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點讚過的連隊!“硬骨頭六連”為什麽那麽硬?
全連官兵鬥誌昂揚奔向演訓場。攝影:陳昌帥
六月的嶺南腹地,驕陽似火,一場五公裏武裝越野比武正激烈展開,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始終保持領先的一支分隊,他們(men) 高擎“硬骨頭六連”戰旗,第一個(ge) 衝(chong) 過終點。走下訓練場,該連指導員馮(feng) 傑說:“今年年初,習(xi) 主席給我們(men) 回信,勉勵我們(men) 牢記強軍(jun) 目標,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我們(men) 信念堅定,在炮火硝煙中立下赫赫戰功;從(cong) 戰火硝煙中走來,我們(men) 要傳(chuan) 承鐵心跟黨(dang) 走的忠誠基因,做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硬骨頭’戰士!”
硬骨戰士永向黨(dang) ,“硬”字戰旗別樣紅。在“硬骨頭六連”采訪,一個(ge) 感受愈發深刻:六連的“硬”是一種黨(dang) 旗所指、軍(jun) 旗所向的硬。80餘(yu) 年來,官兵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忠誠本色沒有變,為(wei) 全軍(jun) 部隊樹起了一麵永不褪色的戰旗。
硬骨溯源:鐵心向黨(dang) 勇擔當
在“硬骨頭六連”有這樣經久傳(chuan) 誦的一句話:“鐵心跟黨(dang) 聽指揮,萬(wan) 難不屈硬骨頭”。上世紀六十年代,六連麵對複雜形勢,注重打牢官兵忠誠底色,備戰不忘學習(xi) ,深厚的理論素養(yang) 成為(wei) 連隊一個(ge) 閃亮的名片。
時代變遷,六連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的傳(chuan) 統沒有變。黨(dang) 的十九大召開後,連隊第一時間組織官兵學習(xi) 習(xi) 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理論學習(xi) 蔚然成風:板報牆刊載著學習(xi) 動態;電視播放著講話視頻;網絡上交流著學習(xi) 心得;教室排房裏傳(chuan) 來朗朗的讀書(shu) 讀報聲……
“在連隊,深讀曆史、學研理論成為(wei) 新風尚。”指導員馮(feng) 傑說,連隊堅持每日讀書(shu) 、每周評書(shu) 、每月薦書(shu) 、每季購書(shu) ,官兵靠著“讀書(shu) ”這一法寶,紮牢對黨(dang) 忠誠、聽黨(dang) 指揮的思想根子,使頭腦更加清醒、立場更加堅定。無論在哪,隻要條件允許,讀書(shu) 成為(wei) 六連官兵每日必做的一件事。
2019年8月,旅裏開展“不忘初心再長征”主題實踐活動,在重走長征路途中,六連排長高博文帶著理論書(shu) 籍一路思一路學,理論筆記記了一大本。回到營區後,高博文代表單位參加集團軍(jun) 理論骨幹集訓,以滿分的成績奪得第一名。他說,這次重走長征路,是一次對黨(dang) 的發展曆程的回顧,加深的是對黨(dang) 的感情,延續的是信仰之魂。
如高博文所說,六連官兵學理論始終帶著感情、飽含深情、滿懷熱情,還把每天的工作感受、生活感想、成長感悟等寫(xie) 在學習(xi) 筆記上,用理論解答平時遇到的思想困惑。如今,說起理論熱點,連隊人人都能談出深刻體(ti) 會(hui) 。
大學生士兵劉思實,剛下連時麵對緊張的訓練生活不適應,為(wei) 了逃課經常借故站崗、幫廚,一坐進教室就哈欠連天,大家給他取了個(ge) 外號“逃課分子”。
