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他們重回“戰場”,在感動中再次奮起

發布時間:2020-10-16 08:56:00來源: 武漢晚報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zhuan) 題展覽”在武漢客廳開展。當天,“看夕陽”老人、援鄂醫療隊代表、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jun) 指戰員、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等到場觀展。在觀看展覽過程中,許多人不禁潸然淚下。本報記者擷取了10個(ge) 令人感動和振奮的瞬間。這些瞬間背後的故事,有你、有我。

   他們(men) 重回“戰場”

  環衛隊長羅善善重返“戰場”

  今後要把武漢打掃得更加幹淨靚麗(li)   

  “這是我曾經的戰鬥的地方。”在“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zhuan) 題展覽”上,東(dong) 西湖區吳家山城管所的環衛工人羅善善,在還原的方艙醫院戰區“流連忘返”,紅了眼眶。

  “牆上展覽的這些圖片,我都親(qin) 身經曆過。當時醫護人員帶領患者跳舞,我就站在旁邊看著。”從(cong) 2月5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啟用到3月7日休艙,羅善善等10名環衛工人成立突擊隊,負責武漢客廳方艙醫院150餘(yu) 個(ge) 移動公廁的汙物清理及注水消殺的緊急任務。

  現在,武漢客廳門口的馬路上車水馬龍,羅善善上班時經常被堵在路上,可他一點都不煩,因為(wei) 這才是武漢應該有的樣子,這樣的武漢生氣勃勃。羅善善說:在這座城市最危難的時候,我們(men) 拚過命,保衛過自己的城市;今後,我還要為(wei) 武漢“拚命”,把我心愛的城市打掃得更加幹淨靚麗(li) 。

  90後“老黨(dang) 員”難忘火神山搶建歲月

  網紅吊車、雲(yun) 監工,你們(men) 好!

  “這是網紅吊車‘大黃’、這是當時工地上用的照明燈、這是進出工地的通行證……感謝網友們(men) ‘雲(yun) 監工’、日夜鼓勁和加油,我們(men) 建設者才能渾身是勁,完成了看似難以完成的‘兩(liang) 山’施工任務!”15日,在抗疫專(zhuan) 題展覽現場,時任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火神山項目青年突擊隊隊長肖帥,站在火神山場景前激動不已。疫情暴發後,肖帥帶領青年突擊隊采用24小時輪班作業(ye) 模式,完成了火神山醫院項目的風機安裝送電工作。項目交付後,他又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參加醫院維保工作。

  “走進展覽館,仿佛又被帶回到搶建火神山醫院,一起奮鬥、一起拚搏的難忘時光。”

  出生於(yu) 1993年的肖帥,已有7年黨(dang) 齡。他說,在未來的日子裏,青年人的大考還會(hui) 不斷出現,實現經濟重振、建設更多民生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麵貌,拓展幸福空間的使命一項接著一項……  

  藍天救援隊隊員:我們(men) 做的一切都值得

  “當時我們(men) 去了很多地方做消殺工作。”15日上午10時許,武漢藍天救援隊隊員來到武漢客廳觀看“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zhuan) 題展覽,在展示漢口火車站消殺圖片的一麵展牆前,隊員們(men) 停留了許久。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藍天救援隊隊長張泉得知大量捐贈物資匯集到武漢,需要一座接收轉運物資的倉(cang) 庫。經過多方聯係,他找到了一家閑置倉(cang) 庫,隨後和前來支援的外省藍天救援隊對倉(cang) 庫展開修繕。這間倉(cang) 庫後來被確定為(wei) 中華慈善總會(hui) 、湖北省慈善總會(hui) 疫情防控捐贈物資聯合應急倉(cang) 庫,張泉和隊友參與(yu) 了物資接收、分發等工作。疫情形勢好轉後,隊員們(men) 又前往多個(ge) 社區做消殺。

  “一半左右的隊員都當過兵,大家都有軍(jun) 人的使命感。”張泉告訴記者,武漢藍天救援隊隊員最大的52歲,最小的25歲,絕大多數都參與(yu) 過疫情防控工作,“這次展覽特別有意義(yi) ,能為(wei) 武漢做貢獻,隊員們(men) 都感到很光榮。”

   他們(men) 紅了眼眶

  “看夕陽”老人流淚鞠躬

  今年3月,87歲新冠肺炎患者王欣老人,和27歲援鄂醫療隊劉凱醫生的“看夕陽”合影,感動了無數網友。這張被譽為(wei) “2020年最治愈瞬間”的照片,也被收入本次抗疫專(zhuan) 題展覽。15日,照片主角之一王欣老人也趕到了展覽現場。

  照片拍攝時,王欣老人已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dong) 院住院近一個(ge) 月。劉凱用推車護送老人去做CT檢查,途中,兩(liang) 人停下來欣賞久違的落日。同在醫院服務的誌願者甘俊超用手機抓拍到這張珍貴合影。

  在展覽現場,王欣老人指著牆上的大幅照片,豎起大拇指說,自己當初病重,最後能活過來,深深感覺“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全心全意為(wei) 中國人民服務,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才能救中國,要聽黨(dang) 的話!”

