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協同發展:院士專家獻策科技創新之匙
中新社湖州8月29日電 (錢晨菲 徐翹楚)29日,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在湖州長興(xing) 舉(ju) 行。會(hui) 上,近30位院士、數百名專(zhuan) 家學者共話科技創新密鑰,助推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
“目前,中國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已進入黃金時代,在生物醫藥、生物能源、食品生物加工等領域湧現了一批創新能力強、行業(ye) 特色鮮明的規模化企業(ye)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ye) 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鄭裕國表示,中國生物科技產(chan) 業(ye) 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3個(ge) 綜合性生物產(chan) 業(ye) 基地。其中,長三角具有跨國企業(ye) 多、與(yu) 國際接軌、政策優(you) 勢明顯等特點。
他建議,應依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搶占生物製造領域的未來關(guan) 鍵核心技術,引領未來生物製造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和全麵升級。借助新型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智能自動化裝備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實現生物製造過程的跨越式發展,構建自動化、智能化工廠,真正實現生物製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dong) 南大學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繆昌文則認為(wei) ,科技創新帶來了科技產(chan) 業(ye) 的革命,長三角“三省一市”有其各自的優(you) 勢,新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集群是產(chan) 業(ye) 革命很好的基礎。同時,科技產(chan) 業(ye) 革命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產(chan) 業(ye) 形態、生產(chan) 組織方式發生了變革,產(chan) 業(ye) 融合、學科交叉、學科融合是趨勢,可達到“1+1>2”的效果。
縱觀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已成趨勢,中國如何培育科技引擎、打造全球科創中心?華東(dong) 師範大學地球科學學部副主任、城市與(yu) 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杜德斌建議,要著力培育科技“引擎”企業(ye) 。
“‘引擎’企業(ye) 是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發動機,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主要標誌是出現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引擎’企業(ye) 。我們(men) 應培養(yang) 本土的‘引擎’企業(ye) ,從(cong) 播種、育苗開始,從(cong) 小微企業(ye) 抓起,給小微企業(ye) 足夠的生產(chan) 空間,給民營企業(ye) 更多陽光和雨露。”杜德斌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