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複市首日:1.3萬噸果蔬進場 貨品來去可追溯
新發地複市首日1.3萬(wan) 噸果蔬進場
推行“賣方注冊(ce) 製,買(mai) 方會(hui) 員製”,對人、車、貨實行追溯;將在交易清淡的時間段設定動態休市時間
北京新發地正式複市,全麵取消零售功能。啟用智能化管理係統,通過實名認證方式,對人、車、貨實行追溯。實行分區銷售,按經營品類劃分區域,人車分流,規範交易秩序。在市場外新設1000平方米的便民菜市場,保障周邊居民需求。
新京報訊 昨日,北京新發地在休市60多天後正式複市。複市首日開放的是南區,進場交易車輛超千輛,進場果蔬1.3萬(wan) 噸左右。北區預計9月10日前對外開放營業(ye) ,屆時將實現新發地市場全麵複市。
複市首日進場交易車輛超千輛
昨日一大早,記者在新發地大農(nong) 門看到,等候進場的車輛在大門外排起了長隊。據北京新發地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介紹,原計劃昨天早上8點開始放行車輛進場,由於(yu) 進場車輛較多,市場提前了22分鍾,從(cong) 7點38分開始放行。
據統計,8月14日夜裏已經預約了815輛車,現在開放的南區一共預留了1125個(ge) 車位,“聽說新發地複市,一些客戶沒有預約,夜裏就來到了市場,大概有近200輛車。”顧兆學說,新發地連夜安排工作人員上門為(wei) 他們(men) 注冊(ce) 預約。市場嚴(yan) 格實行預約車輛入場製,目前進場車輛最多不超過1125輛,但車位是動態的,有車輛交易完畢出場,再安排車輛進入。
顧兆學表示,千餘(yu) 輛車進場,預計帶來的果蔬有1.3萬(wan) 噸左右。疫情前,每日蔬菜、果品的交易量是各2萬(wan) 噸。
按經營品類劃分區域 人車分流規範秩序
走進大農(nong) 門,記者眼前是一片開擴的大場地。地上施劃著車位線,不少商戶站在自己的車位前,等待著自家的貨車進場。
顧兆學介紹,這次改造,整個(ge) 市場平整、鋪設的水泥地麵和柏油地麵,達到了36萬(wan) 平方米,拆遷了各種臨(lin) 時的建築物將近5萬(wan) 平方米。分區銷售,按經營品類劃分區域,同時按照交易功能劃分經銷區(賣方區域)、采購區(買(mai) 方區域)、擺渡區(周轉區域),買(mai) 賣雙方車輛進場後停放在相應區域,實現人車分流,規範市場交易秩序。
昨日對外開放營業(ye) 的新發地主市場鐵路以南區域占地651畝(mu) ,加上周轉新區146畝(mu) 、周轉一區81畝(mu) 共878畝(mu) ,將恢複市場正常時期果蔬交易量的60%,主市場鐵路以北區域計劃9月10日前對外開放營業(ye) ,實現新發地市場全麵複市。
記者了解到,新發地市場複市後,將在交易清淡的時間段設定動態休市時間。顧兆學表示在征求商戶和采購商的意見後再確定。
便民菜市場和菜店保障居民買(mai) 菜需求
顧兆學介紹,為(wei) 保障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市場外新設1000平方米的便民菜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嚴(yan) 格控製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同時新發地市場還推動所屬77家便民菜店,164輛社區蔬菜直通車全麵複市,保證社區居民購菜需求。
據介紹,目前已經有75個(ge) 便民菜店和87輛菜車恢複經營,其餘(yu) 的菜店菜車預計將於(yu) 本周末全部恢複,便民菜市場的零售價(jia) 格在批發價(jia) 格基礎上,上浮不超過10%。市民如果發現周邊存在買(mai) 菜難問題也可聯係新發地市場,協調便民菜店菜車保障供應。
特寫(xie)
商戶:感覺比以前舒心多了
