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王爾琢 | 立誓以身許國的“美髯公”

鮑宇雁 發布時間:2020-08-06 16:09:00來源: 環球網

  王爾琢 | 立誓以身許國的“美髯公”

  【環球網報道 記者鮑宇雁 實習(xi) 記者 梅旭航】王爾琢,黃埔軍(jun) 校一期的高材生,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4軍(jun) 參謀長,在革命道路上,他曾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頭、不刮胡子。”被眾(zhong) 人讚譽為(wei) “美髯公”,於(yu) 是直到陣前犧牲,他依舊一捧長髯。

  回顧王爾琢 25年的一生,他在家信中所說的“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正是他最真實的寫(xie) 照。

  24歲的“美髯公”

  石壁雙立,觀之如門,遂稱石門,石門縣位於(yu) 湖南,1901年,王爾琢出生在這裏,21歲那年,他考入黃埔軍(jun) 校第一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在校期間,他表現優(you) 異,時任軍(jun) 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對他也頗為(wei) 賞識,年底,王爾琢在周恩來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1926年夏,王爾琢在北伐戰爭(zheng) 中,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北伐軍(jun) 攻克武昌後,王爾琢寫(xie) 信給他滿心牽掛的妻子和從(cong) 未謀麵的女兒(er) ,讓母女倆(lia) 到武漢團聚。沒想到,還沒等到團聚,全國革命形勢發生急劇變化,一家人終究沒能見上一麵。

  1927年,王爾琢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yi) 。在戰鬥中,他率領敢死隊冒著槍林彈雨,一口氣衝(chong) 進敵人的指揮部。起義(yi) 後,王爾琢同朱德、陳毅一起,帶領起義(yi) 部隊的餘(yu) 部轉戰湘南,將革命的火種保留了下來。也就從(cong) 那時起,他蓄須明誌:革命不成功,不剃頭、不刮胡子。毛澤東(dong) 曾對人笑稱:“別看他長發長胡,可他還是個(ge) 20剛出頭的英俊小夥(huo) 子呢!”日後,王爾琢隨朱德轉戰閩贛邊界。

  1928年1月,朱德、王爾琢帶領起義(yi) 部隊開進宜章縣城,拉開了湘南起義(yi) 的序幕。王爾琢以出色的軍(jun) 事才幹,為(wei) 朱德出謀劃策,在郴州創建了革命根據地,一舉(ju) 取得了“湘南暴動”特大勝利,緊接著,王爾琢又與(yu) 時在井岡(gang) 山的毛澤東(dong) 聯係,及時促成寧崗縣礱市“朱毛”會(hui) 師,使中國革命進入大轉折。兩(liang) 軍(jun) 會(hui) 師後,合編為(wei) “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4軍(jun) ”,簡稱“紅四軍(jun) ”,王爾琢被任命為(wei) 紅四軍(jun) 第一任參謀長。王爾琢從(cong) 提任參謀長到1928年8月25日犧牲的短短4個(ge) 月,是他生命軍(jun) 旅生涯中最燦爛的一頁。

  魂歸思順墟

  王爾琢善治軍(jun) 、會(hui) 打仗,協助毛澤東(dong) 、朱德先後取得五鬥江、草市坳、龍源口等戰鬥的勝利,三戰三捷,粉碎了國民黨(dang) 軍(jun) 發動的第二、三、四次大規模“進剿”,他率領的28團因行動迅速、作戰英勇,被譽為(wei) “飛兵團”,王爾琢也被稱為(wei) “飛兵團長”。

  1928年,在江西崇義(yi) 縣思順圩,剛編入二十八團的二營營長袁崇全裹脅士兵叛逃,王爾琢認為(wei) 跟著袁崇全叛逃的大部分人是受了蒙蔽,主張“喊回來”,自告奮勇率隊去做叛逃官兵的工作,“我是他們(men) 的團長,還是我親(qin) 自去把他們(men) 接回來”。8月25日晚,王爾琢快馬追上叛軍(jun) ,不顧危險,不斷喊話:“同誌們(men) 別怕,我是你們(men) 的團長王爾琢,是來接你們(men) 回去的!”反複喊了幾遍後,山上的士兵逐漸下來了,就在此時,氣急敗壞的袁崇全突然開槍射擊,王爾琢躲閃不及,中彈倒在血泊之中。最終,被袁崇全脅迫走的五個(ge) 連全部歸隊,王爾琢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他仍是長髯飄飄。

