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主糧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 農業產業“機器換人”還需加勁

喬金亮 發布時間:2020-08-17 09:03:00來源: 經濟日報

  當前,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邁上70%台階。小麥、玉米、稻穀三大主糧生產(chan) 基本實現機械化,但不同作物間、不同產(chan) 業(ye) 間、不同區域間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還很不平衡。專(zhuan) 家表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各領域各環節迫切需要加快“機器換人”。

  從(cong) 大田走向大棚,農(nong) 業(ye) 機械化邁出關(guan) 鍵一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設施種植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文件明確,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為(wei) 主的種植設施總麵積穩定在200萬(wan) 公頃以上,設施種植機械化水平總體(ti) 達到50%以上。

  農(nong) 機進大棚這一步是農(nong) 機化發展全程全麵轉型的縮影。專(zhuan) 家表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各領域各環節迫切需要加快“機器換人”。所謂全程全麵轉型意味著,由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烘幹、秸稈處理全過程發展,由種植業(ye) 向畜牧業(ye) 、漁業(ye) 、設施農(nong)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業(ye) 延伸,由平原向丘陵山區擴展。

  從(cong) 主糧擴展到全產(chan) 業(ye) 鏈

  “當前,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邁上70%台階,小麥、玉米、稻穀三大主糧生產(chan) 基本實現機械化,設施農(nong) 業(ye) 、畜牧水產(chan) 養(yang) 殖和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機械化開始提速,這是我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裏程碑式的標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說。

  盡管目前三大主糧生產(chan) 基本實現機械化,但不同作物間、不同產(chan) 業(ye) 間、不同區域間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還很不平衡。棉油糖的綜合機械化率低於(yu) 70%,果菜茶的綜合機械化率不到40%,畜牧業(ye) 、漁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業(ye) 的機械化率隻有35%左右,丘陵山區和平原地區差距巨大。這表明,我國農(nong) 業(ye) 實現機械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yu) 農(nong) 業(ye) 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經驗表明,實現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國家都是以實現機械化為(wei) 前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nong) 業(ye) 機械學會(hui) 名譽理事長羅錫文說,我國農(nong) 機裝備還有很多短板,高效率、多功能、精準化農(nong) 機裝備還比較缺乏,成為(wei) 製約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甘蔗、棉花產(chan) 業(ye) 現在陷入困境,主要就是因為(wei) 缺少先進適用的作業(ye) 機械,導致用工多、生產(chan) 成本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弱。因此,支持農(nong) 機化的力度不能減,當務之急是推進全麵機械化。

  目前,農(nong) 機需求結構在發生變化。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所產(chan) 業(ye) 經濟室主任劉長全說,當前主要大宗作物生產(chan) 人工成本的占比均超過40%,機械化成為(wei) 降低生產(chan) 成本、提高比較效益的現實選擇。對農(nong) 機化的需求,已經從(cong) 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烘幹、秸稈處理環節延伸,正在從(cong) 糧食作物快速向經濟作物、養(yang) 殖業(ye) 、加工業(ye) 拓展。尤其是新型經營主體(ti) 對農(nong) 機的需求,由關(guan) 注價(jia) 格向注重品牌和質量轉變,更注重以機械化降低生產(chan) 風險、提高作業(ye) 效率,更注重獲取全程機械化解決(jue) 方案。

  近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認定公布了4批共453個(ge) 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畜牧主產(chan) 省份推進主要畜種養(yang) 殖、重點生產(chan) 環節、規模養(yang) 殖場戶機械化,機械裝備總量持續增長。漁業(ye) 主產(chan) 省份推動池塘養(yang) 殖、網箱養(yang) 殖、工廠化養(yang) 殖、筏式吊籠與(yu) 底播養(yang) 殖等養(yang) 殖模式機械化。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的物化載體(ti) ,農(nong) 業(ye) 機械正在全麵融入種植業(ye) 、畜牧業(ye) 、漁業(ye) 。