新發地悠樂(le) 果創始人徐柱昨天進場8個(ge) 車,從(cong) 12噸到25噸不等。主要品種有火龍果、陽光玫瑰、獼猴桃等。“比休市之前大概減少了三分之一的量,這兩(liang) 天貨會(hui) 陸續進場。”
徐柱說,相比批發生意,很多商戶和他一樣,進場先熟悉環境,看看心裏的“家”變成了什麽(me) 樣。“腿兒(er) 著走完了全場,感覺比以前無論是從(cong) 交通上、管理上,都要舒心很多。”過去新發地市場有很多商戶搭的小棚子,車輛也無序停放。
徐柱介紹,由於(yu) 臨(lin) 時的蔬菜交易區占了果品交易區一半的地方,所以昨天到場的果品車輛已經飽和,一部分車還進不來。白天主要是批發商和采購商溝通的過程,正式交易一般會(hui) 從(cong) 夜裏開始。
“從(cong) 成本上來說,比疫情之前要低。”徐柱說,市場給商戶免除了進場費、攤位費等一切管理費用,商戶們(men) 也在努力組織貨源。新發地複市的消息傳(chuan) 來,一周前,徐柱和員工就進行了注冊(ce) 和預約。他認為(wei) ,市場複市半個(ge) 月左右,預計交易量就能和之前差不多,這還要看供應商和采購商對現在的流程接受的程度。“如果熟悉得更快,交易量也會(hui) 上來得更快。我們(men) 會(hui) 盡快恢複供應量,和市場一起保障北京的菜籃子和果盤子。”徐柱說。
北京世紀開泰農(nong) 副產(chan) 品產(chan) 銷有限公司的采購人員劉長城昨天一早來到市場,由於(yu) 是第一次進場,“剛開始,麵部沒識別,耽擱了幾分鍾。後來就很順暢,開車進來直接麵部識別、測溫放行,無感進入。”
他先走著遛了遛市場,又坐擺渡車轉了一圈,感覺“敞亮了”。到交易區詢價(jia) ,和之前熟悉的供應商寒暄,“兩(liang) 個(ge) 多月沒見了,大家都很感慨。”劉長城說,第一天複市,他的目的不是上貨,“主要是來摸底,順便把該約的貨都約好了。”
揭秘
複市後如何實現人、車、貨全程可追溯?
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複市後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啟用智能化管理係統,通過實名認證方式,對人、車、貨實行追溯。現在,從(cong) 注冊(ce) 、預約、進場、交易,一直到離場,5個(ge) 環節全部線上留痕。
“簡單地說,誰,開什麽(me) 車,拉了哪些貨物,貨物從(cong) 哪來,進場後與(yu) 誰交易,交易數量和金額,貨物流向哪裏,交易的全過程全部可追溯、可查找。”顧兆學說。
信息化
“買(mai) 、賣、人、車”四類用戶均須提前注冊(ce)
據了解,複市後,新發地市場采取“賣方注冊(ce) 製、買(mai) 方會(hui) 員製”,買(mai) 賣雙方均須在“北京新發地”或“新發地”微信公眾(zhong) 號上進行注冊(ce) ,通過驗證後才能進入市場交易。
由於(yu) 實行了“批零分開”,未來進入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將隻有四類用戶,分別是買(mai) 方、賣方、工作人員和車輛。
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完成注冊(ce) 和報備,通過測溫、人臉識別或二維碼識別可正常進入市場內(nei) 開展工作。買(mai) 賣雙方則需要對其公司的員工、車輛進行統一注冊(ce) 。
由於(yu) 是複市首日,許多老商戶聞訊而來,此前並未完成注冊(ce) 。針對此類特殊情況,新發地市場臨(lin) 時安排人員在賣家排隊等候時先行查看進場二維碼,對沒有注冊(ce) 的商戶指導其完成注冊(ce) ,保證進場環節順利、有序。
預約製
賣方提前一天進行“明日車輛申請”
