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如何人人可及?

王金虎 發布時間:2020-10-10 11:05:00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王金虎

  【法眼觀】

  不久前,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打工的吳桂春打算回老家之前,給17年裏度過了諸多閑暇時光的東(dong) 莞圖書(shu) 館留言:“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shu) 館了。雖萬(wan) 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yu) 生永不忘你……”留言“上網”後,吳桂春對圖書(shu) 館的留戀,和圖書(shu) 館給予讀者的溫暖,打動了很多人。

  圖書(shu) 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之一。而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很多人在博物館、大劇院、美術館等場所獲得了豐(feng) 富的文化滋養(yang) 。公共文化具有整體(ti) 性、公益性、公開性等特征,而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係統工程,從(cong) 物質、製度和精神三個(ge) 層麵滿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則從(cong) 根本上對此進行保障。目前這項法律的實施情況如何?

  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組奔赴河北省、山西省、內(nei) 蒙古自治區等地,檢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組就政府保障職責落實、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管理、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等情況進行重點檢查。記者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隨著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落實,各地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務場館設施建設有序推進,人民群眾(zhong) 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越來越有力的保障。但同時,全國範圍內(nei) 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

  促進資源向薄弱環節傾(qing) 斜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在石家莊市、太原市、鄂爾多斯市等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好的地區,博物館、公共圖書(shu) 館、體(ti) 育館等公共文化場館隨處可見,配套設施完備。而與(yu) 城市相比,鄉(xiang) 鎮的場館、設施則簡單得多,一個(ge) 不大的鄉(xiang) 鎮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通常要承載包括舞蹈、音樂(le) 、繪畫、書(shu) 法等諸多項目,空間有限,彼此幹擾。就全國範圍而言,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普遍存在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不平衡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公共文化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分布差距較大,而部分地方政府受財力製約,全麵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難度較大。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對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方麵潛在的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不平衡問題作出了宏觀規定。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委員韓永進說:“考慮到法律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不平衡問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了國家扶助‘四區’,即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調發展。當然,在落實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細化宏觀法律規定。”他建議,應當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由國家統籌規劃,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通過數字化減少乃至消除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的不平衡。此外,轉移支付等原有製度安排對於(yu) 縮小區域、城鄉(xiang) 之間的不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應當繼續堅持。

  變單向“輸血”為(wei) 多方參與(yu)

  資金製約不僅(jin) 體(ti) 現在建設上,也體(ti) 現在運營中。

  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在執法檢查座談會(hui) 上說:“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等建成之後,人員經費、購置圖書(shu) 經費等一般也依賴於(yu) 地方財政撥款,水電、設備維修更新等支出其實也占相當比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運營維護成本是一項長期、持續的投入,但多數公共文化服務是免費向公眾(zhong) 提供的,這就使得地方政府麵臨(lin) 著單向“輸血”問題。

  公共文化服務是由政府主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的事務,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占主導地位。“但是考慮到地方財政持續投入存在壓力,應當積極鼓勵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進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列舉(ju) 了社會(hui) 力量五種參與(yu) 方式,即興(xing) 辦實體(ti) 、資助項目、讚助活動、提供設施、捐贈產(chan) 品等。”韓永進說,“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事業(ye) ,可以借助市場機製的靈活性,發揮其在優(you) 化文化資源配置方麵的積極作用。應當盡快細化法律規定,健全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機製,填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製度建設的不足,變單純依靠政府投入的‘單向輸血’為(wei) 多方參與(yu) 、共建共贏的‘良性循環’。”

  “場館建設後,可以鼓勵誌願者來參與(yu) 運營;鼓勵民間力量、社會(hui) 資本進入,如尋求個(ge) 人、企業(ye) 和社會(hui) 團體(ti) 的捐贈,尋求當地企業(ye) 的讚助;相鄰、相近的場館之間可以聯合建設,在資源上互通有無。”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呂芳建議,比如圖書(shu) 館除了提供核心業(ye) 務外,也可以提供手工藝品、藝術品的零售服務,或者提供信息資源的深度研究等有償(chang) 服務,提供掃描儀(yi) 設備、3D打印機等。

  “15分鍾生活圈”讓文化利用可及性增強

  “市裏修建了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各種場館設施挺齊全的,但是離家有些遠,平常並不怎麽(me) 去那兒(er) 。”河北省邢台市市民韓先生告訴記者。

