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媒體:“無健康碼由此進入”應該是公共場所標配

舒年 發布時間:2020-10-10 10:19:00來源: 工人日報

  在微博上,一張“無健康碼由此進入”的圖片,加上“無錫,善……”的配文,引來了3萬(wan) 多次轉發,19萬(wan) 次點讚和5000多條評論,被點讚最高的一條評論說,“一座城市的溫度體(ti) 現在,它是如何對待那些被遺忘的少數人”,被點讚最多的一條回應則是,“其實不少,隻是不被關(guan) 注”。

  照片拍攝於(yu) 無錫火車站,根據照片上的內(nei) 容,使用老人機,或者無手機、手機沒電、不會(hui) 操作、無微信的旅客,可以通過專(zhuan) 門的服務通道。

  有人會(hui) 說,無智能手機人群真的存在麽(me) ?低收入群體(ti) 、老年人、未成年人,都是可能的無手機人群,而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手機不會(hui) 丟(diu) 失、沒電、停機、死機。有人會(hui) 說,掃個(ge) 碼有什麽(me) 難的,殊不知,掃碼成功、信息匹配的前提,是基於(yu) 一係列的授權認證,這一係列的授權就足以讓老年人望而卻步。在現實中,沒有健康碼的群眾(zhong) 不僅(jin) 麵臨(lin) 出行難,甚至還會(hui) 遭到個(ge) 別工作人員的嘲笑和責備,仿佛沒有智能手機、沒有電子支付就是一種錯誤,提出人工登記或者現金支付就是一種“沒事找事”。就如同這條微博下一則超過5000次點讚的評論所說,“我每次都會(hui) 問‘沒手機的人怎麽(me) 辦呢’,人家就會(hui) 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我”。

  健康碼不是身份證,也不是出入證,它隻是一種信息查驗工具而已,由於(yu) 種種原因無法出示健康碼,不是群眾(zhong) 自己的錯,因為(wei) 各地健康碼本來就不是實體(ti) 卡片,更沒有通過公共渠道發放給所有人,而是要自己通過各類平台申請。相反,一些公共場所將這些群眾(zhong) 拒之門外,才是有問題的,為(wei) 什麽(me) 這些公共場所沒有預留人工登記渠道,為(wei) 什麽(me) 當地有關(guan) 部門沒有開通輔助查驗方式?換言之,群眾(zhong) 的出門標配不應該是自帶提供信息查驗的智能工具,相反,是公共場所應當標配人工登記和輔助查驗通道。

  不可否認的是,信息化的辦事渠道、非現金的支付方式,給公共服務帶來了很大便利,也提高了服務質量。但是,公共服務本來就應當覆蓋所有人群,不應當要求群眾(zhong) 必須有智能手機,必須使用線上支付,相反,有關(guan) 服務保留線下人工辦事渠道和現金支付方式,才是必須的,甚至應當是成文規定的。否則,總有人會(hui) 以智能化之名,行偷懶之實。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