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3000元偽造錄取通知書 互聯網“定製證書”為何這麽火

李超 發布時間:2020-08-26 09:1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日,廣東(dong) 高考生曹某花3000元偽(wei) 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的消息引發廣泛關(guan) 注。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網絡電商平台調查發現,多名商家表示可定製高校錄取通知書(shu) 。不僅(jin) 如此,二代身份證、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高校學生證,甚至退伍軍(jun) 人證書(shu) 、殘疾人證等都可以定製。

  8月20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淘寶、閑魚等平台搜索“高校錄取通知書(shu) ”“定製錄取通知書(shu) ”等關(guan) 鍵詞時,手機客戶端顯示“非常抱歉 沒有找到相關(guan) 寶貝”。改用“錄取通知書(shu) 設計”作為(wei) 關(guan) 鍵詞進行搜索,便出現大量相關(guan) 商品。

  多家店鋪稱可定製專(zhuan) 科、本科、研究生錄取通知書(shu) ,部分商品展示頁附有多家高校錄取通知書(shu) 封麵。

  記者隨機挑選其中一家,其主頁的提示內(nei) 容顯示,“此寶貝屬於(yu) 一對一私人定製商品,請您聯係客服。私自拍下的商品一律不予發貨”。記者又聯係多家店鋪客服,很多會(hui) 彈出自動回複消息,內(nei) 容大多是引導消費者添加客服人員的微信號,再進行交易。“微信”兩(liang) 字,多會(hui) 轉換成“Wei”“薇訫”等替代字樣。一家名為(wei) “速成圖文快印”的網店發送的信息更具有暗示性:“在的!您好!您想要的都有,你懂得……還有客戶反饋視頻。”

  多名客服人員表示,仿製的高校錄取通知書(shu) 、學生證等均與(yu) 原件高度相似,如果消費者提供模板供商家參考,相似度還能提高,價(jia) 格多為(wei) 220-320元。

  記者詢問如何蓋章等,店家答複:“做好就會(hui) 幫你蓋好章。”其中一家店鋪月銷量僅(jin) 1筆,記者質疑其可信度,該店家表示:“我們(men) 不在淘寶交易,隻能微信交易。真實交易淘寶不允許的,會(hui) 關(guan) 閉店鋪。”

  一家名為(wei) “博宏圖文印刷所”的商戶提供的微信名為(wei) “博宏圖文”。其朋友圈隻有一條內(nei) 容,發布於(yu) 今年8月15日,內(nei) 容為(wei) :“專(zhuan) 業(ye) 辦理各種證件。”配圖顯示:“本公司長期辦理全國各地有效證件,並可根據客戶複印件檔案材料製作一切證件。”

  這家商鋪“神通廣大”,不僅(jin) 可製作各學齡段的學位證書(shu) ,還能“辦理”二代身份證、護照、社保卡、結婚證、軍(jun) 人證、殘疾證、各國簽證等,以及建造師證、教師資格證、會(hui) 計師證等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

  記者詢問相關(guan) 證書(shu) 的價(jia) 格,客服回答均為(wei) 240元,如果一次性購買(mai) 多本,還可以優(you) 惠到每本220元。

  對於(yu) 建造師、會(hui) 計師等行業(ye) 資格證,記者詢問仿造的證書(shu) 與(yu) 真實的證書(shu) 相似程度如何。客服表示:“高度相似。做好以後先拍照驗收再發貨。”成品將蓋上相關(guan) 部門的“公章”。

  該客服表示,對於(yu) 平時找工作選擇240元的普通證書(shu) 就可以滿足需求,但因嚴(yan) 查嚴(yan) 打等原因,能在官網上查驗的證書(shu) 偽(wei) 造難度高,不易完成。

  其實,自亮劍“2020”專(zhuan) 項打擊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多地警方就結合公安部打擊整治“假印章、假公文、假證件”違法犯罪活動的部署要求,查處了多起製作買(mai) 賣假證的違法行為(wei) ,其中,機動車牌照、駕駛證、身份證等偽(wei) 造行為(wei) 高發。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浩分析,非法買(mai) 賣偽(wei) 造證件的生意之所以紅火,從(cong) 本質上來說還是因為(wei) 有需求。不論是想滿足虛榮心,還是想欺騙親(qin) 友,曹某購買(mai) 偽(wei) 造錄取通知書(shu) 的行為(wei) 都是非正當性的。相關(guan) 部門應加強相關(guan) 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

  我國法律規定:偽(wei) 造、變造、買(mai) 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guan) 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或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yan) 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周浩表示,對於(yu) 偽(wei) 造公司、企業(ye) 、事業(ye) 單位、人民團體(ti) 印章的行為(wei) ,可判處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對於(yu) 偽(wei) 造、變造、買(mai) 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hui) 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行為(wei) ,依法可判處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yan) 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周浩強調,製作證書(shu) 或偽(wei) 造公章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同時會(hui) 涉嫌詐騙罪。購買(mai) 偽(wei) 造的證書(shu) 不會(hui) 構成犯罪,但購買(mai) 偽(wei) 造的身份證、駕駛證等可以用於(yu) 證明身份的證件的,同樣涉嫌犯罪。

  周浩建議,互聯網交易平台可以通過設敏感詞的方式屏蔽涉嫌此類犯罪的商家發布的商品,或是發現相關(guan) 情況,立即關(guan) 閉涉事店鋪。平台的監管手段畢竟有限,公安部門應加大對此類犯罪行為(wei) 的破獲和處罰力度。同時,市場監管部門應積極處理相關(guan) 投訴,對此類違法犯罪用治安處罰的方式“打早打小”。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