  針對這樣的問題,呂芳認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對可及性有一定要求,應當更加便利。她建議,首先,場館建設之前,一定要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選址、布點等進行充分論證,避免出現低水平重複與(yu) 資源閑置。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最好與(yu) 居民“15分鍾生活圈”相銜接。其次,以圖書(shu) 館為(wei) 例,在場館已經建成的基礎上,為(wei) 了方便居民的閱讀,可以設立圖書(shu) 館社區分館、城市書(shu) 房等,使中心館專(zhuan) 注於(yu) 傳(chuan) 統的公共圖書(shu) 館功能如典籍收藏等,而分館更方便居民就近閱讀。最後,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除了提供核心服務外,可以挖掘提供一些與(yu) 公共文化服務相近、相似的其他公益性服務,開展各種社區服務,提升場館的使用價(jia) 值與(yu) 吸引力。例如,為(wei) 老年人提供娛樂(le) 活動、舉(ju) 辦公益講座、為(wei) 弱勢群體(ti) 提供技能輔導等。

  資金之外,人才問題同樣需要引起重視。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有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建設完畢後,活動開展頻率較低,甚至閑置浪費,部分原因在於(yu) 管理人員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不高,部分文化站無專(zhuan) 人管理或者專(zhuan) 人不專(zhuan) 用。

  韓永進認為(wei) ,應當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公共文化服務管理人才隊伍,完善激勵機製,調動相關(guan) 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使用率,需要站在群眾(zhong) 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應當提高服務效能,我國文化供給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改變基層文化站‘吹拉彈唱’四件套這種傳(chuan) 統單一的文化供給方式,隻有緊隨時代發展,不斷創新形式,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才能吸引到群眾(zhong) ”。

  權威聲音

  公共文化賦能美好生活權威聲音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

  要實施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城鄉(xiang) 均等。實施村文化中心設備購置項目、“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zhuan) 項,推進邊疆萬(wan) 裏數字文化長廊建設,以“三區三州”為(wei) 重點設立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助力脫貧攻堅、促進區域均等。著眼於(yu) 保障特殊群體(ti) 基本文化權益,舉(ju) 辦老年合唱節、少兒(er) 合唱節、農(nong) 民工文化匯演等活動,廣泛開展少兒(er) 閱讀推廣活動,會(hui) 同殘聯實施“盲人閱讀推廣工程”,啟動“書(shu) 香殘聯”殘疾人網絡閱讀平台,加強人文關(guan) 懷、促進群體(ti) 均等。

  財政部部長助理、黨(dang) 組成員歐文漢:

  要調整優(you) 化支出結構,在過緊日子的同時,積極支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級融媒體(ti) 中心建設、戲曲進鄉(xiang) 村、廣播電視戶戶通、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等重點項目,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yu) 群眾(zhong) 文化需求有效對接。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趙辰昕:

  要突出強調加快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加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同時,指導各地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相關(guan) 規劃,強化頂層設計,落實保障措施,推動任務落實。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事業(ye) 單位人事管理司司長魯士海:

  為(wei) 提高文博事業(ye) 單位管理水平,應擴大管理崗位選人用人視野,並考慮文博事業(ye) 單位存在較多的文物保護和修複類技能人才,由於(yu) 缺乏政策通道難以進入管理崗位的實際情況,從(cong) 政策上明確允許文博事業(ye) 單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工勤技能人才比照管理崗位同等資曆人員條件,通過競聘上崗等方式,轉聘相應的管理崗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單威:

  國博致力於(yu) 建設觀眾(zhong) 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窗口,及時回應群眾(zhong) 需求。針對觀眾(zhong) 流量大、入館手續複雜等問題,采取有力措施,減少安檢程序,簡化入館手續,控製每日入館限額。施行全員分時段預約參觀,開辟老幼快速通道進行分流減壓,基本實現預約觀眾(zhong) 入館參觀不排隊。優(you) 化觀眾(zhong) 參觀服務工作,推行精細化服務,打造特色母嬰室,開放夜場常態化,觀眾(zhong) 參觀體(ti) 驗顯著提升。

  ——摘自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一次執法檢查全體(ti) 會(hui) 議發言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