、散裝汽油銷售點、磚廠、利民超市、便民茶館、蔬菜大棚、兩(liang) 個(ge) 溫泉點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本土創業(ye) 創富項目。

  這是西藏國壽扶貧駐村工作隊自2011年以來開啟駐村工作後交出的成績單。2018年年底,拔卓、別倉(cang) 、查慶三個(ge) 村全部實現脫貧。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