時任指導員熊維將他拉到學習(xi) 室,用新時代奮鬥故事教育劉思實,讓他深受觸動。從(cong) 此以後,劉思實暗下決(jue) 心、奮起直追。黨(dang) 的十九大召開後,劉思實如饑似渴學習(xi) 盛會(hui) 精神,不僅(jin) 光榮地當上連隊十九大精神宣講員,還被戰區陸軍(jun) 表彰為(wei) “理論學習(xi) 之星”。退伍後,他憑著深厚的理論功底考上公務員。
“‘學理論、育傳(chuan) 人’是六連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他們(men) 總在第一時間傳(chuan) 達學習(xi) 黨(dang) 中央指示精神。”旅領導說,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六連官兵將鐵心向黨(dang) 的堅定信念視為(wei) “命根子”,在生死考驗中浴血奮戰;走進新時期,他們(men) 把向黨(dang) 看齊作為(wei) 凝心聚力的“傳(chuan) 家寶”。
“新時代發揚‘硬骨頭精神’,就是要把咱們(men) 連鍛造成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過硬連隊……”這天下午,六連戰士王冬林在士兵講堂上的演講,贏得大家掌聲。今年習(xi) 主席給六連官兵回信後,大家爭(zheng) 相傳(chuan) 閱、抄寫(xie) 銘記,同時,連隊組織官兵圍繞信中每一句話展開討論,把主席的深情囑托轉化為(wei) 投身強軍(jun) 實踐的不竭動力。
連隊廣泛開展“學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做新時代的好戰士”崗位實踐活動和“強軍(jun) 有我、使命在肩”群眾(zhong) 性實踐活動,人人定下目標,寫(xie) 下承諾踐諾書(shu) 。
“麵對形形色色的誘惑,走出校園的我們(men) 應該有怎樣的價(jia) 值觀?在‘硬骨頭六連’當兵時我就明白一個(ge) 道理,跟黨(dang) 走準沒錯!”北大燕園,百年講堂,一位學子關(guan) 於(yu) “青春的顏色”的演講激情澎湃。他叫李波,北京大學在讀碩士生。令聽講者更為(wei) 關(guan) 注的是他的另一個(ge) 身份——“硬骨頭六連”退伍戰士。李波說,六連是自己人生的另一所“北大”,在那裏,他係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六連是一座思想大熔爐,在六連堅定理想信念、取得成長進步累累碩果的不止是李波。近年來,連隊先後5人考學提幹,6人被表彰為(wei) 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有6名退役戰士在政府單位就職。
戰術演習(xi) 。攝影:張永進
硬骨本領:矢誌打贏礪刀尖
六連是戰場的血與(yu) 火鍛造出來的,連隊厚重的戰鬥曆史,在官兵的靈魂深處打下了戰火烙印,他們(men) 深知,真實的戰場有多殘酷,磨礪鋒刃就有多重要。
2017年,旅隊剛組建,轉型重塑還未滿月的六連與(yu) 兄弟單位偵(zhen) 察連展開對抗演練,六連以一班為(wei) 主體(ti) 組建特戰小組,擔負偵(zhen) 察襲擾任務。不料小組長林新祥帶領特戰小組剛進入襲擾前沿,就被兄弟單位先進的偵(zhen) 察儀(yi) 器捕獲行蹤,“包了餃子”。
信息化素養(yang) 不足、協同意識不強、偵(zhen) 察裝備使用不熟……回來後,六連官兵在一次次痛定思痛的複盤檢討中找問題、定措施,並定下決(jue) 心練精手中武器。在不久之後的對抗演練中,雙方再次不期而遇,林新祥奇招頻出,直指“敵”指揮所。此役,完勝!
