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給實體經濟插上智能之翼
“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這是不少企業(ye) 在數字化轉型路上麵臨(lin) 的共同困境。在產(chan) 業(ye) 數字化提速大趨勢下,企業(ye) 非轉不可,但又因投入高收益慢、上下遊企業(ye) 缺乏協同、平台和服務支撐不足等多種原因,數字化轉型路上充滿挑戰。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ge) 部門近日出台了《關(guan) 於(yu) 支持新業(ye) 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ye) 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生產(chan) 領域數字化轉型成為(wei) 其中重點部署的一項內(nei) 容。未來,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中湧現的新業(ye) 態新模式,將給經濟發展注入怎樣的能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業(ye) 內(nei) 人士和有關(guan) 專(zhuan) 家。
讓“啞企業(ye) ”開口說話
航天雲(yun) 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nei) 成立最早、麵向公共服務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於(yu) 亮給記者舉(ju) 了一個(ge) 例子。在四川,他們(men) 承建的成都秦川物聯網智能工廠一期MES生產(chan) 執行係統項目,包括了生產(chan) 、質量、目視化、人員績效等管理以及生產(chan) 指揮中心建設等服務,同時還完成了生產(chan) 信息化管理係統與(yu) 下層數據采集與(yu) 監視控製係統打通,以及上層與(yu) 公司企業(ye) 資源計劃管理係統、生命周期管理係統的數據打通。
數字化改造後,這個(ge) 工廠生產(chan) 效率明顯提升,相關(guan) 生產(chan) 人員減少了30%,產(chan) 品交付率上升13%,年產(chan) 能增加40%,客戶投訴減少38%。由於(yu) 實現生產(chan) 質量全過程監控與(yu) 追溯,質量風險下降了20%。
“啞設備、啞崗位、啞企業(ye) ”是指沒有入網、不能自動匯報、不能透明化管理的崗位、設備和企業(ye) 。這是對不交互、不共享、不透明生產(chan) 狀態的形象描述。改變這一局麵,離不開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有力支撐。統計顯示,國內(n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於(yu) 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同時,有超過55%的國內(nei) 企業(ye) 尚未完成基礎設備數字化改造。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就是指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wei) 支撐,以數據賦能為(wei) 主線,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對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全要素實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價(jia) 值再造的過程。當前,數字化趨勢帶來的壓力巨大,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遼寧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梁啟東(dong) 告訴記者。
《意見》提出了多方麵舉(ju) 措著力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提速降本增效。比如,開展重大工程布局,支持傳(chuan) 統龍頭企業(ye) 、互聯網企業(ye) 打造平台生態,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務和物流配送等綜合服務;組織數字化轉型夥(huo) 伴行動,發展普惠性“上雲(yun) 用數賦智”;支持建設智能工廠,實現生產(chan) 過程透明化、生產(chan) 現場智能化、工廠運營管理現代化等。
建立完善平台生態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企業(ye) 數字化上下遊協同不夠,單靠自己摸索,投入高、周期長、收益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產(chan) 業(ye) 鏈協同效應,導致“不會(hui) 轉、不能轉、不敢轉”。因此,需要通過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培育數字化轉型生態,提高轉型效益。
為(wei) 此,《意見》將培育產(chan) 業(ye) 平台化發展生態作為(wei) 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一項關(guan) 鍵舉(ju) 措。目前,這種平台生態正在政策、市場、人才等要素多重驅動下,不斷建立完善,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擴麵升級。
以航天雲(yun) 網公司發展為(wei) 例。2017年麵向全球發布以INDICS為(wei) 核心的工業(ye) 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2018年發布“CMSS雲(yun) 製造支持係統”;2019年啟動中央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融通平台建設。現已接入覆蓋航空航天、通用設備製造等行業(ye) 80餘(yu) 萬(wan) 的工業(ye) 設備,匯聚涵蓋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等7大領域2000餘(yu) 款工業(ye) APP,已為(wei) 19個(ge) 省(區)地市建設了21個(ge) 區域平台、12個(ge) 行業(ye) 性平台。
近年來,依托知名企業(ye) 的各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也不斷發展壯大。比如,海爾COSMOPlat、東(dong) 方國信Cloudiip、用友精智、浪潮雲(yun) In-Cloud,等等。這些平台服務企業(ye) 不斷增加,新業(ye) 態新模式加速湧現,成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有力助推器。
隨著平台生態不斷成長,數字化轉型賦予了企業(ye) 更多創新能量。神州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為(wei) 表示,當數字化技術與(yu) 企業(ye) 業(ye) 務深度融合時,場景化預測分析也將隨之嵌入企業(ye) 的具體(ti) 業(ye) 務場景中。以數據為(wei) 反饋依據,串聯起企業(ye) 不同的業(ye) 務場景,為(wei) 企業(ye) 提供及時、可靠的預測和決(jue) 策分析信息,並以此為(wei) 基礎,實現場景創新,這將是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的。
把握先機迎難而上
《意見》在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方麵,還提出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chan) 業(ye) 園和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基於(yu) 新技術的“無人經濟”。對此,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為(wei) ,落實這些具體(ti) 措施一定要把握先機,推動軟件服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數字娛樂(le) 等高技術領域形成持久競爭(zheng) 優(you) 勢。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麵臨(lin) 很多挑戰,比如網絡安全環境的構建。同時,建立成熟的數字化產(chan) 業(ye) 鏈條使信息共享成為(wei) 發展趨勢,但多數企業(ye) 對信息資源整合的觀念還比較傳(chuan) 統。”湯繼強表示,5G時代來臨(lin) 會(hui) 加速產(chan) 業(ye) 聚集,對5G產(chan) 業(ye) 生態的探索和構建將是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各地正加速步伐迎難而上,並係統地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比如,2019年到2020年,貴州要推動3000家工業(ye) 企業(ye) 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重點行業(ye)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4%、58%。江西今年發布《關(guan) 於(yu) 實施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的工作方案》,提出推進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堅持智能製造主攻方向,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魏琪嘉認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不是“另起爐灶”,而是需要在已有產(chan) 業(ye) 基礎上完成嫁接轉化,以有效需求為(wei) 牢固支撐,在更加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中實現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突破。“數字化轉型與(yu) 實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的優(you) 化緊密相關(guan) ,數字賦能是產(chan) 業(ye) 、資本、技術、人才、數據多方融合共振的最終結果。在循序漸進的發展中,數字技術必將為(wei) 生產(chan) 力的提升打開新空間。”魏琪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