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權威訪談)
——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能釋放巨大內(nei) 需潛力,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yi)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何意義(yi) ?該如何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今年能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ye) 900萬(wan) 人以上的目標?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新型城鎮化有利於(yu) 擴大內(nei) 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保障
記者: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何意義(yi) ?
蔡昉: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正因如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jue) 策,是事關(guan) 全局的係統性深層次變革。”
從(cong) 國際形勢看,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ge) 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衝(chong) 擊,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從(cong) 國內(nei) 發展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我國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ye) 體(ti) 係、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yi) 多市場主體(ti) 和1.7億(yi) 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yi) 多中等收入群體(ti) 在內(nei) 的14億(yi) 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nei) 需市場。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當然,我們(men) 也麵臨(lin) 一些挑戰,需要做好應對的準備。
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個(ge) 整體(ti) ,不能割裂開來。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絕不是關(guan) 起門來封閉運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也不隻是簡單的對外開放,而是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發展格局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內(nei) 在要求,也順應了國際期待。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既有利於(yu) 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發發展新動能,通過擴大內(nei) 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也有利於(yu) 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城鎮化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結果,也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將城鎮化率與(yu) 人均國民總收入的關(guan) 係進行國際比較,我們(men) 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鎮化率與(yu) 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guan) ,互為(wei) 因果。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城鎮已成為(wei) 承載人口和經濟的主要平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啟了新型城鎮化實踐,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今後,我們(men) 應積極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城鄉(xiang) 融合水平,持續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wei) 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有力保障。
深化關(guan) 鍵領域改革,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
記者:您認為(wei)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guan) 鍵是什麽(me) ?
蔡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wei) 核心”“堅持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等理念,體(ti) 現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提出的城鎮化戰略新理念,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高度,也更適應我國的現實國情。
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在更深層次上認識城鎮化的規律以及城鎮化與(yu) 其他經濟社會(hui) 發展領域的關(guan) 係,其關(guan) 鍵就在於(yu) 是否立足於(yu) 以人民為(wei) 中心。隻有以人民為(wei) 中心、順應發展規律的城鎮化,才能提高發展的共享性和可持續性。
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應當通過深化戶籍製度等關(guan) 鍵領域的改革,推動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wei) 中心內(nei) 容的農(nong) 民工市民化。一方麵,要推進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把新增公共資源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提高農(nong) 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讓進城農(nong) 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同等的社會(hui) 保障、義(yi) 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麵,要著力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通過戶籍製度改革實現農(nong) 民工市民化,這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終體(ti) 現。
記者: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縣城應該扮演什麽(me) 角色?
蔡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nong) 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ye) 安家需求。作為(wei) 我國推進工業(ye) 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ti) 係的重要一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紐帶,縣城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推進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yi) ,我們(men) 應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從(cong) 當前情況看,我國10多個(ge) 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過密、功能過載,小城市(約90%為(wei) 縣級市)和縣城則發展總體(ti) 滯後,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較弱。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建設,既有利於(yu) 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強化與(yu) 鄰近地級市城區的銜接配套,也有利於(yu) 優(you) 化城鎮化空間格局、促進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可以說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保居民就業(ye) 底氣足,有能力實現全年就業(ye) 目標
記者: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就業(ye) 是一個(ge) 重要方麵。您認為(wei)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ye) 900萬(wan) 人以上的目標能否實現?
蔡昉:我認為(wei) 這個(ge) 目標可以完成。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已經完成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781萬(wan) 人,剩下幾個(ge) 月完成100多萬(wan) 人的目標應該有把握。
我國保居民就業(ye) 底氣足,就業(ye) 比較充分,主要基於(yu) 三方麵因素:一是經濟增速逐漸恢複,預計很快可以回歸到潛在增長率的水平上,包括勞動力在內(nei) 的各種生產(chan) 要素最終得到較為(wei) 充分的利用;二是服務業(ye) 、新成長經營主體(ti) 、新興(xing) 業(ye) 態、新型就業(ye) 形式等也加快複蘇,有助於(yu) 吸納大量就業(ye) ;三是政府把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層麵,公共就業(ye) 服務效果明顯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城鎮新增就業(ye) ”這個(ge) 指標是一個(ge) 流量概念,指的是不斷創造出來的就業(ye) 崗位或機會(hui) ,不是淨增加。這個(ge) 指標能反映出我國的經濟活力,而且這個(ge) 活躍度非常重要。未來我們(men) 仍要全麵強化保居民就業(ye) 舉(ju) 措,首先應恢複並保持新創企業(ye) 增長速度,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為(wei) 多種所有製、多種業(ye) 態、多種經營模式和多樣化就業(ye) 形式創造更好條件。其次,針對不同重點群體(ti) 綜合施策,擴大公共就業(ye) 服務範圍,提升政府援企穩崗措施實施效率,通過社會(hui) 政策托底民生,恢複和擴大消費需求。第三,加大人力資本培養(yang) 力度,擴大高中、高職和高校招生規模,提供技能培訓及創造培訓型公益崗位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