據了解,複市後交易實行預約製,商戶須在進場交易的前一天,在新發地公眾(zhong) 號內(nei) 完成“明日車輛申請”,報備個(ge) 人信息、車牌號、貨物品類、產(chan) 地、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合格證、貨物照片等,並明確具體(ti) 進場時間,通過審批後才可於(yu) 第二天進場交易。
買(mai) 家的預約則相對簡便,為(wei) 鼓勵買(mai) 家更多采購,提前半小時預約即可進場,預約需提供姓名、身份證號、聯係方式、公司主體(ti) 等。
上述信息將全部被采集並存儲(chu) 到市場的智能管理係統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管理係統的電子大屏上,最上麵一欄實時滾動更新著進場車輛時刻表,包括車牌號、公司主體(ti) 、聯係人、聯係電話和申請時間。
此外,還動態展示著經銷區和上貨區當日累計的進出場車次及人次,以及各出入口的實時影像。
自動化
人車分流 車輛進場全程自助
進場環節實現了人車分流,除司機外,其餘(yu) 同車人員須下車從(cong) 上述人員入口進場,司機駕駛車輛從(cong) 車輛入口進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車輛入口設置了“地磅”和“取樣室”兩(liang) 個(ge) 窗口。司機需將車輛行駛至電子地磅處稱重,並下車到“地磅”窗口測溫、查驗注冊(ce) 身份並提供前一天的報備信息,工作人員與(yu) 係統內(nei) 登記信息核對無誤後,可放行。
隨後,司機攜帶車載貨物的樣品至“取樣室”,通過小程序在線上完成農(nong) 產(chan) 品自助檢測申請,主要檢測農(nong) 藥殘留等,約半小時後可取檢測報告,憑報告進行交易。
新發地市場智能管理係統負責人丁新海介紹,目前對於(yu) 進場車輛的數量沒有限製,市場的智能管理雲(yun) 係統可以對雲(yun) 存儲(chu) 進行彈性擴展,針對晚間等高峰期會(hui) 彈性擴容,白天車輛進入頻次較少的時候會(hui) 彈性縮短,從(cong) 而保證市場智能管理係統的穩定性。
可溯化
電子交易線上留痕 貨品來去可追溯
車輛進場後,須聽從(cong) 市場調度停在指定區域的車位內(nei) 。按照複市後的“分區管理”原則,賣方車輛停在經銷區,買(mai) 方車輛停在采購區,買(mai) 方下車步行至經銷區選購貨物。
記者在經銷區看到,相同品類的果蔬被集中在一個(ge) 區域售賣,工作人員介紹,由於(yu) 是複市首日,攤位還不固定,但隨著市場運營逐步回到正軌,未來將形成固定攤位。
一個(ge) 明顯的不同是,複市後交易環節實現了電子交易、線上留痕,買(mai) 家出示交易碼,賣家掃碼後填寫(xie) 貨品、金額、數量、產(chan) 地等信息,買(mai) 賣雙方確定提交後再進行貨物交易。隨後,有市場擺渡車將交易成功的貨品從(cong) 經銷區轉運至采購區,買(mai) 家裝車後離場。
買(mai) 方離場時也需展示會(hui) 員碼,工作人員通過掃碼將交易信息收集並上傳(chuan) 到智能管理係統,做到貨品來源信息可追溯,貨品去向可清查。
對話
新發地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
新發地要回歸本真 做大宗產(chan) 品批發交易
複市首日一大早就在現場忙活的新發地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百感交集,“謝謝他們(men) (商戶)對市場的不離不棄,雖然昨天一夜沒睡,但我現在感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er) 。”
顧兆學表示,新發地此次複市,不再向零星采購和個(ge) 人消費者開放。“新發地要回歸本真,我們(men) 的發展方向,就是做大宗產(chan) 品的批發交易。”
談變化
一切以交易為(wei) 主 四色馬甲區分不同身份
新京報:第一天感覺怎樣?