  王欣老人紅了眼眶,他拄著拐杖走到烈士牆前,流著眼淚三鞠躬:“為(wei) 了抗擊疫情、保障人民的安全,烈士們(men) 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非常感謝他們(men) !”  

  援鄂醫生數次淚目:

  看到現在的武漢,很震撼!

  “來,你幫我拍張照。”15日上午10時40分,安徽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張成元正在第五展區觀展,並讓隨行同伴為(wei) 他拍照留念。看到生機勃勃的武漢場景時,他不禁落淚。“武漢真的回來了。”

  新冠疫情發生後,張成元寫(xie) 下請戰書(shu) 請纓支援武漢,在漢待了48天。到達武漢當天,他在漢口火車站目擊了防疫人員消殺場景,觀展時他看到展覽複原了這一場景,毫不猶豫讓同伴為(wei) 他拍了張照。張成元告訴記者:“今天觀展時,覺得好多場景都特別熟悉,很感動,很欣喜。看到熟悉的場景,便想拍照紀念。”

  在參觀“八方支援,共克時艱”展區時,張成元看到方艙患者寫(xie) 給自己的感謝信,潸然淚下。

  張成元哽咽著回憶,支援方艙醫院時,他組建了“武漢體(ti) 育中心方艙醫院病友交流群”。若病人遇到問題在群裏艾特他,他便會(hui) 抽時間耐心回複,患者們(men) 總是對他說感謝,“其實我要謝謝他們(men) ,他們(men) 的樂(le) 觀、堅強給了我很多力量”。現在這個(ge) 群變成了患者交流群,出院患者遇到問題便會(hui) 在群裏谘詢他。說到這,張成元再次落淚。

  社區工作者周麗(li) 妮喜極而泣

  周麗(li) 妮是武漢市江漢區新華街取水樓社區委員,15日參觀抗疫專(zhuan) 題展覽時,她喜極而泣:“艱難的日子終於(yu) 結束,我們(men) 勝利了!”

  取水樓社區老小區多、老居民多,轄區內(nei) 還有大型醫院,社區工作難度較大。周麗(li) 妮回憶,小區剛開始封控的時候,居民普遍存在緊張情緒,自己心裏其實也有些害怕,但必須強作鎮定、以工作為(wei) 先。小區需要消殺,她和同事們(men) 背著二三十斤重的消毒液,在小區內(nei) 噴灑,有藥水的路邊容易打滑,一不留神就可能摔跤,幾乎每個(ge) 同事都有衣服被消毒液“染花”。

  在展覽現場,看到方艙醫院場景、居家抗疫圖片,還有最後的戶部巷場景,周麗(li) 妮興(xing) 奮落淚:“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真是太艱難了。幸好我們(men) 有黨(dang) 中央的果斷決(jue) 策,上下一心推進防控,每個(ge) 崗位的工作者都紮實做好本職工作,最終才能這麽(me) 快解決(jue) 困難,獲得了勝利。這是隻有在中國才能實現的。” 

  抗美援朝老兵:

  部隊醫生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的時候沒有犧牲,疫情我也挺過來了,要感謝黨(dang) ,感謝部隊醫生。”今年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5日上午10時許,武漢抗美援朝老兵張兆堂帶著兒(er) 子張輝觀看展覽。

  春節期間,張兆堂和老伴感染新冠肺炎,在社區協調下,他們(men) 住進火神山醫院接受治療,在那裏兩(liang) 位老人遇到了軍(jun) 隊援鄂醫療隊。“這份恩情不能忘!”住院治療期間,他在藥品說明書(shu) 上記下了18位來過病房的子弟兵“親(qin) 人”的名字。9月23日晚,央視播出《時代楷模發布廳》特別節目,張兆堂作為(wei) 特別嘉賓受邀參加發布儀(yi) 式。時隔半年,他見到了自己記在藥品說明書(shu) 上的子弟兵“親(qin) 人”。

  張兆堂告訴記者,觀看展覽時,他腦海裏出現的是在火神山醫院接受治療的情景,想起部隊軍(jun) 醫大半夜來病房查看自己的病情。看到展區裏有軍(jun) 隊援鄂醫療隊的圖片,他都會(hui) 敬上軍(jun) 禮,“他們(men) 救了我們(men) 全家的命,醫生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