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碗要裝中國糧(評論員觀察)
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關(guan) 鍵在農(nong) 民,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men) 就有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
“我十分關(guan) 心糧食生產(chan) 和安全”“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糧食是基礎啊”……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吉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鬆遼平原,察看玉米長勢,了解糧食生產(chan) ,體(ti) 現了對於(yu) 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與(yu) 深切思考。
食為(wei) 政首。一把麥子一碗米,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裏都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在黑龍江農(nong) 墾建三江管理局,總書(shu) 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感歎“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總書(shu) 記走進超級水稻展示田,強調“要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在河南開封張市鎮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示範區,總書(shu) 記仔細查看麥穗灌漿情況,勉勵“糧食生產(chan) 這個(ge) 優(you) 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diu) ”……念茲(zi) 在茲(zi) ,日夜思之,正是因為(wei) 人民領袖的認識深刻:“十幾億(yi) 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對於(yu) 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ge) 永恒的課題。“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隻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深入基層,洞悉糧情,把握大勢,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糧食安全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men) 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關(guan) 鍵在農(nong) 民,這是一個(ge) “誰來種地”的問題。隨著農(nong) 村勞動力的轉移,一些地方出現農(nong) 民老齡化、農(nong) 村空心化等現象。解決(jue) 這一問題,核心是要解決(jue) 好人的問題,關(guan) 鍵在富裕農(nong) 民、提高農(nong) 民、扶持農(nong) 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加大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力度;調動和保護好“兩(liang) 個(ge) 積極性”,要讓農(nong) 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chan) 區抓糧有積極性。培養(yang) 造就新型農(nong) 民隊伍,堅持家庭經營在農(nong) 業(ye) 中的基礎性地位,改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和裝備水平……一係列政策措施破解“誰來種地”的問題,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讓農(nong) 民成為(wei) 體(ti) 麵的職業(ye) ,讓農(nong) 村成為(wei) 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家園。
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根本在耕地,這是一個(ge) “種什麽(me) 地”的問題。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要求“耕地紅線要嚴(yan) 防死守”。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須把關(guan) 係十幾億(yi) 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實行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範有序推進農(nong) 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這些年來,我們(men) 嚴(yan) 守耕地紅線、提升耕地質量,耕地相較1996年增加480多萬(wan) 公頃,到2022年將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牢牢穩住了糧食安全的基本盤。
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出路在科技,這是一個(ge) “地怎麽(me) 種”的問題。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談起當年黃土高原上的老鄉(xiang) 們(men) 在吃飽吃好基礎上的更高願望,是“幹活挑著金扁擔”。總書(shu) 記說:“‘金扁擔’,我把它理解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這是老鄉(xiang) 們(men) 的目標,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保障糧食安全,要加快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產(chan) 能建設作為(wei) 根本,實現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讓農(nong) 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到機械化發展,從(cong) 生物技術研發到信息技術應用,豐(feng) 收的畫卷背後,是農(nong) 業(ye) 科技的“硬核”支撐。
“倉(cang) 廩實,天下安。”今年,中國夏糧產(chan) 量達2856億(yi) 斤,同比增長0.9%,創曆史新高。戰疫情、抗洪澇,豐(feng) 收來之不易。民為(wei) 國基,穀為(wei) 民命。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men) 就有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就一定能讓“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破浪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