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住建庫以來最大洪峰考驗 三峽大壩各項指標良好
今年入汛後,長江流域降雨頻繁,防汛形勢十分嚴(yan) 峻。對於(yu) 許多“三峽人”來說,這是一場“大考”。
三峽水庫,是上遊梯級水庫的核心,也是控製中下遊來水的“總開關(guan) ”,承擔著為(wei) 中下遊防汛“卸壓”的重大任務。
從(cong) 7月2日至8月17日,一個(ge) 多月時間,5次編號洪水入庫。洪水間隔短、連續多峰,且伴隨著750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峰,三峽工程麵臨(lin) 建庫以來最大的考驗。
精準預報、科學調度!在浩瀚的長江流域,三峽工程猶如橫跨江上的“銅牆鐵壁”,時而敞懷吞納、攔洪削峰,時而開閘排浪、泄洪騰庫,在與(yu) 洪水的一輪輪博弈中,護衛中下遊幹流防洪安全。
為(wei) 長江保安瀾。經此一役,人們(men) 重新認識了三峽工程這一大國重器。
曆史級別應對
——刷新了三峽工程建庫以來的多項紀錄:最大洪峰、最大攔蓄洪量、首次洪水橙色預警
75000立方米每秒!8月20日8時,自2003年建庫以來的最大洪峰抵達三峽樞紐工程。
三峽集團長江電力梯調中心預報分析室裏,各站點的數據還源源不斷傳(chuan) 來,在電腦中不停閃爍。預報員們(men) 鬆了一口氣:跟預報結果無異!調度方案可以順利實施。
受8月15至17日連續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支流岷江、沱江、涪江等多條支流出現曆史排位性洪峰流量。17日20時,三峽樞紐工程迎來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流量更是突破三峽建庫以來的最大值。
75000立方米每秒是什麽(me) 概念?根據測算,同等流量約3分鍾灌滿一個(ge) 西湖,約16個(ge) 小時灌滿一個(ge) 太湖。1998年特大洪水中,最大洪峰流量為(wei) 63300立方米每秒,約為(wei) “5號洪水”洪峰的八成。“如果沒有三峽工程,中下遊防洪壓力和緊張局麵難以想象。”三峽集團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高玉磊表示。
為(wei) 抵禦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減輕長江中下遊河道防洪壓力,三峽工程發揮攔洪削峰作用,開啟10個(ge) 泄洪深孔、1個(ge) 排漂孔,將下泄流量控製在49200立方米每秒。
持續長達10個(ge) 小時!8月20日18時起,三峽工程入庫流量開始緩慢減小,標誌著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順利通過三峽。
本次洪水過程,也刷新了三峽工程建庫以來的多項紀錄:最大洪峰、最大攔蓄洪量、首次洪水橙色預警。
據水文還原計算,如果沒有以三峽為(wei) 中心的上遊水庫群攔洪錯峰,荊江分洪區必須啟用,分洪區內(nei) 60萬(wan) 人口要轉移,49.3萬(wan) 畝(mu) 耕地以及10餘(yu) 萬(wan) 畝(mu) 水產(chan) 養(yang) 殖麵積將被淹沒。
“洪水峰高量大,連續多峰”,這是采訪中參與(yu) 防汛工作人員頻頻提及的特點。7月2日至8月17日的一個(ge) 多月時間內(nei) ,三峽水庫共有5次編號洪水入庫,其中第4、5號洪水間隔僅(jin) 80個(ge) 小時。入汛以來,三峽水庫成功應對12場3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量級洪水,次數位列建庫以來第一。
“今年汛情是三峽工程建庫以來最緊張的,調度困難也大大增加。但通過實施三峽、溪洛渡、向家壩、烏(wu) 東(dong) 德等水庫群聯合調度,有力保障了長江中下遊幹流的防洪安全。”高玉磊說。
“一切基於(yu) 預報”
——“5號洪水”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數值,提前48小時預報得出
雨情、水情瞬息萬(wan) 變,長江流域牽涉麵廣,麵對未知的洪水,泄洪多少、時間多長,如何才能科學調度?