“戰爭(zheng) 不會(hui) 選擇環境氣候,我們(men) 必須盡快適應這種差異,找回最佳狀態。”連隊移防後首次組織武裝5公裏越野考核,全連平均成績較以往慢了整整3分鍾,給全連敲響警鍾。訓練形勢分析會(hui) 上,時任連長胡遲帶頭反思。他們(men) 不斷挑戰,邊訓練邊摸索,常態開展耐熱訓練,並將以往單純的核心力量訓練,變為(wei) 速度與(yu) 力量兼備,且具有快速反應能力、能適應各種戰場環境的功能協調性訓練,僅(jin) 僅(jin) 兩(liang) 周,官兵的身體(ti) 機能就有了明顯改善。
從(cong) 傳(chuan) 統步兵到新型陸軍(jun) 下的裝甲步兵,從(cong) 單一地麵作戰到陸地海上兩(liang) 棲作戰,六連曆經多次轉型重塑,多次破繭成蝶,磨礪出連隊官兵遇難不退縮、敢闖深水關(guan) 的品質。
70年代,六連第一個(ge) 研練“三防”條件下的班進攻,摸索出和過去戰術“五個(ge) 不同”的新道道;80年代,他們(men) 又第一個(ge) 探索連進攻中的接敵、破障等課題,創造出開辟“樹杈形”通路的新戰法……麵對改革重塑,六連官兵深知,隻有挺住“重生”之苦,承受“拔節”之痛,步子才能邁得更大一些。
——中士崔源改革後轉崗擔任狙擊手,為(wei) 更快適應“新夥(huo) 伴”,他每天抱著狙擊槍仔細琢磨研究,認真翻閱資料,請教偵(zhen) 察營優(you) 秀狙擊手,並在一次次實彈射擊中不斷校對摸索;
——上士徐銘銘從(cong) 軍(jun) 械員轉崗成為(wei) 自動榴彈發射器射手,為(wei) 了盡快掌握“快瞄、穩跟、巧擊”等射擊技巧,別人練一遍,他練十遍,終於(yu) 摸索出了一套有利用提高射擊成績的訓練方法……
然而,轉型挑戰不僅(jin) 如此:新裝備無教案無教員,訓練開展舉(ju) 步維艱;新編製打破了傳(chuan) 統訓練模式,一切尚在摸索。
“沒有經驗可循,咱們(men) 就趟出一條路來!”移防後首次訓練形勢式分析會(hui) 上,時任連長胡遲把問題擺在台上,決(jue) 定從(cong) 苦練中摸出“真經”:訓練中連長胡遲帶領支委率先學、搶先練,白天鑽進40多度戰車內(nei) 練實操,一練就是一整天;晚上加班加點組織研究戰術戰法、編寫(xie) 相關(guan) 教案;為(wei) 每名戰士人人定下小目標,每天理論多學一點,實操多練一手,訓練問題不過夜。4個(ge) 月後,連隊受領營戰術考核任務,曆時2天1夜,成功檢驗新編製下的作戰能力,交上了一份優(you) 異的答卷。
六連堅持轉型先轉腦、研訓先研新,不斷尋求戰鬥力新的增長點和突破點。
“全排注意,成‘一’字戰鬥隊形,迅速占領進攻陣地!”夏日炎炎,一場裝甲步兵排射擊綜合檢驗戰鬥,在山林腹地間打響。
隨著三排長高博文一聲令下,4台裝甲車猶如出山猛虎,直撲“敵”陣地。
“發現敵集群散兵、敵火箭筒!”“323,執行!”指揮車內(nei) ,高博文根據敵情變化,快速分析並下達命令。他說,“如今多了一台車的戰鬥,對戰法、協同、單兵的考驗卻是N次方的遞增。”
新編製下排戰術課目演練示範,這是六連最新受領的一項任務。
班排協同、人車協同、十餘(yu) 種火器交替運用……20分鍾的激戰過後,連長趙鬆神情凝重。載員過於(yu) 注重射擊,敵情意識不強;火器使用不夠科學,協同不緊密……一個(ge) 個(ge) 問題浮出水麵。
看到趙鬆緊皺的眉頭,官兵知道,這次綜合演練並不理想,“老把式”遇到了新問題!
