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19歲已是5家公司法定代表人? 原來是個人身份被"賣"

王豪 發布時間:2020-10-16 08: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直到警察找上門,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一家飯店幫工的趙鑫鑫才得知,自己和詐騙扯上了關(guan) 係。

  年僅(jin) 19歲的他在5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名下有多個(ge) 對公賬戶銀行結算卡,每張卡的流水都高達成百上千萬(wan) 元。然而,根據公安機關(guan) 的調查,這些資金並不屬於(yu) 正常經營範疇的營業(ye) 額,甚至還涉嫌犯罪。接受警方訊問時,趙鑫鑫對公司背後的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一無所知。

  北京市京師(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吳英鵬律師指出,根據參與(yu) 程度,這名00後可能會(hui) 構成詐騙罪或洗錢罪的共同犯罪,或構成買(mai) 賣國家機關(guan) 證件罪,並因此負上刑事責任。此外,相關(guan) 犯罪行為(wei) 被查處後,涉案的企業(ye) 被吊銷營業(ye) 執照,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影響他的信用體(ti) 係,他今後如果開辦企業(ye) 將麵臨(lin) 重重阻礙。

  800元的“兼職”收入

  趙鑫鑫以為(wei) 自己是在“兼職”。他初中畢業(ye) 後外出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不能滿足他的開支需求。偶然間,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則兼職廣告。“招募電商夥(huo) 伴”“三天賺幾千,包吃住”“無本買(mai) 賣,專(zhuan) 人指導,操作簡單,穩賺不賠”。在這些關(guan) 鍵詞誘導下,囊中羞澀的趙鑫鑫主動聯係了廣告發布者。

  對方告訴他,隻需要等電話,然後根據指示,攜帶身份證與(yu) 相關(guan) 人員見麵,就能得到幾百元的“工資”。趙鑫鑫報了名。

  沒多久,他參加了兼職方組織的“入職”培訓,現場有人模仿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銀行工作人員向他們(men) 提問,教給他們(men) 怎樣應對。隨後,在專(zhuan) 人陪同指導下,趙鑫鑫簽了幾個(ge) 字,露了幾次臉,便順利辦理好了手機卡、營業(ye) 執照、公司公章、對公賬戶、U盾這一“證件套餐”。

  時間靈活、工資高、不用交押金……趙鑫鑫覺得這份“兼職”靠譜。此後,他又如法炮製,成為(wei) 5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辦理了多個(ge) 對公賬戶。至於(yu) 這些賬戶的具體(ti) 用途,趙鑫鑫卻始終稀裏糊塗,僅(jin) 僅(jin) 聽說是“賭場用來洗錢的”。每套800元的“工資”如約到賬,趙鑫鑫認為(wei) ,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但他並不知曉,自己辦理的對公賬戶卡裏,每天都會(hui) 產(chan) 生數額巨大的流水。當中一筆匯款來自同住天水市秦州區的宋明。

  2020年4月,宋明在網上訂機票時,收到了一條提示投保航班延誤險的短信,告知他,購買(mai) 這種保險後,如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可以退300%的票款”。宋明決(jue) 定投保,客服卻在電話裏表示,他是首次投保,需要繳納保證金作為(wei) 個(ge) 人信用擔保。然而,就在宋明匯入5000餘(yu) 元後,對方卻銷聲匿跡。他報了警。

  接到報案,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刑偵(zhen) 大隊反電信詐騙中隊的公安民警迅速對轉入資金的賬戶進行調查。他們(men) 發現,這筆錢所有的流轉賬戶都是對公企業(ye) 賬戶,其中有一張本地的賬戶卡在甘肅某商貿有限公司名下,其法定代表人正是趙鑫鑫。

  “每個(ge) 賬戶後邊都是成千上萬(wan) 的受害者”

  “空殼公司”“法人年齡偏小,多為(wei) 社會(hui) 閑散人員”“存在批量開戶行為(wei) ”“不少資金流向境外”……通過細致研判和走訪摸排,警方認為(wei) ,這是一起涉嫌對公賬戶銀行結算卡買(mai) 賣的案件。此後,根據銀行卡信息以及實地調查,他們(men) 查詢到一個(ge) 以陳某、蘭(lan) 某等人為(wei) 首的犯罪團夥(huo) ,並逐步掌握了該團夥(huo) 的活動軌跡。

  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刑偵(zhen) 大隊反電信詐騙中隊中隊長霍湧告訴記者,截至2020年6月23日,警方共抓捕犯罪嫌疑人25人,其中上線卡商4人,中介財務代辦人員6人,辦卡人員及出賣對公賬戶嫌疑人15人。凍結資金賬戶26個(ge) ,現場繳獲涉案手機31部,對公銀行“5件套”6套,公章、營業(ye) 執照等70餘(yu) 件。

  僅(jin) 在秦州區,就有9名年輕人像趙鑫鑫一樣,為(wei) 了幾百元的“兼職”收入,不經意間成為(wei) 電信詐騙的“幫凶”。據了解,他們(men) 當中年齡最大的僅(jin) 有24歲。為(wei) 了賺取“勞務費”,還有人將自己的同鄉(xiang) 、同事“拉下水”。

