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塑料汙染治理再加力度 不少一次性塑料製品年底禁用

發布時間:2020-07-30 18:51:00來源: 人民日報

  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8月底前,各地啟動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餐飲行業(ye) 等重點領域禁限塑推進情況專(zhuan) 項執法檢查。

  做好塑料汙染治理,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是什麽(me) ?會(hui) 給塑料、包裝等行業(ye) 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

  不少一次性塑料製品年底禁用

  今年1月,《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印發實施。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德元認為(wei) ,相較於(yu) 2007年的政策,“新版限塑令”構建起覆蓋塑料製品生產(chan) 、流通、消費和末端處置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體(ti) 係,開啟了中國塑料汙染治理的新征程。

  先看供給端,根據“新版限塑令”,禁止生產(chan) 和銷售厚度小於(yu)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yu) 0.01毫米的聚乙烯農(nong) 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wei) 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麵禁止廢塑料進口。到今年底,禁止生產(chan) 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chan)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chan) 品。

  再看消費端,到今年底,直轄市、省會(hui) 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shu) 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hui) 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製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ye)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為(wei) 落實“新版限塑令”,日前九部門印發《通知》,並公布了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

  一方麵,政策保持了延續性,對以往政策已經明確禁止的品種進行了再次強調。如厚度小於(yu)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yu) 0.01毫米的農(nong) 用地膜,相關(guan) 國家規定和強製性標準早就明令禁止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也已經列入《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版)淘汰類產(chan) 品。

  另一方麵,政策增強了操作性,對部分品種的禁限範圍進行了具體(ti) 界定。例如,明確“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chan) 品”,主要指部分沐浴劑、潔麵乳、磨砂膏、洗發水等淋洗類化妝品和牙膏、牙粉,並規定了塑料微珠的尺寸,暫不具備禁止條件的駐留類化妝品尚未納入禁限範圍。再如“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包括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而且禁用場景限製為(wei) 商場、超市、藥店、書(shu) 店、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展會(hui) 活動等,暫不涵蓋其他使用場景。

  “細化標準充分考慮了行業(ye) 實際和生產(chan) 供應情況,增加了可操作性,保證政策穩步推進。”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張麗(li) 君說。

  設定豁免情景,提供緩衝(chong) 期

  塑料汙染治理,既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也要兼顧實際可行性,實現科學管理。

  《通知》要求,各地8月中旬前出台省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督促省會(hui) 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以上城市等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圍繞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分析評估各領域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提出可操作、有實效的具體(ti) 推進措施,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充分考慮差異性,《通知》不搞“一刀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認為(wei) ,《通知》充分考慮到地區間、行業(ye) 間差異,提供差異化管控路線,符合基本國情和因地製宜的原則,使綜合治理措施逐步落實。

  以不可降解塑料袋為(wei) 例,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hui) 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shu) 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hui) 活動是“禁止使用”,而集貿市場則是“規範和限製使用”。到2022年底,“禁用”的實施範圍才會(hui) 擴大至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

  充分考慮可行性,《通知》也設定了豁免情景。如:一次性塑料棉簽不包括相關(guan) 醫療器械;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用於(yu) 特定區域應急保障、物資配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可免於(yu) 禁限使用等。“對特定場景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特殊需求進行豁免,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方式和消費者消費習(xi) 慣的轉變提供緩衝(chong) 期。”溫宗國說。

  《通知》明確了加強對禁止生產(chan) 銷售塑料製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零售餐飲等領域禁限塑的監督管理,推進農(nong) 膜治理,規範塑料廢棄物收集和處置,以及開展塑料垃圾專(zhuan) 項清理等五項重點領域,要求狠抓推進落實。

  “再利用價(jia) 值較低,或者很難進行分類利用的品種,是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塑料汙染治理的關(guan) 鍵。《通知》緊緊抓住風險大的品種,重點推動。”張德元分析,厚度小於(yu) 0.01毫米的不可降解農(nong) 用地膜,在使用後一扯就碎,非常難回收,長年累積會(hui) 給耕地質量帶來危害。

  再如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吸管,易混入餐廚垃圾,給餐廚垃圾厭氧發酵等後續資源化處置利用帶來困難。

  替代產(chan) 品產(chan) 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

  張麗(li) 君介紹,對於(yu) “新版限塑令”,零售企業(ye) 已經開始采取積極行動,並形成了一批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很多商超可為(wei) 消費者提供無紡布環保購物袋,一些書(shu) 店采用簡易的牛皮紙包裹取代購物袋也收到了很好效果。為(wei) 了減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一些餐飲企業(ye) 通過改造冷飲杯蓋,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的組合。

  據測算,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涉及的相關(guan) 地區零售、餐飲領域,一次性塑料購物袋、一次性吸管、一次性刀叉勺3類塑料製品的年消費量約30萬(wan) 噸,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應量約有40萬(wan) 噸。“替代產(chan) 品產(chan) 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張麗(li) 君說。近期,有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已在積極組織替代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和餐飲、零售企業(ye) 開展供需對接,推動重點領域減塑替代。

  可循環包裝、免膠帶紙箱、瘦身膠帶、全生物降解袋……電商、快遞企業(ye) 落實“新版限塑令”想出妙招。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趙凱介紹,塑料汙染治理還倒逼企業(ye) 不斷探索新產(chan) 品、新模式,企業(ye) 正從(cong) 倉(cang) 儲(chu) 、包裝、運輸、末端配送等環節展開綠色建設。

  “隨著相關(guan) 細化要求的落地實施,必將有力推動上下遊合作夥(huo) 伴協同打造綠色供應鏈。”趙凱說。

  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是一項係統工程,在做好源頭減量的同時,有關(guan) 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正在同步推進塑料製品生態設計,強化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等工作,加強綜合治理,推動構建塑料汙染治理長效機製。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