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黃詩燕被追授為“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

向一鵬 發布時間:2020-10-10 10:53: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長沙10月10日電(向一鵬)“我每年都會(hui) 買(mai) 一本台曆,黃書(shu) 記每次來,我都會(hui) 在當天的日期上做個(ge) 記錄。從(cong) 2016年12月27日至2019年11月20日,3年時間,黃書(shu) 記一共來了我家19次。”9日在長沙召開的黃詩燕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hui) 上,湖南株洲炎陵縣鹿原鎮上村村村民張連軍(jun) 在發言時說。

  張連軍(jun) 2014年被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來,他的家庭年收入從(cong) 2014年的7000多元變成了現在的6萬(wan) 多元,並於(yu) 2017年成功脫貧。當天的會(hui) 議宣讀了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關(guan) 於(yu) 追授黃詩燕同誌“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的決(jue) 定,張連軍(jun) 等6位報告團成員從(cong) 不同角度、不同側(ce) 麵講述了黃詩燕決(jue) 戰脫貧攻堅的感人事跡。

  2019年11月29日下午,株洲市政協副主席、炎陵縣委書(shu) 記黃詩燕在工作期間突發心髒病,不幸殉職,享年56歲。

  2011年6月,組織選派黃詩燕擔任炎陵縣委書(shu) 記。擺在他麵前的是一個(ge) 難啃的骨頭:處井岡(gang) 山西麓的炎陵縣,既是革命老區,又是欠發達地區,到2014年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761人,貧困發生率達16.57%。

  黃詩燕帶著同事們(men) 堅持以發展產(chan) 業(ye) 、增加收入作為(wei) 脫貧的關(guan) 鍵,圍繞特色農(nong) 業(ye) 、生態工業(ye) 、文化旅遊“三大支柱產(chan) 業(ye) ”持續發力。

  2011年,炎陵黃桃隻有5000畝(mu) 。但學農(nong) 出身的黃詩燕認為(wei) ,炎陵縣黃桃優(you) 勢種植區與(yu) 貧困村高度重合。縣裏的高寒山區海拔高、氣溫低、空氣濕,多沙質土壤,種植農(nong) 作物“十種九不收”。但這樣的環境卻恰好適合黃桃生長,果實香甜可口。

  在黃詩燕的推動下,炎陵成立了黃桃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和黃桃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每年從(cong) 縣財政擠出500萬(wan) 元扶持資金,出台種植獎補、技術支持、保險補貼等政策,引導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搭建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讓果農(nong) 有了主心骨。

  黃桃終於(yu) 從(cong) 炎陵的深山溝走向全世界。據炎陵縣黃桃產(chan) 業(ye) 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譚忠誠介紹,2019年,該縣種植黃桃83000畝(mu) ,總產(chan) 量45000噸,產(chan) 業(ye) 鏈綜合年產(chan) 值20億(yi) 元,僅(jin) 此一項,人平增收8800元,黃桃單品的收入約占農(nong) 產(chan) 品收入的40%,重點桃區甚至高達90%,累計有4811戶14238名貧困人口靠種植黃桃實現穩定脫貧。

  扶貧攻堅是黃詩燕眼裏的頭等大事。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時間,黃詩燕走遍每一個(ge) 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去了多次。脫貧攻堅傾(qing) 注了黃詩燕全部心血,從(cong) 扶貧產(chan) 業(ye) 選擇、重大文件製訂、重要舉(ju) 措出台,以及貧困戶建檔立卡手冊(ce) 等,他逐一梳理、逐一審定。

  在黃詩燕身邊工作了8年5個(ge) 月的炎陵縣委辦副主任劉明華說,黃書(shu) 記一上任,就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心撲到偏遠的山村,撲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大山中訪貧問苦摸家底、緊扣縣情思良方。

  大源村是黃詩燕生前的脫貧幫扶聯係村。現在,該村已經脫貧出列,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我們(men) 遇到了困難,他總是耐心傾(qing) 聽和指導。我們(men) 村每一項扶貧工程的進度,他都清清楚楚、如數家珍。”炎陵縣霞陽鎮大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劉雲(yun) 慧說,就是黃書(shu) 記這樣的關(guan) 注和支持,使大家精氣神更足了,幹事也更有勁頭了。

  2018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炎陵縣等5縣脫貧摘帽,炎陵縣成為(wei) 全省第一批脫貧的縣之一。

  “感謝您3年來對我們(men) 全家的關(guan) 懷和幫助,請放心,我一定會(hui) 牢記您的囑托,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張連軍(jun) 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