顧兆學:看到我們(men) 親(qin) 愛的商戶們(men) 都來了,看到熟悉的麵孔,讓我們(men) 百感交集。我們(men) 非常感動,兩(liang) 個(ge) 多月了,他們(men) 對我們(men) 不離不棄,說明商戶心中對新發地還是很有感情,新發地這塊“金字招牌”,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我們(men) 和商戶心裏,就像“家又回來了”。
新京報:這次改造升級都有哪些變化?
顧兆學:從(cong) 環境秩序上來說,我們(men) 平整、修補、硬化了地麵,還完善施劃各類標識、標線,拆除了各類臨(lin) 時建築物。還實行實名預約製,買(mai) 賣雙方進行注冊(ce) ,通過驗證後方可進入市場交易。進門有專(zhuan) 門的工作人員引導。另外,我們(men) 建立了常態化的疫情防控製度。
新京報:按照現在的流程,一次完整的批發交易是個(ge) 什麽(me) 過程?
顧兆學:現在進入市場的人,一切以交易為(wei) 主。我們(men) 市場不同的人穿著不同顏色的馬甲。紅馬甲是賣方,藍馬甲是市場工作人員,黃馬甲是買(mai) 方,綠馬甲是場內(nei) 送貨擺渡車工作人員。
我們(men) 這次開放區域的大門也分得很清晰,像大農(nong) 門是專(zhuan) 門果品車輛的入口,富農(nong) 門是蔬菜車輛的入口;三農(nong) 門和裕農(nong) 門,是發貨車輛出場的通道;強農(nong) 門有兩(liang) 個(ge) 進車通道,三個(ge) 出車通道,專(zhuan) 門通往71畝(mu) 的上貨停車場。批發區和上貨采購區,中間有硬隔離。買(mai) 貨的人到批發區看好貨,擺渡車把貨送到上貨采購區,幫助采購商裝車,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交易流程。
談未來
實現智能化管理提高市場管理效率
新京報:為(wei) 何不再對個(ge) 人消費者開放?
顧兆學:新發地定位的發展方向,就是大宗產(chan) 品的批發交易和單位的批量采購。市場對買(mai) 家的要求有幾種,一是公司的,二是有二級批發資質的,三是長期合作的單位采購商。我們(men) 的目標是要真正做到人從(cong) 哪裏來、車從(cong) 哪裏來、貨從(cong) 哪裏來都能追溯;通過買(mai) 方的會(hui) 員製,清晰地掌握貨流向哪裏,車流向哪裏,人流向哪裏。最終,用智能化的管理、高科技的手段,提高市場管理的效率,準確掌握數據,為(wei) 市場的管理調控和政府調控農(nong) 產(chan) 品的動態、供需信息,提供科學依據。
新京報:不再讓小進貨商、個(ge) 人消費者進場,對商戶的生意會(hui) 不會(hui) 造成影響?
顧兆軍(jun) :個(ge) 人消費者采購的量並不大,但是帶來的人流量和車流量相當大。現在不再向他們(men) 開放,不會(hui) 對市場商戶的生意造成明顯影響,反而能讓秩序得到很大改善。
新京報:隻做大宗批發,對未來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和蔬菜價(jia) 格,會(hui) 有什麽(me) 影響?
顧兆學:現在我們(men) 批零分開了,區域也分開了,從(cong) 過去的“千軍(jun) 萬(wan) 馬”,變成了現在的“精兵強將”。我們(men) 知道,農(nong) 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是隨著供求關(guan) 係改變的,供不應求,價(jia) 格上漲;供大於(yu) 求,價(jia) 格下降。現在人流減少了,車流也減少了,但供應量增大了,這在農(nong) 產(chan) 品保供穩價(jia) 方麵,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