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奮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先鋒

發布時間:2020-09-18 16:57:00來源: 人民網

  奮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先鋒

  89年前的今天,是中華兒(er) 女永難忘記的國恥日。

  這天晚上10時20分,日本關(guan) 東(dong) 軍(jun) 經過長時間密謀和精心策劃,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路,栽贓嫁禍於(yu) 中國守軍(jun) ,並以此為(wei) 借口突襲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jun) 隊,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晚日軍(jun) 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ge) 沈陽城。短短4個(ge) 多月內(nei) ,中國東(dong) 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wan) 同胞成了亡國奴。

  國破家亡關(guan) 頭,誰能凝聚力量?麵對日本帝國主義(yi) 的野蠻侵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有力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xing) 起和發展,成為(wei) 抗日戰爭(zheng) 的最早宣傳(chuan) 者動員者和最堅決(jue) 的抗擊者。

  2020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5周年座談會(hui) 上指出:“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wei)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的序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zheng) 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wei) 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最早舉(ju) 起抗日旗幟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yi) 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是它企圖變中國為(wei) 其獨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義(yi) 無反顧衝(chong) 在最前線,吹響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聲號角。

  九一八事件爆發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召開緊急會(hui) 議,發表《中共滿洲省委為(wei) 日本帝國主義(yi) 武裝占領滿洲宣言》。

  事發第三天,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日本帝國主義(yi) 強暴占領東(dong) 三省事件宣言》。

  隨後,中共中央又連續發表宣言、決(jue) 議、告全國同胞書(shu) 等,深刻揭露日本帝國主義(yi) 把中國變為(wei) 其殖民地的野心,嚴(yan) 厲譴責國民黨(dang) 政府賣國、辱國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以武裝民眾(zhong) 的民族革命戰爭(zheng) 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yi) 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張。

  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成立還不到半年時間,就發布了對日戰爭(zheng) 宣言,正式宣布對日戰爭(zheng) 。這比國民黨(dang) 政府正式對日宣戰要早9年。

  在曆史的緊要關(guan) 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決(jue) 反抗日本帝國主義(yi) 侵略的主張,對喚醒全國民眾(zhong) 的愛國熱情、激勵更多中華兒(er) 女奮起抗戰起到了重大作用。

  率先開展抗日行動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決(jue) 主張收複東(dong) 北。

  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guan) 於(yu) 建立遊擊隊、開辟遊擊區的指示。中共滿洲省委陸續派出省委、省軍(jun) 委及有關(guan) 方麵的負責人楊林、楊靖宇、趙尚誌、趙一曼等,赴南滿、東(dong) 滿、北滿等地組織開展遊擊戰爭(zheng) 。

  到1933年初,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直接領導的巴彥、南滿等幾支遊擊隊相繼成立,逐漸成為(wei) 東(dong) 北的主要抗日武裝力量。

  從(cong) 1936年初到1937年秋,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和組織下,東(dong) 北抗日遊擊隊、東(dong) 北人民革命軍(jun) 等抗日武裝陸續改編成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共有11個(ge) 軍(jun) 3萬(wan) 多人。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同日偽(wei) 軍(jun) 進行了數千次的戰鬥,粉碎敵人多次“討伐”,殲滅大量日軍(jun) ,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dong) 北的殖民統治,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愛國熱情。

  積極支援抗日活動

  在組織東(dong) 北抗日遊擊戰爭(zheng) 的同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通過各種方式,參與(yu) 和支援國民黨(dang) 愛國軍(jun) 隊和各抗日武裝的鬥爭(zheng) 。

  1932年1月,日軍(jun) 在上海製造一二八事變,國民黨(dang) 第十九路軍(jun) 發起淞滬抗戰。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成立的上海民眾(zhong) 反日救國聯合會(hui) ,立即發動群眾(zhong) ,有力支援前線。

  1933年5月,馮(feng) 玉祥等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zhong) 抗日同盟軍(jun) ,得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大力幫助,約有300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參與(yu) 其中。黨(dang) 在同盟軍(jun) 內(nei) 建立前線工作委員會(hui) 和基層組織,積極進行抗日宣傳(chuan) 和組織工作,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熱潮。

  6月下旬至7月初,抗日同盟軍(jun) 連克康保、寶昌、沽源等地,於(yu) 7月12日收複察北重鎮多倫(lun) ,並乘勝收複察哈爾省全部失地,使全國人民受到極大振奮。

  這些抗日活動雖然最後遭到失敗,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創的同部分國民黨(dang) 人局部合作抗日的新局麵及其經驗,對推動全國抗日運動興(xing) 起,促進國共兩(liang) 黨(dang) 以後的合作抗日,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

  89年過去了,抗戰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曆史的記憶永遠銘刻。

  如果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完成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任務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價(jia) 更大,我們(men) 的國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

  今天,我們(men) 重新回顧這段曆史,最根本的啟示,就是要牢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勝利的關(guan) 鍵,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就是要堅決(jue) 維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堅決(jue) 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