如何提升新編製下建製班排的精準協同、整體(ti) 作戰能力?怎樣讓各類武器平台形成合力、釋放最大作戰效能?當夜,六連會(hui) 議室內(nei) 燈火通明,趙鬆帶著骨幹針對演練中暴露的問題逐一複盤檢討。
“傳(chuan) 統戰法跟不上轉型步伐,作戰理念停留在老步兵思維”“新兵協同意識不強,老兵過分依賴個(ge) 人能力”……一場演練,讓六連官兵深刻認識到:改變,迫在眉睫。
連續好幾天,他們(men) 白天訓練、晚上複盤,一個(ge) 難點一個(ge) 難點攻,一個(ge) 問題一個(ge) 問題過,重點練協同、練謀略、練指揮。最終,實彈檢驗得到驗收小組一致好評。
關(guan) 鍵時刻攥指成拳,源於(yu) 平時訓練中並肩同行。調整改革以來,六連官兵先後主動與(yu) 海軍(jun) 某登陸艦支隊、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隊、武警某支隊等軍(jun) 兵種部隊開展聯學聯訓,參與(yu) 探索攻關(guan) 戰場信息共享、近距火力支援、聯合指揮通信等多種實戰課題,在聯演聯訓中效果明顯。
轉型麵前不皺眉,尖刀淬火更鋒利。這些年,無論環境條件怎麽(me) 變,作戰任務怎麽(me) 調,六連官兵都堅持把訓練當作打仗,一招一式向實戰對接、與(yu) 打贏對表,敢於(yu) 快速“換腦”“轉身”:積極開展訓法創新、戰法研練,將訓練課題劃分到班排,探索走出一專(zhuan) 多能、多專(zhuan) 多能的訓練路子,實現全連85%以上官兵精通2種以上主戰專(zhuan) 業(ye) ;積極發揚軍(jun) 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項任務、演習(xi) 演練、比武考核後,都會(hui) 召集官兵分析訓練形勢,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訓練質效;紮實開展“研究強敵、打贏強敵”活動,探索研練戰時快速集結、夜間車上車下協同等10餘(yu) 個(ge) 新型課題,加速提升連隊備戰水平……
“靶架目標有規律可循,炮手隻要摸準了,很容易就打出好成績,可這樣的標準經得起戰爭(zheng) 檢驗嗎?”一次炮瞄訓練,火炮技師鄭錫鑫一針見血指出,戰場上的敵方目標沒有規律可言,但傳(chuan) 統訓練器材“出靶順序固定”“目標區域固定”,不符合實戰要求。
寧要暴風驟雨中的良好,不要風平浪靜中的優(you) 秀。在鄭錫鑫主導下,六連官兵集智攻關(guan) ,自主研發了一種新式激光快瞄器,不僅(jin) 增強了目標的隨機性,還增加了不同角度下的運動目標。
初次訓練,便令多名炮手铩羽而歸。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找尋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強化訓練,大家的成績穩步提升。隨後,在全旅實彈射擊考核中,六連先後斬獲海上、陸上戰鬥射擊第一。
“訓練越貼近實戰,打贏就越有底氣。”該旅旅長蘇祥定介紹,無論環境條件怎麽(me) 變、作戰任務怎麽(me) 調,六連官兵始終保持一種“言必謀打仗、行必抓打仗”的常態,在真打實備中夯實硬底子、在創新突破中提升硬實力,讓這把尖刀越磨越快。
精武強能、苦練本領。攝影:李彬
硬骨風采:血性守紀強作風
英雄的連隊,堅強的“堡壘”。
這個(ge) 誕生於(yu) 抗戰烽火中、在挑戰考驗中曆練成長的英雄連隊,曆經風雨卻永葆先進、長期過硬,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黨(dang) 支部這個(ge) “戰鬥堡壘”堅強有力。
在六連,幹部黨(dang) 員管事,戰士黨(dang) 員管事,沒有不管事的黨(dang) 員;管戰士黨(dang) 員,管幹部黨(dang) 員,管支部書(shu) 記副書(shu) 記,沒有管不了的黨(dang) 員……
連隊堅持43年開好兩(liang) 個(ge) 組織生活“例會(hui) ”:幹部調入調出召開“接風洗塵會(hui) ”,圍繞講政治、強素質、練打贏提建議送諍言;完成重大任務取得成績進步召開“慶功揭短會(hui) ”,查不足找短板,助力黨(dang) 員幹部涵養(yang) 政治定力、強化政治擔當、永葆政治本色。
去年6月,老連長胡遲越級提升任旅偵(zhen) 察營營長,連隊按慣例召開黨(dang) 員大會(hui) ,組織21名黨(dang) 員和3名群眾(zhong) 代表給老連長“洗塵”。從(cong) 新兵代表到老兵黨(dang) 員,批評不留情麵、一針見血,一連指出了“對班長骨幹信任不足、放權不夠”“五同六到位落實不嚴(yan) 格”等批評建議,胡遲聽後頓時滿臉通紅、淚濕雙眼,哽咽道:“感謝大家的諍言,這些火辣味的聲音將不斷激勵我成長進步。”
