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公眾對使用公筷的態度不一 用公筷會顯得“裝”嗎?

發布時間:2020-07-30 09:00:00來源: 重慶晨報

  2020年,新冠疫情嚴(yan) 重期間,使用公筷被頻頻提到了大家嘴上。隨著疫情減弱,這個(ge) 衛生習(xi) 慣推行得如何?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對重慶市民進行了隨機采訪。大家對使用公筷的態度不一,大多數人平時聚餐時並沒有主動用公筷的習(xi) 慣,但如果席間有人提出,也會(hui) 樂(le) 意支持使用。

  用公筷·招不快

  席間尷尬

  提出使用公筷受到同學質疑

  7月23日晚,新光天地5樓一家主打川菜的餐廳,楊女士和大學同學聚會(hui) 。她轉頭對服務員說:“請給我們(men) 拿幾雙公筷……”此言一出,一大桌子同學中有人露出了詫異的眼神:“哎呀,都是熟人,又沒人得傳(chuan) 染病,哪裏需要用公筷嘛……”

  席間的氛圍突然變得有些尷尬。趕緊有同學出來打圓場:“沒事,我們(men) 都用起嘛,疫情還沒完全過去,用公筷確實有好處。”楊女士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幾雙筷子放在各個(ge) 菜碟邊,不急不慢地跟大家講起用公筷的理由,氣氛才逐漸緩和。

  使用公筷盡管屢屢遇到冷場,楊女士表示以後還是會(hui) 繼續堅持提出用公筷。“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時個(ge) 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減少對菜品的汙染,降低病從(cong) 口入的風險……但好像大多數人就是不太習(xi) 慣使用。”楊女士說,現在隨著疫情減弱,勸說身邊朋友用公筷似乎變成了一件難事。“遇到朋友堅持不願意用的,我自然也不會(hui) 強求,但盡量以理服人。”

  棄公筷·有原因

  隨機訪問

  大多因“嫌麻煩”“不習(xi) 慣”

  使用公筷,真有那麽(me) 難嗎?

  記者在江北區、渝中區幾家中餐廳對食客進行了隨機訪問,在被訪的25人中,有22位市民明確表示平時並沒有使用公筷的習(xi) 慣。

  為(wei) 什麽(me) 大家不願意用公筷?“嫌麻煩”和“不習(xi) 慣”是最多的理由。

  在外貿公司工作的盧女士說,兩(liang) 雙筷子換來換去,顯得很麻煩,也容易混淆。“都用了三十多年筷子了,平時吃飯桌上似乎很少見到公筷,身邊人都沒有這個(ge) 習(xi) 慣,即使用了也容易忘記。”

  從(cong) 事傳(chuan) 媒工作的謝先生平時也沒有用公筷的習(xi) 慣,嫌用起來不方便。但他從(cong) 心底認同使用公筷的做法:“這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體(ti) 現,要是同桌用餐的人提出來,我肯定欣然接受,不會(hui) 有反感……但自己是不會(hui) 主動想到的。”

  市民米先生說,此前去親(qin) 戚家吃飯時,看到他們(men) 在自己家也使用公筷,內(nei) 心挺觸動的,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良好的衛生習(xi) 慣,有益於(yu) 健康,內(nei) 心很讚同。但他也坦率地說,如果大家聚會(hui) ,自己多半不太好意思提這事。如果有人提出使用,自己肯定會(hui) 響應:“應該還是因為(wei) 不習(xi) 慣吧。”

  傳(chuan) 統作怪

  明知公筷好就是不願主動提

  雖然市民米先生比較認可用公筷,但他認為(wei) ,在中國傳(chuan) 統飲食文化中,千百年來早已習(xi) 慣了一大桌人觥籌交錯,不分彼此。除非是大家都有共識,如果貿然提醒別人用公筷、公勺,似乎感覺有點失禮,就好像嫌棄別人不衛生一樣。和米先生有相同意見的還有從(cong) 事培訓行業(ye) 的石女士,她也從(cong) 來不用公筷,但很支持使用。

  市民聶先生表示,平時自己和親(qin) 朋吃飯,也沒有用公筷的習(xi) 慣。他認為(wei) ,要是自己主動提出使用公筷,會(hui) 讓同桌的朋友感覺你格格不入,有些“裝”。但如果有人提出來,自己肯定會(hui) 接受,他也希望早日形成用公筷的氛圍。“當社會(hui) 上形成共識,再主動提出用公筷就不會(hui) 突兀了。”他建議政府可出台相關(guan) 政策進行推動,但這個(ge) 過程應該會(hui) 比較漫長。

  記者在新光天地、大坪時代天街等商圈的一些餐廳發現,服務員戴口罩、測體(ti) 溫等防控流程都具備,但唯獨沒有提供公筷。有一些餐廳提供的公筷、私筷一模一樣,吃著吃著就分不清了,尤其是就餐者喝了酒後,公筷基本上成了擺設。

  時代天街一家烤鴨店店長表示,其實之前每桌都會(hui) 擺上比實際人數多一倍的筷子作為(wei) 公筷,但絕大部分食客並未使用,有的還喊服務員“把多餘(yu) 的筷子拿走”。這樣的次數多了,店裏就自然而然地不再擺放“多餘(yu) ”的筷子了。

