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了解傳染病,跑在病毒前麵,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我知道很多網友批評我,但粥還是不能喝。”“你覺得悶啊?病毒也被你‘悶’死了!”……疫情爆發後,作為(wei)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組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悄然走進大眾(zhong) 視野。因為(wei) 金句頻出,這位一線醫務工作者迅速走紅網絡,圈粉無數,被網友親(qin) 切地稱為(wei) “最硬核醫生”。
9月16日,張文宏受抖音和中信出版集團之邀,作為(wei) “都來讀書(shu) ”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攜新書(shu) 《張文宏說傳(chuan) 染》來到抖音直播間,與(yu) 主持人張泉靈發起“未來會(hui) 好嗎”公益直播,向網友介紹新常態下的抗疫防控知識,暢談作為(wei) 醫者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聊疫情啟示:隻有對自然保持謙卑,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men) 和病毒之間,隻隔了一個(ge) 航班的距離。世界上任何一個(ge) 地方的傳(chuan) 染病,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來到我們(men) 身邊。”張文宏在開場的這句話令許多網友心有餘(yu) 悸。
確實,正如張文宏所說,在新冠疫情之前,幾乎沒有人覺得應該特地去了解傳(chuan) 染病相關(guan) 知識,因此所有人都被病毒“打”了個(ge) 措手不及。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製,生產(chan) 生活逐漸恢複,防控開始進入常態化。但人們(men) 心中依然存在困惑,麵對與(yu) 傳(chuan) 染病共生的未來,普遍懷著強烈的疑慮和擔憂。
其實,不僅(jin) 是新冠,我們(men) 生活中一直存在許多由病原體(ti) 引起的傳(chuan) 染性疾病。回顧曆史,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奪走了5000萬(wan) 至1億(yi) 人的生命。張文宏介紹道,其實單從(cong) 病毒毒力上來看,新冠病毒與(yu) 那場流感病毒不相上下。之所以當年有如此高的死亡人數,一是因為(wei) 公共衛生策略沒有完全建立,二是因為(wei) 當時沒有抗菌藥物治療繼發感染。可以說,當年的衛生條件和醫藥能力都與(yu) 今天有著天壤之別。張文宏認為(wei) ,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技術的進步目前已經超越了病毒對人類的威脅。
直播中,張文宏和張泉靈一起回憶起了2003年“非典”時期的情形。張文宏感歎道,他曾經設想過,如果今年的疫情發生在2003年,又會(hui) 是怎樣的局麵?他坦言,對比當年,今天的我們(men) 可以說是幸運的。這十幾年間,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我們(men) 比病毒跑得更快。“中國現在的病例數憑什麽(me) 是零?因為(wei) 我們(men) 的檢測能力、隔離能力、治療能力可以做到‘動態清零’,說明我們(men) 總是跑在病毒前麵。”
那麽(me) “未來會(hui) 好嗎”?張文宏強調,我們(men) 必須清楚,我們(men) 和病毒是共同生存在這個(ge) 世界上的,誰跑得更快,誰就能生存,“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獵豹和羚羊”。今天有新冠,明天可能還會(hui) 有其他病毒,病原體(ti) 永遠不會(hui) 離我們(men) 而去。在漫長的後疫情時代,想要與(yu) 病毒長期“和平相處”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去認識它。張文宏表示,人類隻有更加了解傳(chuan) 染病知識,更加尊重自然規律,才能在病原體(ti) 肆虐的時候永遠跑在前麵,繼續生存下去。“也許新冠對我們(men) 的啟發,就是要對自然更加謙卑,才能走得更遠。”張文宏說。
談出書(shu) 緣由:希望更多人了解我們(men) 今天所麵對的"敵人"
張文宏曾在采訪中表達過對“走紅”的無奈,坦言自己並不喜歡站在聚光燈之下。“當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會(hui) 非常silently(安靜地)走開。你再到華山醫院來,你也很難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裏看書(shu) 了。”
張文宏喜歡看書(shu) 。全民居家隔離時期,他就曾建議網友看書(shu) 緩解焦慮。“在這個(ge) 特殊時期,可以讀一讀科普方麵的書(shu) 。”如今,他的醫學科普書(shu) 籍《張文宏說傳(chuan) 染》出版,他又幽默地表示:“疫情一旦結束,你們(men) 就可以追劇了。平時我這本書(shu) 放在旁邊,也隻能給你墊桌子而已。”話雖如此,但目前看來,全球疫情還遠沒有結束,讀這本書(shu) 正當其時。
張文宏表示,此前他沒有想過要寫(xie) 一本有關(guan) 傳(chuan) 染病的書(shu) ,但正如大家所見,今年爆發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擾亂(luan) 了全世界的生產(chan) 生活秩序,這在整個(ge) 人類曆史上都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隨著新病原體(ti) 降臨(lin) 的還有人們(men) 對未知的恐懼。如何抵禦這種恐懼?這本零門檻的硬核科普讀物就是張文宏給出的回答。
在疫情最為(wei) 肆虐的2月,曾有記者問張文宏“上海方案”的治療特點,他當時回答道:“我跟你講你一定聽不懂,因為(wei) 我們(men) 讀的書(shu) 不一樣。”
“我們(men) 讀的書(shu) 不一樣”,一句直白的大實話,調侃了專(zhuan) 業(ye) 領域之間的壁壘,也點出了普通人理解醫學常識的難度。因此,這本書(shu) 的寫(xie) 作力求麵向大眾(zhong) ,讓人人都能看得懂。在書(shu) 中,張文宏將 28 種常見傳(chuan) 染病按不同生活場景劃分為(wei) 7 大類別,並從(cong) “傳(chuan) 染病的前世今生”“傳(chuan) 染病知識小科普”“張爸敲黑板”等視角,介紹每一種疾病的曆史、特性和防護手段,內(nei) 容專(zhuan) 業(ye) 但文辭通俗,足以解答普通人對傳(chuan) 染病的常見疑問。
在抖音上,張文宏還陸續用短視頻對這本書(shu) 進行了一些“劇透”:“夏季被蚊子叮咬,小心這些傳(chuan) 染病”“人類已知7種冠狀病毒,新冠是最狠的嗎”……在張文宏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普通人望而卻步的醫學原理顯得不再艱深。有網友評論道:“聽了您的科普,感覺很多事都不怕了,因為(wei) 人總是怕自己不懂的。這本書(shu) 我已經下單了。”
至於(yu) 這本書(shu) 的版稅,則將以一個(ge) 特殊的形式進行捐贈。張文宏表示,所得版稅分文不取,將全部用於(yu) 購買(mai) 本書(shu) ,捐給醫院、公共機構和中小學等單位。談到這樣做的原因,張文宏說,即使在後疫情時期,他也沒有理由把公眾(zhong) 對傳(chuan) 染病的關(guan) 注度轉化為(wei) 自己的收入,但他又非常希望更多人了解傳(chuan) 染病知識,希望每個(ge) 人都為(wei) 公共衛生構建出一份力,這對下一步的抗疫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當疫情防控成為(wei) 新常態,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理性、科學地補上這堂“健康常識課”。張文宏認為(wei) ,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shu) ,就是讓更多人了解我們(men) 今天所麵對的“敵人”,了解人類的未來,讓全社會(hui) 多一層免疫。這是“用知識做善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