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券力爭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
加快發行使用、加強資金和項目對接——
專(zhuan) 項債(zhai) 券力爭(zheng) 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
7月29日,財政部發布通知部署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要求各地對近期下達及後續擬下達的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與(yu) 抗疫特別國債(zhai) 、一般債(zhai) 券統籌把握發行節奏,妥善做好穩投資穩增長和維護債(zhai) 券市場穩定工作,確保專(zhuan) 項債(zhai) 券有序穩妥發行,力爭(zheng) 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
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wei) ,明確了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zhai) 、增加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等舉(ju) 措。在專(zhuan) 項債(zhai) 券方麵,2020年安排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3.7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74.4%。
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表示,經國務院批準,前期分3批提前下達了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2.29萬(wan) 億(yi) 元;近期剛剛下達第4批額度1.26萬(wan) 億(yi) 元。
今年以來,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呈現出進度快、長期債(zhai) 券占比高等特點。截至7月14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2.24萬(wan) 億(yi) 元,占提前下達額度的98%,規模同比增加58%。從(cong) 使用情況看,突出支持重點,已發行的2.24萬(wan) 億(yi) 元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全部用於(yu)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領域。
專(zhuan) 家認為(wei) ,財政部關(guan) 於(yu) 加快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使用的一係列部署,有利於(yu) 推動用好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加強資金和項目對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專(zhuan) 項債(zhai) 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功能重要、意義(yi) 重大,其發行、使用和管理受到各方高度關(guan) 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表示。
通知要求,科學合理確定專(zhuan) 項債(zhai) 券期限。專(zhuan) 項債(zhai) 券期限原則上與(yu) 項目期限相匹配,並統籌考慮投資者需求、到期債(zhai) 務分布等因素科學確定,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防止資金閑置。對此,何代欣表示,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期限要緊密對接項目運行,與(yu) 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限相應匹配。合理設置債(zhai) 券期限有利於(yu) 降低融資成本,減輕項目還本付息壓力。
通知提出,優(you) 化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投向。堅持專(zhuan) 項債(zhai) 券必須用於(yu) 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融資規模與(yu) 項目收益相平衡。重點用於(yu)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nong) 林水利、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設施等七大領域。積極支持“兩(liang) 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中符合條件的項目,可根據需要及時用於(yu) 加強防災減災建設。
“財政部對專(zhuan) 項債(zhai) 資金使用嚴(yan) 格管理,強調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同時關(guan) 注‘兩(liang) 新一重’和公共衛生設施建設,這是著眼於(yu) 經濟複蘇和抗擊疫情的重要安排。加強防災減災建設,也是現階段新情況下的選擇,部分汛情較重省份可以積極利用。”何代欣說。
通知規定,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nei) 難以建設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優(you) 先用於(yu) 黨(dang) 中央、國務院明確的“兩(liang) 新一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
同時,嚴(yan) 格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使用負麵清單。嚴(yan) 禁將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用於(yu) 置換存量債(zhai) 務,決(jue) 不允許搞形象工程、麵子工程。並依法加大專(zhuan) 項債(zhai) 券信息公開力度,發揮按中央要求建立的全國統一的地方政府債(zhai) 務信息公開平台作用。
“負麵清單、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等措施,有利於(yu) 規範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管理,防範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何代欣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