  王爾琢犧牲的消息傳(chuan) 來,紅四軍(jun) 中一片痛哭之聲,將士們(men) 將他葬在江西省崇義(yi) 縣思順圩外虎形嶺上,在追悼王爾琢大會(hui) 上,一副由毛澤東(dong) 起草、陳毅書(shu) 寫(xie) 的挽聯格外醒目:“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wei) 階級,死為(wei) 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王爾琢短暫的革命生涯中,鼎立協助毛澤東(dong) 、朱德鞏固部隊、指揮作戰,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獨立領導武裝起義(yi) 、創建軍(jun) 隊、開展武裝鬥爭(zheng) 的初期,革命危急關(guan) 頭,挺身而出,為(wei) 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常德有一麵石牆,刻有一首長詩歌頌王爾琢,詩曰:“爾琢拔刀起,血誓效討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發。新婚方五月,大義(yi) 割柔腸。致書(shu) 慈父母,淚落沾衣裳。……紅旗閃耀處,須發自堂堂。”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戰功赫赫的王爾琢在短短的25年生命裏,與(yu) 家人相處的時間實在是少之又少,甚至連親(qin) 生女兒(er) 的麵都沒見過。

  王爾琢有一個(ge) 青梅竹馬,名叫鄭風翠。1923年10月8日,王爾琢與(yu) 鄭鳳翠攜手走進婚姻殿堂。然而,幸福恩愛的生活隻持續了短短三個(ge) 月,王爾琢便離家別妻赴黃埔軍(jun) 校學習(xi) 。臨(lin) 別時,王爾琢對已有身孕的妻子說:“生兒(er) 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兒(er) 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但誰也沒有料到,這次分別竟成了永訣。

  1927年初,王爾琢隨北伐軍(jun) 到達武漢。雖然軍(jun) 旅勞頓,但他卻時刻牽掛著遠在家鄉(xiang) 的妻子和從(cong) 未謀麵的女兒(er) 。他托人在武漢黃土坡21號租了一間房,然後給妻子去信,要她們(men) 母女到武漢團聚。不料,“四一二”風雲(yun) 突變,戰功顯赫的北伐將領成了被通緝的“中共要犯”。王爾琢來不及在武漢等待妻兒(er) 的到來,就隻身潛往上海尋找黨(dang) 組織。

  鄭鳳翠帶著幼女桂芳曆經千辛萬(wan) 苦抵達武漢,滿懷期待地來到他們(men) 相約的小屋,丈夫卻音訊全無。在百般打聽王爾琢消息無果後,她極度失望地帶著女兒(er) 默默回到湖南老家。行前,她給丈夫留下了一封信:“我和你的女兒(er) 小桂芳,於(yu) 二月初二從(cong) 家動身,在長沙住了三個(ge) 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來到武漢,來到你約我和桂芳會(hui) 麵的地方。不知你到哪裏去了,沒有見到你,小桂芳心裏很難過……”

  王爾琢來到相約之地,卻是人去樓空。讀到妻子的信,王爾琢滿懷歉疚,他當即拿起筆,給父親(qin) 寫(xie) 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鳳翠母女此次來漢,未謀一麵,深為(wei) 憾事。兒(er) 何嚐不想念著骨肉的團聚,兒(er) 何嚐不眷戀著家庭的親(qin) 密,但上海、長沙烈士們(men) 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er) 的滿腔怒火,亂(luan) 葬崗上孤兒(er) 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er) 的萬(wan) 縷歸思。為(wei) 了讓千千萬(wan) 萬(wan) 的母親(qin) 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wei) 了讓白發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le) 天年,兒(er) 已決(jue) 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娘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er) 媳,見鳳翠如見兒(er) 一般……”

  這是王爾琢的最後一封家書(shu) ,際上成了一封“托孤書(shu) ”,王爾琢犧牲後,鄭鳳翠獨自撫養(yang) 女兒(er) ,1945年,王爾琢犧牲的第17年,剛滿21歲的女兒(er) 桂芳帶著終生沒有見過父親(qin) 的遺憾,因病不治。

  1988年6月,85歲的鄭鳳翠去世。家人清點遺物時,在一個(ge) 首飾盒裏發現了60粒杏仁,當年正是王爾琢犧牲的60周年。根據遺願,她被安葬在年輕時和王爾琢經常玩耍的鬆嶺下,墓碑正對著王爾琢當年走出家鄉(xiang) 、參加革命的大路。

  參考資料:

  1、靜濤、榮輝、梯敏、發明。“七書(shu) ”:詮釋共產(chan) 黨(dang) 人初心使命擔當[J]。黨(dang) 史文苑,2018(10):41-47.

  2、張嘉升. 王爾琢: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N]. 學習(xi) 時報,2019-12-02(006)。

  3、高青、孫敏堅。為(wei) 了民族複興(xing) 英雄烈士譜王爾琢“革命不成功,不剃頭、不刮胡子”[J]。新湘評論,2019(03):42.

  4、李飛、王爾琢:紅色家書(shu) 立誓“以身許國”[J]。湘潮,2019(07):62-63.

  5、劉驕。青春爾琢[J]。新湘評論,2019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