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長三角的新答卷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wei) 新篇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切事)
長三角的新答卷——“十三五”收官之年的長三角一體(ti) 化新故事
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合肥南至杭州東(dong) 的G9394次列車準備發車(6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的衝(chong) 刺路上,疫情、汛情……當一道道“加試題”接踵而至,長三角三省一市又交出了怎樣的一份一體(ti) 化發展新答卷?
這是位於(yu) 安徽歙縣的新安江山水畫廊(2019年11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穩住“基本盤” 培育“新動能”
這是四地迎難而上、曆經艱辛取得的半年成績單。
江蘇、浙江、安徽自二季度以來,GDP增速全部“轉正”,上海GDP同比降幅收窄。
長三角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中的戰略地位舉(ju) 足輕重,穩住“基本盤”,培育“新動能”,是必須擔起的特殊責任和使命。
形成大循環,要素就必須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
“坐上商合杭高鐵,一小時內(nei) 就能直達杭州,而過去得先乘汽車再坐火車。”安徽歡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安麗(li) 說。這家位於(yu) 安徽宣城的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工業(ye) 機械臂研發生產(chan) 。
機械臂產(chan) 品對後期集成要求高,企業(ye) 需要經常與(yu) 客戶麵對麵溝通。王安麗(li) 說,公司不少客戶在杭州,商合杭高鐵開通降低了企業(ye) 要素成本,他們(men) 今年把上海公司整體(ti) 搬到了宣城。
試運行檢查確認列車停靠在商合杭高鐵安吉站(5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從(cong) 打通“斷頭路”到織起全國最密高鐵網,長三角高鐵線路已有24條,運營總裏程突破5000公裏。
交通、信息、科技、金融、能源、人才等要素“相向發展”,才有“一體(ti) 化”和“高質量”。
步入蘇州盛澤鎮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指揮監控中心大屏顯示著萬(wan) 噸級熔體(ti) 直紡中試基地的運行情況。這個(ge) 由盛虹集團和東(dong) 華大學聯合打造的行業(ye) “最強大腦”,是工信部批複的由民營企業(ye) 牽頭組建的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
“先進功能纖維是製造業(ye) 創新發展重點領域,從(cong) 百姓智能生活到航空航天高精尖設備都不可少。成員單位來自長三角,這裏匯集了長三角智慧,也惠及了長三角企業(ye) 。”盛虹集團總工程師梅鋒說。
“一體(ti) 化”棋局中,“新動能”落子如飛。
蘇浙滬多家機構、企業(ye) 共建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落戶蘇州,青浦工業(ye) 園區重點產(chan) 業(ye) 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將布局類腦芯片、第三代半導體(ti) 、靶向藥物等未來產(chan) 業(ye) ……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三省一市正共同發力。
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這是旅客在合肥南至杭州東(dong) 的G9394次列車前留影(6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燈光“亮起來” 山水“靚起來”
從(cong) 太空俯瞰地球,遙感衛星可以捕捉到地表夜間燈光等來自人類活動的輻射源。
衛星數據顯示,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夜間燈光亮度越來越強、越來越密,安徽省合肥、滁州、馬鞍山等地光亮麵積逐漸增大,邊緣向外擴展,漸漸與(yu) 長三角融成一片。
遙感衛星下,長三角越來越“亮”,也越來越“靚”。
“以前這裏違章建築、汙染企業(ye) 多,現在成了外地遊客必打卡的景點。”馬鞍山市民褚文偉(wei) 驚訝於(yu) 整治後的薛家窪生態園。
變化在悄然間發生。
長江幹流安徽段岸線長1100多公裏。“禁新建、減存量、關(guan) 汙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製”等措施下,沿江多個(ge) 環保問題突出區域,化身為(wei) 鳥語花香的“城市生態客廳”。
長三角山水相連、河湖縱橫,守綠、護綠已成四地共識。
這是8月15日拍攝的安徽省馬鞍山市薛家窪(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軍(jun) 喜 攝
水質不達標,上遊補償(chang) 下遊;水質達標,下遊補償(chang) 上遊——被形象稱為(wei) “水質對賭”的國內(nei) 首個(ge) 跨省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探索,今年在新安江流域開展第三輪試點。
“你喝的水,我幫你守著。”新安江成為(wei) 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島湖水質穩定保持為(wei) 優(you) 。
這一生態補償(chang) “樣板”已走向長三角。據安徽省發改委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處處長鍾嵐介紹,皖蘇兩(liang) 省已在長江流域滁河陳淺斷麵實施跨省橫向補償(chang) 機製。
跨流域的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速推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內(nei) ,太浦河把蘇浙滬交界的青浦、吳江、嘉善串聯在一起。三地不以省界為(wei) 單位,而以河段為(wei) 單位重新劃定包幹區,確立211名聯合河長,聯合巡河、交叉巡河,打造區域治水一體(ti) 化格局。
長三角是長江經濟帶龍頭,不僅(jin) 經濟發展要走在前列,生態保護和建設也要帶好頭。
蘇浙建立聯席會(hui) 議、聯合執法、交叉檢查等十項機製,共同提升藍藻防控水平,破解太湖治理難題。
一片綠色底色中,“美麗(li) 長三角”漸行漸近。
這是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一處瀑布(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安江發源於(yu)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民生“一張圖” 治理“一盤棋”
民生“一張圖”,在長三角一步步成為(wei) 現實。
——就業(ye) 之路越來越寬。
“通過鬆江區‘九城納賢’平台,同學們(men) 都找到了工作。”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應屆畢業(ye) 生粟邵琪說,她剛剛與(yu) 杭州一家高科技企業(ye) 簽約。這個(ge) 雲(yun) 端招聘平台匯集9座城市3800餘(yu) 家企業(ye) ,麵向高校畢業(ye) 生推出8000多個(ge) 崗位。
“長三角聯手,化解了招工難和就業(ye) 難。”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科創組組長潘宏凱說。
——就醫選擇越來越多。
“在家門口能掛到上海專(zhuan) 家號了。”浙江省紹興(xing) 市機關(guan) 幹部小孫說。當地已實現職工醫保參保人員持醫保卡到上海217家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直接刷卡結算。
在安徽多地,上海、南京的醫院不但設立分院,還有專(zhuan) 家開展手術、坐診等活動。
——就學環境越來越優(you) 。
安徽省滁州市第四小學裏,書(shu) 聲琅琅,校園整潔。“天雁少年”成為(wei) 該校獨特的學校文化品牌,天雁少年宮合唱團、舞蹈等社團活動熱鬧非凡。“我們(men) 和南京市夫子廟小學合作辦學中,借鑒了先進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滁州市第四小學副校長夏菲說。
疫情防控中,長三角健康碼互認通用機製、產(chan) 業(ye) 鏈複工複產(chan) 協同互助機製、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複市就業(ye) 招工協調合作機製……三省一市複工一體(ti) 化快速推進。
在滁州一家軌道裝備公司工作的李翔家住南京,滁寧兩(liang) 地開通複工複產(chan) “綠色通道”,他每天坐著公司大巴,跨省通勤無阻。
風從(cong) 海上來,潮湧長三角。麵向未來,以先行者的姿態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發展模式、新發展格局,這是長三角的使命與(yu) 擔當。(記者:陳先發、李亞(ya) 彪、張紫贇、周琳、方問禹、潘曄、汪奧娜、董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