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補貼監管豈能如此隨機
特寫(xie) |高齡補貼監管豈能如此隨機
連日來,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民政局陸續收到一些群眾(zhong) 的退款。這些退款中,有的單筆金額不過百餘(yu) 元,但累計退款總金額達20餘(yu) 萬(wan) 元。退款從(cong) 何而來,又為(wei) 何而退?
今年4月,湖北省紀委監委運用“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係統”進行數據比對時,發現鹹安區部分高齡老人死亡後仍領取高齡補貼的問題,線索很快被交辦到鹹安區紀委監委。
“老人去世怎麽(me) 還能繼續領取國家補貼?”收到問題線索交辦函後,鹹安區紀委監委領導班子立即召集黨(dang) 風政風監督室,紀檢監察四室、五室等相關(guan) 部門成立專(zhuan) 項調查組,深入一線對問題開展調查核實。
“鎮某、謝某、徐某等老人死亡後,我第一時間向民政部門匯報並提交了材料。”在浮山辦事處某社區,麵對上門調查的紀委工作人員,該社區負責低保、高齡補貼等相關(guan) 工作的辦事人員錢某篤定地說道。
調查組工作人員隨即與(yu) 錢某一同前往民政部門,查找有關(guan) 記錄。在浮山辦事處民政辦,調查組發現了一張記錄該社區報送的老齡人口新增、核銷信息的登記表。
“文件規定每3個(ge) 月更新上報一次,我有時候因為(wei) 忙,6個(ge) 月才報一次,工作確實沒有做到位……”白紙黑字麵前,錢某不好意思地紅了臉,說出了實情。
類似的遲報、漏報問題是個(ge) 例嗎?帶著這個(ge) 疑問,調查組進一步走訪了多個(ge) 問題線索涉及的村(社區),發現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平時事情特別多,偶爾會(hui) 忘記報送更新信息。”“我們(men) 想著死亡對象家境比較困難,隻要上麵不催,我們(men) 能拖就拖著……”麵對調查組的詢問,涉事村(社區)幹部給出了各種理由。
“部分村(社區)在高齡補貼申報審批上失職之責,身負監管職責的民政部門,為(wei) 什麽(me) 沒有及時發現並糾正這些問題?”為(wei) 進一步摸清實情,調查組又前往鹹安區民政局,找相關(guan) 負責人詳細調查了解。
“信息大都是村裏負責報送,我們(men) 負責登記並隨機進行電話抽查。”在鹹安區民政局老齡辦,該辦負責人有些避重就輕地說。
事關(guan) 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監管怎能如此“隨機”?調查組當即要求調閱關(guan) 於(yu) 高齡補貼申請審批資料,對照“大數據”移交問題線索進行全麵梳理核查。
很快,一份高齡補貼審核記錄引起調查組注意。
“按規定隻有本地戶籍才能在本地享受高齡補貼,可是這份申請資料中明確記錄了申請人柯某某並非本地人,明顯不符合條件,是如何通過你們(men) 審批的?”麵對調查組的質問,該辦負責人啞口無言。
通過全麵梳理核查,207條高齡補貼問題線索最終查實159條。鹹安區紀委監委在責令民政部門追回違規發放的高齡補貼的同時,給予區民政局老齡辦原主任陳某、有關(guan) 鄉(xiang) (鎮、辦)民政辦及村(社區)相關(guan) 責任人共21人黨(dang) 內(nei) 警告處分,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22人。
同時,鹹安區紀委監委還對區民政局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shu) ,督促區民政局嚴(yan) 格落實高齡補貼審核發放各環節崗位責任,研究建立動態監管機製,同時舉(ju) 一反三、以點帶麵抓好低保、五保等工作自查整改,最大限度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zhong) 根本利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