  用公筷·靠自覺

  公筷產(chan) 品

  疫情發生後銷售業(ye) 績翻番

  事實上,生活中還是有不少人已逐漸在接受公筷。

  在淘寶上輸入“公筷”,會(hui) 出現大量相關(guan) 商品,商品店鋪頁麵上多有“一雙公筷 健康常在”“夾菜用公筷 不吃口水菜”的宣傳(chuan) 語。十雙印有“公筷”標識的筷子,售價(jia) 在十多二十元左右,有明顯的標識,長度也有增加,便於(yu) 一眼辨認出來。

  從(cong) 浙江麗(li) 水的某網店銷售記錄可看到,今年2月後,已有1000多個(ge) 訂單,而此前一年之中總共隻有100多個(ge) 。店主趙先生說,新冠疫情發生後,大家對公筷使用意識明顯增強,這種辨識度較高的公筷,更多的還是個(ge) 人購買(mai) ,也有餐廳下訂單,商家可為(wei) 其量身定做,印上餐廳logo,目前比較受歡迎。

  而在銷售評論中,可看到很多對使用公筷有益於(yu) 健康的肯定。“已經給家裏買(mai) 了一套了,大家都很認可,準備再多買(mai) 一些給外國朋友作為(wei) 禮物。”

  退休老人

  即便兩(liang) 人在家也用公筷

  家住渝北悅來,從(cong) 事會(hui) 展行業(ye) 的退休老人季衛在家裏,即使和老伴兩(liang) 個(ge) 人吃飯,也要使用公筷。他與(yu) 家人及老同事在外聚會(hui) 時,更是會(hui) 主動提出用公筷。他認為(wei) ,這次新冠疫情對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影響很大,我們(men) 要通過這件事,讓生活有更多正麵的改變。

  季衛說,就餐時要大膽地提出使用公筷,不應該礙於(yu) 麵子而不敢說出來。“使用公筷就是保護你我,體(ti) 現真正的尊重與(yu) 關(guan) 愛,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

  “我們(men) 老年人可以做到,年輕人更應該接受這個(ge) 良好的習(xi) 慣!”

  凡是有親(qin) 戚朋友來家裏做客,老伴李女士都會(hui) 給每位客人準備好一雙公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餐飲企業(ye) 就推出了不同顏色、圖案、長短的筷子,方便將公筷和私筷區分開。

  說好處·論推行

  重慶新歐醫院消化內(nei) 科主任夏太福介紹,使用公筷可防止由消化道傳(chuan) 播的疾病,既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常見的通過消化道傳(chuan) 播的細菌如幽門螺杆菌,它能誘發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存在於(yu) 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況下,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觸飯菜,這些飯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經由其他人的私筷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風險。這樣一來,筷子就成為(wei) 了病菌的傳(chuan) 播媒介。”夏太福說,除了細菌之外,用公筷還可避免一些病毒感染,如甲肝、戊肝等。

  專(zhuan) 家認為(wei) ,使用公筷公勺幹淨衛生,可避免共同用餐時個(ge) 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減少對菜品的汙染,降低病從(cong) 口入的風險,特別是降低胃幽門螺杆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體(ti) 的傳(chuan) 播。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chuan) 播的風險。

  世衛組織統計數據表明,唾液是疾病傳(chuan) 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夾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傳(chuan) 播蔓延的。有數據顯示,中國屬於(yu) 胃癌高發國家,成人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達60%。

  餐飲協會(hui)

  推行“雙筷”雖難也有方法

  其實早在今年3月,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hui) 就發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shu) ,倡導文明就餐新理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生活習(xi) 慣敲響了警鍾。”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餐飲商會(hui) 會(hui) 長嚴(yan) 琦表示,從(cong) 各個(ge) 層麵推行“雙筷”非常有必要。“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幫助大家養(yang) 成定量取餐、按需進食的習(xi) 慣。在外用餐沒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培養(yang) 了人們(men) 環保節約的良好風尚。”

  嚴(yan) 琦認為(wei) ,各餐飲企業(ye) 應該主動為(wei) 就餐者提供公筷公勺,而且顏色要明顯區別於(yu) 用餐者所用筷子,以免混淆;同時設置提示牌和宣傳(chuan) 語,要求服務人員溫馨提示和引導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規範“雙筷”用語、擺放標準等。特別是火鍋等餐飲企業(ye) ,要做使用公筷公勺的示範引領者。

  她建議,除了餐飲行業(ye) 和餐飲商會(hui) 的努力,政府也要加大“雙筷”製推廣力度,將其納入餐飲企業(ye) 服務的必備要件,比如對餐飲企業(ye) 推行“雙筷”增加的成本給予稅前分期抵扣,幫助企業(ye) 減輕壓力,防止部分企業(ye) 為(wei) 壓縮成本而弄虛作假等;同時,社會(hui) 合力,從(cong) 家庭做起,要形成社會(hui) 共識,動員全民積極參與(yu) 。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