  突破丘陵山區農(nong) 機化痛點

  我國丘陵山區分布在19個(ge) 省份1400多個(ge) 縣市,是糧油糖及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重要生產(chan) 基地。長期以來,受自然條件限製,許多地方缺乏機耕道路,田塊細碎,高低不平,農(nong) 機“下田難”“作業(ye) 難”,適用機具不多,機械化發展滯後。2019年,丘陵山區農(nong) 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隻有4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2個(ge) 百分點。針對此,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推動丘陵山區農(nong) 田宜機化改造,在農(nong) 田建設中明確支持土地平整和機耕道建設,加大扶持丘陵山區適用機具研發推廣。

  重慶市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因耕地條件製約,農(nong) 機化發展滯後。“我們(men) 出台先建後補和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的政策措施,吸引社會(hui) 資金投入近5億(yi) 元,是財政投入的兩(liang) 倍以上,推進農(nong) 田宜機化改造。”重慶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副主任秦大春說,不少地方整村整鄉(xiang) 連片改造,建成一批萬(wan) 畝(mu) 級“宜機化+全程機械化+綜合農(nong) 事服務”示範基地。

  江西省立足農(nong) 業(ye) 大省和丘陵山區的特點,啟動了農(nong) 機新產(chan) 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促進了農(nong) 機化全麵發展。江西省瑞金市農(nong) 機局局長劉醒吾說,自農(nong) 機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全市農(nong) 機裝備增長速度明顯加快。伴隨土地規模經營,農(nong) 機作業(ye) 向大中型專(zhuan) 業(ye) 化方向發展。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是個(ge) 係統工程,要加快構建推進農(nong) 機農(nong) 藝融合、農(nong) 田農(nong) 機配合的機製,推動農(nong) 田建設、品種培育等各方麵的宜機化。丘陵山區縣市要在涉農(nong) 資金整合中,加大對農(nong) 機作業(ye) 、農(nong) 機服務組織建設、農(nong) 機化技術推廣等支持力度,合力推進丘陵山區農(nong) 機化進程。

  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是方向

  在我國,很多蔬菜、水果、園藝作物依靠設施種植,其附加值常高於(yu) 大田作物。據統計,我國各類設施農(nong) 業(ye) 麵積達5000多萬(wan) 畝(mu) ,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設施農(nong) 業(ye) 麵積達2800多萬(wan) 畝(mu) ,均居世界第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機推廣總站副站長塗誌強說,相對於(yu) 龐大的麵積,設施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還相對滯後,綜合機械化水平僅(jin) 為(wei) 33%,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低,還不能滿足產(chan) 業(ye) 發展的需求,亟待加快發展。

  “設施農(nong) 業(ye) 呈現出信息化推動顯著增強、融合化發展明顯加速、綠色化發展迫在眉睫、國際化影響日益增強四個(ge) 明顯特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輝說。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我國建立設施種植機械化體(ti) 係還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重點問題:一是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需要改進優(you) 化栽培模式和種植方式,以適應和擴大各種農(nong) 機裝備的應用空間;二是農(nong) 機裝備研發製造者要考慮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的具體(ti) 特點,在小型農(nong) 機和智能農(nong) 機方麵取得重點突破。

  “省財政拿出9200萬(wan) 元,圍繞精細整地、精量播種、精準施肥和精確收獲等農(nong) 機精準作業(ye) 關(guan) 鍵技術,全力打造79個(ge) 智慧農(nong) 場,推廣麵積達到100萬(wan) 畝(mu) 。”河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段玲玲說,省裏搭建了高精度定位差分數據交換網,為(wei) 無人駕駛、智能作業(ye) 等提供精準定位。目前,全省1.1萬(wan) 台深鬆機已實現智能監測設備全覆蓋。今年在12個(ge) 縣開展智能化改造提升試點,對4152套智能監測終端和52個(ge) 差分基站建設給予補貼,為(wei) 大麵積推廣無人駕駛技術創造了條件。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張興(xing) 旺表示,將瞄準設施種植綠色高效發展的機械化需求,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全麵提升設施種植機械化水平,支持設施種植高質量發展,將重點推進設施布局標準化、設施建造宜機化、生產(chan) 作業(ye) 機械化、設施裝備智能化、生產(chan) 服務社會(hui) 化。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