  然而,這群年輕人僅(jin) 僅(jin) 處於(yu) 電信詐騙“黑灰”產(chan) 業(ye) 鏈的最末端。據警方介紹,他們(men) 上麵還有一些上級卡商。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運行環節包括準備資料、注冊(ce) 公司、開立賬戶、倒賣賬戶、被犯罪團夥(huo) 用於(yu) 詐騙或洗錢。上遊是非法買(mai) 賣對公賬戶的中介,他們(men) 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募所謂的兼職人員,集齊對公賬戶“5件套”;下遊則是批量購買(mai) 這些對公賬戶的犯罪團夥(huo) ,他們(men) 一般都身處境外窩點,通過一些網上轉賬操作,就能將原本用於(yu) 企業(ye) 之間資金往來結算的對公賬戶,變為(wei) 電信詐騙和洗錢團夥(huo) 的高級犯罪工具。

  根據介紹,此類犯罪團夥(huo) 一般實行“不見麵”交易,從(cong) 業(ye) 人員不僅(jin) 會(hui) 頻繁更換手機號碼、社交賬戶,就連快遞收件地址都會(hui) 填寫(xie) 一些中轉站,之後直接發往境外。後期使用這些賬戶卡時,還會(hui) 通過小額轉賬來“試卡”,每個(ge) 賬戶的使用周期也會(hui) 隨時調整。

  這無疑增加了警方偵(zhen) 查的難度。“每個(ge) 賬戶後邊都是成千上萬(wan) 的受害者,涉及多種類型的案件。”霍湧說,行話裏實現資金“洗白”、抽逃的對公賬戶被稱為(wei) “水房”,“因為(wei) 它容量大、速度快,從(cong) 中舀出一瓢水,幾乎很難被察覺。”霍湧和同事分赴四川、湖南、廣東(dong) 等5個(ge) 省17市,連續走訪了100多家銀行,並在一個(ge) 上級卡商的家鄉(xiang) 蹲守多天,才撥開層層謎團。

  多部門“重拳打擊” 青年需提高警惕

  近些年,對公賬戶買(mai) 賣案件並非個(ge) 案,相關(guan) 報道顯示,廣州、揭陽、泉州、武漢、長沙、哈爾濱等地警方已先後開展打擊電信詐騙“黑灰”產(chan) 業(ye) 鏈條違法犯罪活動,凍結涉案資金上千萬(wan) 元。

  重拳打擊之下,該類犯罪行為(wei) 依舊屢禁不止。霍湧分析原因,一方麵,在於(yu) 高額的回報率,前期投入數百元的人工費,幾經轉手後,一套賬戶資料可以賣出上萬(wan) 元的高價(jia) ,有人為(wei) 此“鋌而走險”。另一方麵,國家推進“放管服”,注冊(ce) 企業(ye) 的門檻有所降低,別有用心的人從(cong) 中鑽空子。

  甘肅某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注冊(ce) 人員張帆告訴記者,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提高辦事效率,企業(ye) 注冊(ce) 登記推行“無紙全程電子化”辦理。申請人隻需在政務服務網注冊(ce) 賬號後進入市場監管服務平台,下載“掌上注冊(ce) 通”App,進行身份認證,填寫(xie) 企業(ye) 注冊(ce) 登記相關(guan) 信息,並上傳(chuan) 《市場主體(ti) (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書(shu) 》、股東(dong) 會(hui) 決(jue) 議、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花名冊(ce) 、任職資格審查意見、住所使用證明等資料,提交所在轄區登記注冊(ce) 部門受理,就能在兩(liang) 三天內(nei) 領到營業(ye) 執照。“這一過程中,由於(yu) 實地審核量大麵廣,工作人員不會(hui) 對企業(ye) 的實際經營地址進行核實,更多的還需依靠企業(ye) 法人的承諾和自律。”張帆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銀行工作人員也坦言,銀行會(hui) 通過上門核查、調查工商信息、查看稅務信息、查看實控人年齡等舉(ju) 措來杜絕涉及銀行對公賬戶的詐騙行為(wei) 。但現實中一些代辦中介很了解銀行流程,有一套應對銀行審核的做法和手段。

  伴隨監管力度的逐步加大,當前多部門已經形成合力,把嫌疑對公賬戶源頭管控作為(wei) 遏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要著力點。

  張帆告訴記者,如今,一家新公司在登記注冊(ce) 後,“企業(ye) 開辦(注銷)一網通辦”平台就能同步完成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社保、公安刻章的備案手續,經營範圍中的監管工作也會(hui) 同步推送到各個(ge) 監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會(hui) 定期聯合其監管部門借助“雙隨機一公開”平台進行抽檢,並將抽檢結果在國家信用信息公示係統進行公示。

  多家銀行也收緊了對公賬戶的開戶審核。前述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銀行內(nei) 部係統會(hui) 抓取長期未結算的或結算異常賬戶的數據,並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公安機關(guan) 。

  公安機關(guan) 也在采取措施,提高公眾(zhong) 對此類詐騙行為(wei) 的知曉率。但要真正杜絕這一行為(wei) ,霍湧表示,不僅(jin) 要形成多部門聯席製度,也要廣大年輕人擦亮雙眼,在拿不準的情況下及時谘詢相關(guan) 部門。吳英鵬律師建議學校、家庭等加強相應宣傳(chuan) 教育,避免青少年被不法分子利用走上犯罪道路。

  (文中趙鑫鑫、宋明、張帆係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