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精神衛生日:當“內心”病了,何處可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0日電(郎朗)常常感到不開心、對所有活動興(xing) 趣明顯減少、失眠或睡眠過多……如果你有以上症狀,請暫停手中的忙碌,關(guan) 愛一下自己。因為(wei) ,你的“內(nei) 心”可能生病了。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這是一個(ge) 呼籲人類關(guan) 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們(men) 不妨和自己的內(nei) 心來一次對話——你,還好嗎?
失眠、焦慮、自我否定?你可能是病了
理解“精神衛生”的概念,要先看一組據令人揪心的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yi) 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生命。有研究結果顯示,排除癡呆後,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guan) 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chong) 動控製障礙)的患病率達9.3%。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精神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層麵,對於(yu) 相關(guan) 症狀和病患不僅(jin) 忽視,甚至還帶有歧視。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精神障礙患病率總體(ti) 呈上升趨勢,精神障礙患病總人數過億(yi) 。其中,重精神病患者近1600萬(wan) 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總數的1%。
“近20年,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變化不大。但像焦慮症、抑鬱症等輕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卻顯著增加。”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曾對媒體(ti) 表示。
為(wei) 什麽(me) 有這麽(me) 多人患上輕症心理疾病?專(zhuan) 家分析,一方麵是由於(yu) 社會(hui) 發展進程加快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增加了精神心理問題的患病風險;另一方麵,公眾(zhong) 對心理疾病的認識提高,到醫院就診,使這類疾病也更易被發現。
特別是今年,一項在全國範圍內(nei) 涉及數萬(wan) 人的線上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zhong) 精神心理問題凸顯,約三成受訪民眾(zhong) 出現抑鬱、焦慮、失眠以及急性應激症狀。
就患病群體(ti) 來看,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三類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群。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紹禮曾介紹,青少年時期,在身體(ti) 、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麵臨(lin) 多重壓力,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wei) 問題;而女性擁有更細膩的情感,煩惱相對更多;老人年隨著身體(ti) 器官老化,各種疾病陸續出現,也更容易發生各種精神和心理障礙。所以,需要提高對上述三類人群心理健康的關(guan) 注度。
社會(hui) 對心理疾病接納程度逐漸提高
人的心理健康對工作、生活等各個(ge) 方麵產(chan) 生著直接影響。
當前,精神疾病已成為(wei) 嚴(yan) 重而又耗資巨大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影響著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社會(hui) 經濟地位的人群。
隨著人們(men) 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民眾(zhong) 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負麵態度也有所下降。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臨(lin) 床心理科主任李聞天對媒體(ti) 表示,社會(hui) 大眾(zhong) 對心理疾病的認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高了,甚至有些青少年也會(hui) 主動尋求定期的心理谘詢服務。
這一變化通過上海市的調查數據也可見一斑。
2019年上海公布的第四次公眾(zhong) 精神衛生知曉度調查結果顯示,上海民眾(zhong) 精神衛生基本知識穩步增加,已提高到76.7%,人們(men) 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和歧視也開始有了變化,持負麵態度的比例降到了39%。同時,人們(men) 對焦慮症的正確識別率有所提高。
不過,改變態度和行為(wei) 遠比獲得知識要難。人們(men) 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態度並未因相關(guan) 知識的增加和意識的提高而有所改善,認為(wei) 相關(guan) 疾病患者“可憐”“危險”的偏見依然存在。
“心理疾病和高血壓等一樣,是可防可控的,不必過分擔憂。”陸林說,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超過70%的早期精神疾病患者可治愈。
專(zhuan) 家提醒,要學會(hui) 排解壓力,適當體(ti) 育鍛煉,有規律作息和睡眠,一些輕度的焦慮、失眠、抑鬱等精神疾病可以通過休息放鬆來解決(jue) 。但如果明顯影響生活和休息,給自己造成很大痛苦,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找專(zhuan) 科醫生診療。
破解誤區:“遊戲障礙”也是一種病
雖然人們(men) 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在逐漸增加,但對疾病種類、病因等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比如,“遊戲障礙”其實也是一種病。2019年,“遊戲障礙”被世界衛生大會(hui) 納入“成癮行為(wei) 所致障礙”,成為(wei) 一種新的心理疾病。在中國,“遊戲障礙”的發生率逐漸增加,但很多父母卻對此認識不足,用打罵等方式來幹預。
“懲戒、打罵不僅(jin) 不能治療遊戲障礙,反而會(hui) 給患者造成更嚴(yan) 重傷(shang) 害。”陸林說,像“遊戲障礙”等很多心理疾病,其發病是社會(hui) 因素、家庭因素和個(ge) 體(ti) 素質等交互作用的結果,僅(jin) 靠醫療是不夠的,必須全社會(hui) 共同行動,將預防關(guan) 口提前。
此外,在致病原因方麵,人們(men) 也存在一定誤解。
上海市的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wei) 案例中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是患者“工作壓力大”或“思想上的問題”造成的;很少比例的人認識到精神疾病是一類存在著生物學、遺傳(chuan) 學基礎的病。
“內(nei) 心”病了,該向誰求助?
身體(ti) 病了,可以打針吃藥;“內(nei) 心”病了,如何治療?
“心理援助熱線是一個(ge) 可行、方便、及時且能保護隱私的方法,也是國際通行的保障社會(hui) 公眾(zhong) 心理健康的技術。”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曾對媒體(ti) 表示。
根據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hui) 在2019年公布的數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置心理援助熱線約53個(ge) ,覆蓋全國51個(ge) 城市。2018年,全國打進心理援助熱線的求助電話60多萬(wan) 人次。
除了心理援助熱線,精神專(zhuan) 科醫院、綜合醫院的專(zhuan) 科門診、教育係統麵向社會(hui) 的心理谘詢平台、有資質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等都可以提供幫助。
此外,在宏觀層麵,國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也在提升。2019年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到2022和2030年,要使居民心理健康素養(yang) 水平提升到20%和30%。
今年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還發布了《探索防治抑鬱症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呼籲整個(ge) 社會(hui) 提高公眾(zhong) 對抑鬱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方案還提出,各個(ge) 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ti) 檢內(nei) 容。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當你陷入抑鬱或焦慮情緒時,不妨停下來,告訴自己:“我隻是情緒感冒,現在很痛苦,但治療一下就會(hui) 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