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千億級大市場!這種“杆”打開新風口,你的出行更便利

發布時間:2020-08-07 11:16:00來源: 央視財經

  今年是5G基礎設施建設的攻關(guan) 年,而深圳作為(wei) 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預計本月底將累計建成5G基站4.5萬(wan) 個(ge) ,並實現5G網絡全市覆蓋。5G網絡建設的提速,也給多功能智慧燈杆的應用帶來了大規模增長。

  5G建設催生智慧杆進入“快車道

  記者在深圳的前灣一路,看到一整排整齊的路燈,這種路燈不僅(jin) 具有照明的功能,而且還添加了Wi-Fi、5G以及一鍵報警等十多種功能,這就是所說的智慧杆,智慧杆的建立對一個(ge) 城市的智慧交通帶來了極大的優(you) 化。

  據了解,智慧杆對於(yu) 城市建設的主要作用在於(yu) 推動“多杆合一,一杆多用”,改變將過去路燈、視頻監控、交通信號、運營商基站等“多杆林立”現象,避免重複建設、重複投資、係統不共享等問題。智慧城市離不開智慧杆,人流車流統計、車路協同、環境監測等各種數據的采集,都需要依托智慧杆搭建的基礎平台,為(wei) 智慧城市提供大數據共享服務,促成萬(wan) 物互聯。

  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今年作為(wei) 5G應用的元年,各地對於(yu) 智慧杆的建設力度也遠超過往。在深圳市,除了城市中心道路外,作為(wei) 國內(nei) 首條啟動市政化改造的深圳梅觀高速,充分引入了智慧交通設計,以智慧杆為(wei) 硬件載體(ti) ,多杆合一,掛載5G基站、高清視頻監測器等智能路測設備,實現對道路設備設施的智慧化建設和管理。

  深圳市作為(wei) 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智慧杆的應用正在加速,據深圳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的相關(guan) 數據顯示,明確了今年深圳將新建4526根多功能智能杆,到2022年將新建2.4萬(wan) 根。據國際智慧城市研究院預測,2020年,由5G基站建設帶動的智慧燈杆市場空間將達1176億(yi) 元。

  智慧杆隱藏多種功能 雲(yun) 數據支撐不可或缺

  作為(wei) 5G建設的載體(ti) ,一套完整的智慧杆係統,包括前端的智慧杆、中端的網絡傳(chuan) 輸,以及後端的數據平台。在應用場景中,隨著5G網絡建成,三個(ge) 端口之間也將形成快速反應和聯動,這會(hui) 給大眾(zhong) 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同時,在進行數據傳(chuan) 輸的過程中,數據安全又該如何保障?

  在深圳一家從(cong) 事智慧杆研發的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掛載5G基站、路麵監控、一鍵報警等看得見的功能外,智慧杆在城市地下管網以及綠化帶土壤中還隱藏著一些看不見的功能。

  深圳市海能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軟件開發工程師 姚卓宏:當城市發生洪水把井蓋衝(chong) 走或者井蓋發生故障的時候,我們(men) 平台就能夠及時收到井蓋發生故障的狀態,平台上就能看到告警,根據告警派發工單給相應的人員去處理。智能噴灌係統主要監測土壤的濕度,放到幹土裏麵之後,物聯網會(hui) 采集它的濕度數據,會(hui) 發送到平台上,平台進行濕度的提醒,派送工單給澆水公司進行澆水。

  對個(ge) 人而言,智慧杆的大量應用,將對大家今後日常出行帶來更好的便利體(ti) 驗。

  通過後台能統一控製前端應用,同時前端數據通過網絡,又能快速上傳(chuan) 雲(yun) 端,並通過雲(yun) 端大數據分析、處理和共享後,在應用端做出快速反應。可以說,大數據是構建未來智慧城市的神經中樞,而智慧安防、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未來無一例外也都要依托於(yu) 大數據。

  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 蘇奎峰:5G有高帶寬低延時,它能夠把路麵上的動態信息數據,實時地傳(chuan) 到雲(yun) 端,它能夠極大地提升整個(ge) 城市的運載效率。以北京、深圳為(wei) 例,同樣的交通流量時間裏麵,可能原來能承載200萬(wan) 輛車,以後可能能承載300萬(wan) 輛甚至更高數量的車。

  如果說5G是信息交互大爆發時代,那麽(me) 大數據中心則是各信息的交匯處。據《2019-2020年中國IDC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報告》預計,2020-2022年,我國大數據中心業(ye) 務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為(wei) 27.8% ,2022年大數據中心規模將達3200億(yi) 元,發展前景巨大。

  無人駕駛離不開“車路協同” 幾年後能大規模推廣

  如果說智慧杆提供了強大的網、大數據提供了智能的雲(yun) ,那麽(me) 應用到城市交通中,則共同形成了智慧的路。如果再加上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則共同構建出未來智慧交通發展的主要領域:車路協同。

  在高帶寬低延時的5G網絡下,無人駕駛車輛能根據導航來掌控方向和躲避障礙物,無論是躲避障礙還是提前變道行駛,整個(ge) 過程不會(hui) 讓乘客感到不適;行駛至路口,車輛還能夠根據紅綠燈進度,提前做出減速或正常穿越的規劃。

  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車路協同簡單理解是“車端”與(yu) “路側(ce) ”兩(liang) 者間的數據交互。安裝在道路兩(liang) 側(ce) 的激光雷達可以更全麵、精準地捕捉到不同距離、不同角度的交通信息,並把這些交通信息通過5G網絡實時傳(chuan) 輸至車端,從(cong) 而起到交通預警的作用,防止交通事故發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路側(ce) 設備目前大概要500米到800米部署1個(ge) ,才能實現網絡覆蓋和數據采集,也就是說要實現車路協同的硬件要求還需時日。為(wei) 了加速智慧杆等路側(ce) 設備建設,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交通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有關(guan) 工作通知》指出,推進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推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技術應用。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