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黃河水車的製作過程
【解說】選木、鑿眼、拉卯、做榫楔、架輻條……78歲老蘭(lan) 州人段怡村手工製作黃河水車已有30多年,從(cong) 小在黃河邊聽水車轟鳴長大的他,如今依舊堅持用百年古法工藝,傳(chuan) 承製作蘭(lan) 州水車,並以此為(wei) 生。
段怡村是蘭(lan) 州水車的創製人段續的第20代孫,如今也是黃河水車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水車古法工藝的精髓在於(yu) 完全使用榫卯構架,製作楔子的角度和切麵也有十分嚴(yan) 格的要求,光一架水車的輪子就需要500多個(ge) 木料配件。
【同期】蘭(lan) 州黃河水車傳(chuan) 承人 段怡村
一架水車,光說水車輪子就500多個(ge) 零件,全都不用釘子全是卯,這(架子)要一人高,這個(ge) 一米七,這個(ge) 是大水車的,都是套卯的,套通卯的。水車小了怎麽(me) 辦,整塊木頭挖空的,你看這是用人工整塊木頭挖空的,談何容易。
【解說】黃河水車是一種農(nong) 田提灌設施,其外形挺拔壯美,結構疏密有致,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蘭(lan) 州就有水車252輪,提灌麵積達10萬(wan) 餘(yu) 畝(mu) ,如巨龍之陣,十分壯麗(li) 。
為(wei) 了不讓這份技藝永久消失,在上世紀80年代末,段怡村開始走街串巷,請教當地老工匠,通過搜集文史資料的方式,遵循祖輩工藝製作工序,整理出一整套古老水車製作技法和訣竅。
【同期】蘭(lan) 州黃河水車傳(chuan) 承人 段怡村
黃河水麵距離岸上的落差的這個(ge) 高低,決(jue) 定水車的大小和水車的多少。一個(ge) 18米水車一晝夜能灌溉300畝(mu) 地,你要遵循老祖宗的老工藝製作的水車,它外型壯美美觀,轉動靈活,使用方便,後期的維護費用很低,你要是不懂這個(ge) 老規矩,我照樣能做出水車輪子,有沒有,有,做上兩(liang) 年就(壞了),兩(liang) 年三年就東(dong) 倒西歪,散了架了。
【解說】然而,自電力灌溉技術普遍應用後,水車逐漸推出實用灌溉的舞台,目前多以景觀展示為(wei) 主。在當地官方的支持下,段怡村還設立了黃河水車製作技藝傳(chuan) 習(xi) 所。如今他和兒(er) 子依然堅持古法製水車的模式經營,希望祖輩的手藝不要斷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