同樣,連長趙鬆懷揣滿腔抱負走馬上任不久,連隊就為(wei) 他召開“接風會(hui) ”。“太以自我為(wei) 中心,很少聽取別人的意見”“出了問題不問原因,張口就批評,缺少人情味”“為(wei) 人過於(yu) 強勢,凡事沒有商量、沒有餘(yu) 地,與(yu) 大家的交流太少”……每條意見後麵,還講了具體(ti) 事,語言犀利、直擊問題,沒有一句恭維客套。
那天夜裏,趙鬆輾轉難眠。一連幾天,他甚至不好意思見大家。痛定思痛,趙鬆很快調整心態,給自己製定了整改計劃,並請大家監督。
如今,這78條意見建議被工整地寫(xie) 在趙鬆的筆記本上,隨身攜帶,時刻鞭策自己。
“戰士問題不出班排、黨(dang) 員問題不出小組、幹部問題不出支部”,這是六連的一條管理經驗。黨(dang) 員身上出現毛病,黨(dang) 支部就帶著“顯微鏡”看、拿起“放大鏡”糾,無論是誰,都要交清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風“四筆賬”。
“當麵不說好話、背後不說壞話,依靠組織管幹部、嚴(yan) 格製度管黨(dang) 員,這個(ge) 傳(chuan) 統已經在連隊延續了 43年。”指導員馮(feng) 傑說,黨(dang) 員幹部是連隊建設的“領頭雁”,隻有把他們(men) 的作用發揮好了,讓支部堡壘堅強了,連隊才會(hui) 更加興(xing) 旺。
今年年初,連隊有一個(ge) 推薦學習(xi) 衛生員的名額。支委會(hui) 上,書(shu) 記和副書(shu) 記的意見很一致:“下士樊錚鋒專(zhuan) 業(ye) 技能不突出,送學是個(ge) 機會(hui) ,給他提供一個(ge) 成長進步的平台……”
然而,士官支委唐雄卻有不同意見:“作為(wei) 新晉士官,樊錚鋒軍(jun) 事素質不過硬、日常表現難服眾(zhong) ,應該多下功夫彌補不足。”
對要成績有成績、要口碑有口碑的唐雄,連隊兩(liang) 個(ge) 主官既"怕"又"愛"。"怕"他直言不諱,有時讓人下不來台;"愛"他心係連隊建設,意見說得中肯、建議提得在理。
“每個(ge) 崗位都事關(guan) 連隊發展,送學本身也是樹立一個(ge) 導向……”唐雄力陳自己的理由,並建議推薦素質全麵的下士廖飛作為(wei) 人選上報。最終,經支委會(hui) 研究,采納了唐雄的意見。
對人不分幹部戰士,一把尺子量長短;對事不論黨(dang) 員群眾(zhong) ,一個(ge) 標準定是非。這是六連的一條鐵律。
去年,中士向開行向黨(dang) 支部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沒想到,在民主測評這一關(guan) 就被卡住了。
由於(yu) 擅長藝術設計製作,向開行長期擔負榮譽室、活動室等場地建設完善工作。“本以為(wei) 自己為(wei) 連隊做了些貢獻,大家會(hui) 看在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給個(ge) 機會(hui) ……”
“每個(ge) 人都是連隊的建設者,不能借著工作之由鑽小空子,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連隊的不負責。”班長一一點出他融入集體(ti) 不夠、訓練勉強達標等多個(ge) 問題,讓向開行啞口無言,意識到自己和黨(dang) 員標準還有一些差距。
隨後,在大家的幫助下,向開行加強學習(xi) 訓練,一步步朝著黨(dang) 員的樣子靠近。前段時間,正在休假的向開行接到連隊通知:經過黨(dang) 支部研究,確定他為(wei) 重點培養(yang) 對象。
去年10月,一排整治環境衛生,一名上士借故“溜號”偷懶。部隊帶回後,第一黨(dang) 小組組長唐雄立即召開黨(dang) 小組會(hui) 對其進行教育幫帶。那名上士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的在全排黨(dang) 員麵前作深刻反思。
六連堅持嚴(yan) 格落實組織製度,始終做到“建製打亂(luan) 、製度不亂(luan) ;人員分散、組織不散;點線再長、標準不降”。