“可以說一切基於(yu) 預報。”三峽集團長江電力梯調中心水文預報主任郭樂(le) 說。“5號洪水”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數值,就是提前48小時預報得出的。
氣象水文預測預報部門,被譽為(wei) 防汛工作的“參謀部”、水雨情的“千裏眼”,是開展樞紐防汛、電力生產(chan) 、工程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
精準預報,來自硬核的科技支撐。在預報員的電腦裏,都會(hui) 有這樣一個(ge) 長江流域水雨情信息係統,上麵布滿了星星點點的遙測站。雨量、水位、流量等關(guan) 鍵數據,每隔10分鍾就能傳(chuan) 入預報係統。類似這樣接入係統的遙測站點共有1.1萬(wan) 多個(ge) ,其中屬於(yu) 三峽集團的自建遙測站642個(ge) ,相當於(yu) 一個(ge) 個(ge) 獨立的“氣象台”。
信息的搜集之外,預報係統和模型同樣關(guan) 鍵。去年,梯調中心開始進行精細化數值預報產(chan) 品製作,有效提升了流量預報精度和預見期。“我們(men) 采用的是格點化預報模式,相當於(yu) 把長江流域分成許多小格子,在空間上越來越小,時間上頻次越來越高,推動雨水情預報不斷精細化。”郭樂(le) 說。
精準預報,還來自團隊的協同作戰。水文預報既要靠硬數據的支撐,也要靠預報員對長江流域的實況判斷,並不斷進行人工交互和數據訂正,經驗和連續性都很重要。“今年入汛以來,洪水連續多峰,更需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大家幾乎都是連軸轉。”郭樂(le) 說,即便安排交接班時,也像400米接力賽跑一樣,需要上一班預報員“陪跑”一段,才轉入“下一棒”。
為(wei) 了測算出最精準的流量,預報團隊奮力往前“衝(chong) ”,采取“兩(liang) 主值、一副值、流域統籌、全員校核、24小時值守”的硬核模式,像釘子一樣釘在自己的崗位上。
“找到調度最優(you) 解”
——動態防洪,通過科學製定調度方案,讓三峽樞紐“活”起來
“長江中下遊汛情較嚴(yan) 峻,請問三峽水庫明日出庫流量減少數值是否已確定,我們(men) 的建議是……”最焦灼的7、8兩(liang) 月,長江電力梯調中心值班室常常響起這樣的對話,電話那頭,值班人員也常常在緊張會(hui) 商中。
今年入汛以來,長江電力共接收並執行長江委調令57份,下達梯級電站閘門啟閉指令2400餘(yu) 次,梯級水庫總攔蓄348.65億(yi) 立方米。
有了水雨情預報,還需要科學製定調度方案,讓三峽樞紐“活”起來。
高玉磊介紹,三峽大壩是動態防洪,而不是將洪水一直攔在水庫中。一般洪水到來之前,要降低水位,騰出庫容;洪水入庫時,要結合上下遊形勢下泄洪水,確保下遊控製站水位保持在安全範圍內(nei) ;洪水通過後,一旦下遊防汛形勢好轉,則抓住有利時機,降低水庫水位,騰出庫容應對下一次洪水。
三峽水庫雖大,但與(yu) 浩蕩東(dong) 去的長江水量相比,其總庫容僅(jin) 占三峽壩址處年徑流量的8.7%,所以隻能對水庫上遊的長江來水在季節之間進行調節,屬於(yu) 季調節水庫。
攔洪、削峰、錯峰,這是三峽水庫發揮防洪作用的主要方式。攔洪,即攔蓄超過中下遊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確保三峽工程以下的長江河道行洪安全;削峰,即在下遊防汛形勢緊張時,削減上遊來的大洪峰,減少水庫出庫流量,緩解下遊的防洪壓力;錯峰,即防止上遊洪峰與(yu) 下遊洪峰相遭遇,加重下遊的防洪壓力。
道理看似不複雜,但每一次調度背後,不僅(jin) 是審時度勢、精密測算,更是多方考慮的平衡術。“要對長江流域情況、三峽工程各方麵情況作綜合判斷,既要考慮樞紐大壩安全、還要考慮航運、發電等多方麵因素,同時做好布局協調,這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的、科學的決(jue) 策過程。”高玉磊說。
汛情就是命令。早在去年底,三峽水庫就啟動汛前消落,提前做好騰庫迎汛準備,入汛以來,各方更是全員嚴(yan) 陣以待。“從(cong) 每天一次到每天三次會(hui) 商,每次出四五套方案。工作強度、密度,比以往高出許多,就是為(wei) 了報得準、算得細,找到最優(you) 解,確保長江安瀾。”三峽防汛人衝(chong) 在一線。
大壩各項運行指標良好
——當前大壩各方麵性態均優(you) 於(yu) 預期和設計標準,9月中旬迎來175米試驗性蓄水
“汛期部門同事每天巡檢,累計行程長達100多公裏,上上下下爬的樓層加起來大概有600層高。”入汛伊始,三峽電廠值班員彭亮亮和同事開啟防汛期間的日常“巡檢模式”。一旦入庫流量達到30000立方米每秒,他們(men) 就24小時值守泄洪壩段等關(guan) 鍵部位,確保設備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三峽樞紐安全,是調度運行的基礎,也是入汛以後社會(hui) 密切關(guan) 注的話題。
“我們(men) 在做好三峽樞紐工程日常監測的基礎上加強汛期觀測。一方麵,認真做好數據采集工作,根據監測數據即時開展大壩安全狀態的評估;另一方麵,技術人員24小時在工地值守並加大現場巡視和檢查力度。”三峽集團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耿峻說。
為(wei) 全麵、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建築物及其基礎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在建設前期,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就被列入三峽工程八個(ge) 重大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布設了覆蓋所有建築物、基礎及工程邊坡的完備監測係統。
“從(cong) 我們(men) 對大壩穩定性、應力應變等關(guan) 鍵指標的監測結果來看,監測數值均在設計允許範圍之內(nei) 。”耿峻說,“可以得出結論:今年入汛以來,三峽水利樞紐水工建築物及泄洪設施等均處於(yu) 正常運行狀態,大壩各項運行指標良好。”
實踐表明,三峽樞紐工程經受住了建庫以來最嚴(yan) 峻的洪水考驗。“建設三峽工程是千年大計。三峽工程從(cong) 論證到建設到運營幾十年以來,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數據監測。這些工作告訴我們(men) 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即三峽大壩當前各方麵性態均優(you) 於(yu) 預期和設計標準。”三峽集團黨(dang) 組成員、副總經理範夏夏說。
但同時,也不能給三峽工程貼上“全能”標簽。
“需要強調的是,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洪體(ti) 係中的關(guan) 鍵性骨幹工程,但不是全部。對長江流域來講,在各個(ge) 河段、支流水係都應該做好防洪治理工程。長江防洪問題的複雜性決(jue) 定了長江防洪治理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說。
9月10日臨(lin) 近,三峽水庫又將迎來新的任務:175米試驗性蓄水。從(cong) 曆史上看,不排除9月仍有發生洪水的可能性,但目前水庫已騰出足夠的庫容。眼下工作,正在防洪與(yu) 蓄水的統籌銜接中科學有序展開。大國重器,還將繼續在與(yu) 水的博弈中造福國計民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