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江交匯南岸嘴看“一級戰備”下的武漢防汛
7月29日是武漢市啟動防汛Ⅱ級響應、Ⅰ級戰備以來的第23天,長江、漢江持續高水位運行。這一天也是張美英被任命漢陽四新街哨長的第6天,她所負責的大慶閘口位於(yu) 武漢市漢陽區南岸嘴地區。
南岸嘴,地處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形成的衝(chong) 擊地帶。由於(yu) 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洪內(nei) 澇曾讓生活在這裏的人們(men) 飽受水患之苦。2020年汛期,麵對43天超長梅雨季和接連兩(liang) 輪洪水過境,南岸嘴安然度之。
當日上午,記者從(cong) 漢江邊已經封閉的大慶閘口攀上南岸嘴子堤,站在高處遠眺,漢江、長江原本涇渭分明的分界線已被高漲的江水混為(wei) 一體(ti) ,寬闊的江麵上水流湧動。不遠處的晴川橋上,不時有行人駐足觀水。大堤上,手持長竿的巡查人員來回走動,翻看護坡土壤草皮,確認堤防有無險情。
“按照‘Ⅱ級響應、Ⅰ級戰備’的要求,巡堤人員每隔15分鍾巡查大堤一次。”張美英告訴記者,作為(wei) 哨長,她主要負責組織1.5公裏管轄範圍內(nei) 防汛值守、巡堤查險、險情報告等工作,參與(yu) 巡堤的主要來自周邊街道、社區及轄區企業(ye) 單位工作人員。
作為(wei) 漢陽人,張美英對昔日南岸嘴最深的印象就是“十年九淹水”。她告訴記者,過去南岸嘴還是一片居民區,由於(yu) 地勢低且遭受兩(liang) 江夾擊,每到汛期就是一片汪洋,“一漲水大家就搶著把家具、電器往樓上搬,進出隻能搭梯子”。
漢陽區環城河道堤防維修管理所技術人員章俊介紹,1998年汛後,武漢開始對兩(liang) 江四岸進行全麵綜合整治,南岸嘴居民和企事業(ye) 單位整體(ti) 搬遷,沿江沿河平均削坡60米,擴展漢江出江口,讓陸於(yu) 水,新建29米高程的駁岸牆。昔日飽受洪澇之苦的南岸嘴變成了如今的濱水休閑公園。
不止是南岸嘴,為(wei) 治理水患,武漢市經過幾十年建設,目前已建成三級以上河道堤防808公裏,形成了漢口、武昌、漢陽三個(ge) 獨立的防洪保護圈以及新城區14個(ge) 防洪區,不斷完善、加固幹堤,力保一城安瀾。
“堤防加固了,並不代表防汛可以放鬆”,章俊介紹,南岸嘴江段全長1.28公裏,盡管迎水麵已經全部鋪設混凝土預製板護坡,但是長時間、高水位浸泡下,出險概率會(hui) 增加,堤防巡查依舊是防守是重點。
據統計,截至目前,武漢市累計出動巡堤查險人員共644153人次,封堵閘口197座,搭設防汛哨棚3387個(ge) ,全市長、漢江及連江支流河道堤防設施功能正常、運行狀況良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