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鯤龍”入海 擊水三千

劉嶢 發布時間:2020-07-30 09:1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似魚翔淺底、如鷹擊長空,能摶風九萬(wan) 、可擊水三千——7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liang) 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dong) 青島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作為(wei) 構建國家應急救援體(ti) 係的重要拚圖,“鯤龍”海上首飛的成功,距離其投身一線實用又近了一步。

  “鯤龍”首飛亮眼

  7月26日上午,AG600飛機從(cong) 山東(dong) 日照山字河機場起飛,飛行約28分鍾後抵達青島團島附近海域。隨後,“鯤龍”輕盈入水,平穩地貼著海麵滑行,完成了機身回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上昂等動作,並隨之騰空入雲(yun) ,順利返回日照機場,首次海上起降科研試飛完美收官。

  “鯤龍”的海上首飛,對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ti) 係能力建設需要具有裏程碑意義(yi) 。AG600項目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表示,海上首飛初步驗證飛機適海性,探索海上試飛技術和試飛方法,為(wei) 後續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yu) 係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

  “鯤龍”入海,意義(yi) 不凡。隨著中國海洋事業(ye) 的快速發展,海洋調查、海洋勘探、海洋開發、海上運輸、海洋旅遊服務等生產(chan) 生活和科研活動日益頻繁。而海上的異常天氣和惡劣氣象頻繁發生,對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上人員作業(ye) 安全構成了嚴(yan) 重威脅。在水上救援和森林滅火等需求日趨頻繁的背景下,“鯤龍”應運而生。

  據了解,“鯤龍”AG600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好、搜索範圍廣、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裝載量大等特點。大飛機“能吞能吐”,既可在水麵汲水,也可在陸地機場注水,最多載水12噸;單次投水麵積4000餘(yu) 平方米,一次性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此外,“鯤龍”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成為(wei) 國家應急體(ti) 係“空中利器”的同時,還可通過係列化發展和改進改型,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與(yu) 保護、資源探測、島礁運輸等任務需要以及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緊急支援等任務的需要。

  “海試”挑戰更大

  在此之前,AG600飛機已經進行了兩(liang) 次成功的首飛試驗——2017年12月24日,AG600在廣東(dong) 珠海實現了陸上首飛;2018年10月20日,AG600在湖北荊門成功進行水上首飛。而今,時隔645天後,“鯤龍”終於(yu) 入海擊水,邁出了通往實戰應用的關(guan) 鍵一“試”。

  盡管已經曆了陸上和水上首飛,但基於(yu) “鯤龍”AG600飛機“水陸兩(liang) 棲、一機多型”的特殊身份,這條“巨龍”必須經曆與(yu) 其他陸基飛機不同的3次首飛考驗,與(yu) 水上試飛相比,海上的飛行難度更大、挑戰更多。

  與(yu) 內(nei) 陸水麵相比,海上起降環境和飛行條件複雜多變,海水的鹽度、密度和風浪都與(yu) 內(nei) 陸水麵不同,對飛機的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海洋高鹽度環境對飛機的防腐蝕要求更高;海水密度較大,飛機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起飛時需要克服的“粘性”會(hui) 有差異,同湖麵相比,飛行員在起降時會(hui) 感覺水麵“偏硬”;海上時常“無風三尺浪”,海浪高、能量大、波浪類型多,不同類型波浪可能同時存在,且傳(chuan) 播方向不一致,再加上洋流和風,會(hui) 使得飛行環境變得更加複雜。

  在海上起降和執行任務,飛行員的視覺感受和操縱要求也有所不同,因而海上飛行對飛行員的專(zhuan) 業(ye) 操作要求更為(wei) 嚴(yan) 苛。海麵更為(wei) 開闊、環境也相對複雜,試飛過程中需要全麵考慮風向、風速、洋流和浪湧以及高溫、高濕、高鹽環境的綜合影響。因此,飛行員需要在對飛機飛行特性足夠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豐(feng) 富經驗選擇合理的起降方式,在整個(ge) 起飛或著水過程保持運動狀態穩定。

  據專(zhuan) 家介紹,AG600在海上的首飛將全麵探索海上試飛技術和試飛方法、檢驗飛機水動性能和水麵操縱特性、檢查飛機各係統在海洋環境中的工作情況,並收集海上飛行數據,為(wei) 後續相關(guan) 工作提供支撐。

  盡早投入使用

  如今,“鯤龍”已成功完成了陸上、水上、海上首飛三大考驗,實現了水上和海上試飛體(ti) 係的突破,這也標誌著飛機的研製進程進入了新的階段。

  實現海上首飛是AG600今年的預定任務。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AG600一度“滯留”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很多前置工作無法進行,海上首飛前的試飛科目無法如期開展,原定進行的機上測試改裝等工作也被迫擱置。為(wei) 此,各地承擔AG600研製任務的企事業(ye) 單位和高校科研人員緊急調動準備,針對研製進程,相繼鋪開戰場,全力保障海上首飛任務的完成。

  AG600飛機何時能夠走上救援一線,實現交付使用?航空工業(ye) 集團副總經理陳元先表示,後續項目研製全線將全力以赴加快研製進度,項目後續將開展滅火型試驗,計劃2023年完成滅火型研製,並盡早投入使用。

  在世界範圍內(nei) ,掌握研發水陸兩(liang) 棲大飛機技術特別是水上起降技術的國家寥寥無幾。目前研製和裝備大型水陸兩(liang) 棲飛機的主要有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少數幾個(ge) 國家。例如日本擁有先進的水陸兩(liang) 棲飛機US-2;俄羅斯的“別”係列水上飛機衍生出多種機型,被大量用於(yu) 軍(jun) 民領域;加拿大研製的CL-415水陸兩(liang) 棲飛機可用於(yu) 搜索、巡邏和救援……

  專(zhuan) 家表示,作為(wei) 全球在研的最大水陸兩(liang) 棲飛機,“鯤龍”的“誕生”不僅(jin) 是我國航空技術發展的必然,更是國家戰略需求的體(ti) 現。“鯤龍”豐(feng) 富的功能用途,將讓它成為(wei) 海上救援的“多麵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