去年7月正值野營駐訓期間,支委成員分散在4個(ge) 點位,每個(ge) 點位黨(dang) 員都不足半數。有的支委建議,這個(ge) 月連隊發展勢頭很好,支委會(hui) 往後推一推,但支部書(shu) 記馮(feng) 傑態度堅決(jue) :“黨(dang) 的組織生活製度有規定,必須嚴(yan) 格落實!”他們(men) 利用視頻係統的形式,開了一次特殊的支委會(hui) 。
“堡壘”強有力,連隊堅如鋼。六連就像一個(ge) 大家庭,把官兵緊緊凝聚在一起。節假日黨(dang) 員替戰士站崗執勤、幫廚做飯;營內(nei) 、外訓甚至演習(xi) 場上,黨(dang) 支部都堅持給戰士過集體(ti) 生日;傳(chuan) 統節日走訪看望烈士親(qin) 屬,或以書(shu) 信電話等方式向戰鬥英烈家庭表達慰問……
生活上關(guan) 心、工作上支持、困難上幫扶。六連官兵認為(wei) ,平時互助互愛、同甘共苦,戰時才能齊心協力、生死與(yu) 共,打贏強敵。
下士鄢樹清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期間,母親(qin) 發生車禍,連隊黨(dang) 支部及時靠前開展思想幫帶,並向上級申請經濟補助。組織的關(guan) 心激發了鄢樹清精武建功的動力,他及時調整好心態,不畏強手、奮勇爭(zheng) 先,與(yu) 戰友一同奪得優(you) 異成績。
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體(ti) 現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上。2018年初,六連一班參加“嶺南尖兵”比武競賽。深夜,上士黨(dang) 員唐雄剛躺下不久,天空突然下起陣雨,帳篷外的衣物被淋濕。為(wei) 了不讓隊員穿濕衣服,唐雄尋柴生火,將隊員的衣服、裝具一一烘幹,一夜未眠之後,又轉入新一輪的考核。事後,有人問唐雄當時為(wei) 什麽(me) 不叫大家一起來烘衣服?唐雄回答道,“我是黨(dang) 員就該比別人付出更多!”
不久後,唐雄回老家結婚。婚禮當天,全連官兵為(wei) 遠在千裏之外的他送去特殊禮物——黨(dang) 支部委托參加婚禮的士官向他表達誠摯慰問,連隊還以視頻的形式,為(wei) 他送上美好祝福,令他深受感動。
蹈海踏浪,履險礪劍。在六連,打頭陣的永遠是支部一班人。一次實兵對抗演習(xi) ,到了關(guan) 鍵階段,馮(feng) 傑臨(lin) 陣掛帥。旅黨(dang) 委考慮,要不要減輕六連的任務?然而,連隊黨(dang) 支部態度堅決(jue) ,主動要求擔負前沿防禦任務。馮(feng) 傑帶領官兵勘察地形、研究敵情,製定方案、擺兵布陣,7次擊潰紅軍(jun) 進攻。
比武考核,支委跑第一棒、打第一槍;險難課目,主官駕第一車、乘第一舟……排長李錫超是從(cong) 連隊當兵提幹的,一直堅持訓練標準高於(yu) 戰士、自身要求嚴(yan) 於(yu) 戰士、平時付出多於(yu) 戰士。他說:“不敢叫響‘看我的’,就不會(hui) 有人‘聽你的’,上了戰場更不會(hui) ‘跟你上’。”
風正人心齊,心齊事業(ye) 興(xing) 。近3年來,連隊選晉士官56人、發展黨(dang) 員18人,立功嘉獎76人,評上的硬氣、落選的服氣。官兵都說:在六連雖然很苦很累,但有人愛、心裏暖,苦得值、累得值。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六連鍛造形成了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昂首闊步新征程,六連牢記領袖囑托,扛起時代使命, 用實際行動證明,硬骨雄風的本色始終旺盛不衰:“永不服輸地挑戰,永不滿足地超越,永不停步地拚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八一特稿:人民軍隊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戰場上,人民軍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在除夕夜出征馳援武漢。[詳細] -
致敬!大堤上的“後浪”
7月19日,空降兵某旅官兵到達受災現場後,迅速向堤壩塌陷處運送沙袋。[詳細]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
7月29日,中央軍委晉升上將軍銜儀式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同誌頒發命令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