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新論】“數字中國”是通向美好未來的金橋
編者按:為(wei) 進一步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推進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製度優(you) 勢更好地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yu) 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chuan) 播專(zhuan) 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係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ti) 作品,解析理論與(yu) 實踐之間的內(nei) 在邏輯,敬請關(guan) 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70餘(yu) 年是人類文明進步史上發展最快的時代。隨著社會(hui) 發展與(yu) 科技進步,我們(men) 進入網絡時代。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的一係列便捷、高效都離不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數字中國”提升百姓生活質量
科技創新為(wei) 民服務,數字紅利惠及百姓。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科技在社會(hui) 各領域各層麵得到廣泛應用。“健康碼”人人隨行,“雲(yun) 會(hui) 商”如臨(lin) 其境,一網互聯、一屏統覽、一卡通行、一鍵辦妥的為(wei) 民利民便民服務觸手可及、隨處可見,手機App幾乎覆蓋了衣食住行及政務服務的方方麵麵,真有“一機在手暢行天下”的灑脫自由之感。
在此前抗擊新冠病毒的戰鬥中,浙江、安徽、湖北、江蘇等20多個(ge) 省區市基於(yu) 網絡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建設“數字防疫係統”,具備疫情信息實時播發、遷徙地圖關(guan) 聯查詢等功能,助力精準防控、精細管理、數字戰“疫”。教育、醫療、文化、社保、養(yang) 老等與(yu) 人們(me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各個(ge) 領域與(yu) 互聯網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智慧小鎮、智慧生態係統如同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校園”“數字社區”“數字鄉(xiang) 村”遍地開花。在線辦公、網絡公益、遠程醫療、虛擬現實3D博物館等等,居家就可以實現全麵感知,特殊時期的“雲(yun) 課堂”為(wei) 2.65億(yi) 大中小學在校生提供線上課程學習(xi) ;智能警務、智能安防為(wei) 人民帶來平安和諧……數字世界的新成果、新應用使人們(men) 現實生存環境大為(wei) 改善、生存質量明顯提升,新時代的“桃花源”已不再是幻想。
“數字中國”助力發展進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給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國家管理、社會(hui) 治理、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近年來,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無紙辦公等新型信息技術與(yu) 經濟發展廣泛融合,構建了超越現有係統的數字化生態係統,深刻地改變著社會(hui) 活動的組織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ye) 模式。
龐大的內(nei) 需市場和可觀的網民數量為(wei) 數字經濟在中國快速發展提供了良田沃土。《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顯示,全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35.8萬(wan) 億(yi) 元,已穩居世界第二位,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為(wei) 10.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6.5%;2020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5.15萬(wan) 億(yi) 元,6月當月增幅達18.6%。除此之外,疫情期間盡管物流和電商配送受到影響,但仍有40%的消費者增加了網購頻次,首次接觸電商購物人群數量也明顯增加。可以說,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極大地降低了社會(hui) 交易成本,提高了資源優(you) 化配置效率,催生了新業(ye) 態、新職業(ye) 的不斷湧現,推動了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快速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cong) 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於(yu) 政府治理而言,同樣如此。數字政府建設,是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ju) 措。數字政府改革致力於(yu) 構建數據驅動的一體(ti) 化高效運行政務新機製、新平台、新服務、新模式,可以推動實現政府管理模式由離散向整體(ti) 、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據統計,截至2020年初,各省級網上政務服務平台提供的2.8萬(wan) 項省本級行政許可事項中,87.9%的事項已經具備網上在線預約預審功能,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已達6.94億(yi) 。開放的政務數據平台,高效、精準、便捷、豐(feng) 富的公共服務,變“群眾(zhong) 跑腿”為(wei) “數據跑路”,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認同感、獲得感,已成為(wei) 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ti) 和主要渠道。數字政府推進了國家治理體(ti) 係改革,製度性運行成本不斷降低,運行效率明顯提高,現代化治理能力得到全麵提升。
“數字中國”促進社會(hui) 有序運行
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國家數字化發展建設,政府主管部門出台多項數字化賦能舉(ju) 措,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融合創新應用、開展試點示範工作等,為(wei) 加快數字化進程賦予了多層麵的指導支持。國家網絡安全、重要數據和個(ge) 人信息保護在不斷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規框架下依法受到保護和監管,逐步健全的法治環境保障了清朗的網絡空間生態有序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更實惠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數據平台對各類數據的深度精準分析,基本準確地掌握社會(hui) 運行狀況,用數字世界的思維和工具重構現實社會(hui) 的思維模式和治理模式,為(wei) 政府實施社會(hui) 綜合治理製定相關(guan) 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可靠的決(jue) 策依據。在抗擊疫情複工複產(chan) 過程中,通過對企業(ye) 複工率和複工複產(chan) 規模效應的數據分析,真實準確反映企業(ye) 的複工複產(chan) 狀況,政府部門及時針對性地製定相關(guan) 政策措施,有效地保障疫後經濟的快速恢複和有序進行。
“數字中國”創造未來美好生活
展望未來,很多人會(hui) 問,5G會(hui) 給我們(men) 帶來哪些變化?對此,一些專(zhuan) 家學者給出的答案是“難以想象”。的確,人類每一次技術創新飛躍,都將會(hui) 給社會(hui) 、產(chan) 業(ye) 和每個(ge) 人帶來巨大改變,就像20年前我們(men) 根本沒有想到今天自己的衣食住行已經無法與(yu) 網絡分割一樣難以預測。
疫情極大地衝(chong) 擊了社會(hui) 經濟和運行秩序,對人類的思維模式和行為(wei) 規範將產(chan) 生深遠影響。但是病毒改變不了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yu) 追求,無法阻止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堅定步伐。網絡化使人們(men) 跨越了山水阻隔,數字化使人機排除了交互屏障。可以預見,以網絡信息數字化為(wei) 基礎的“新基建”,以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新科技將以其高速、寬帶、泛在、大容量、低能耗、萬(wan) 物互聯的巨大潛能,再一次大大降低人類活動的時間代價(jia) 、空間限製和能耗成本,必然給人類社會(hui) 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生活方式帶來天翻地覆的革命性變化。
中國在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要求迫切、城鄉(xiang) 差別明顯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堅持黨(dang) 的領導,用了不太長的時間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漸強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強國之路,並不斷深刻持續地推動著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向好發展。“數字中國”是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內(nei) 容,“數字中國”的實踐充分證明網絡強國目標在中國實現的必然性,首先,有巨大市場規模和廣泛用戶需求的集群效應模式;其次,有強大號召力和嚴(yan) 密組織力的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此外,有堅忍不拔奮鬥和鍥而不舍創新的民族文化精神。“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數字化是通向美好未來的橋梁,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指日可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