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守邊固邊興邊 建設小康家園

發布時間:2020-10-19 09:46:00來源: 央視網

  【走向我們(men) 的小康生活】守邊固邊興(xing) 邊 建設小康家園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西藏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地處西藏邊陲,在上個(ge) 世紀,一度隻有一戶3人堅守在這裏。近年來,中央支持、全國支援玉麥的發展,昔日的“三人鄉(xiang) ”如今變了樣。2017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玉麥的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希望她們(men) 繼續傳(chuan) 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zhong)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國強邊陲興(xing) ,今昔滄桑巨變,黨(dang) 的好政策讓玉麥人紮根在這裏守邊固邊興(xing) 邊,把這個(ge) 喜馬拉雅山下的邊境鄉(xiang) 鎮建設成為(wei) 宜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夜幕降臨(lin) ,玉麥自發組建的舞蹈隊在村裏的文化廣場燃起篝火,隊員們(men) 身著藏式盛裝,伴著傳(chuan) 統的民族音樂(le) ,唱起歌曲。遠道而來的遊客無論來自哪裏,很快就能融入自由奔放的舞蹈,這是玉麥人每天最快樂(le) 的時光。

  玉麥人歡樂(le) 祥和的生活在今年上半年又增添了新的內(nei) 容——玉麥通往外界的33公裏的曲玉公路通車,玉麥一年裏半年封山與(yu) 世隔絕的日子從(cong) 此一去不複返。在玉麥,現在家家戶戶都住進了裝配式的新房,村裏的蔬菜大棚也實現了季節性供應蔬菜。

  麵對眼前煥然一新的玉麥,很難想象這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僅(jin) 有桑傑曲巴和女兒(er) 卓嘎、央宗姐妹一戶人家居住,被外界稱作“三人鄉(xiang) ”。在玉麥鄉(xiang) ,這塊有著3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父女一家人在極為(wei) 艱苦的條件下,日夜守護著祖國的邊疆,一守就是近半個(ge) 世紀。2017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玉麥的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希望她們(men) 繼續傳(chuan) 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zhong)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卓嘎、央宗兩(liang) 姐妹傳(chuan) 承父輩的精神,堅守在玉麥。已近花甲之年的兩(liang) 姐妹,盡管身體(ti) 不好,還會(hui) 經常帶著年輕人沿著當年無數次走過的路巡邊守邊。

  玉麥人不僅(jin) 要在邊疆紮根,還要讓幸福的生活開出花朵。這幾年,守邊固邊興(xing) 邊的隊伍裏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夥(huo) 伴,玉麥鄉(xiang) 目前有67戶234人,31歲的索朗德吉就是去年剛剛遷到這裏落戶的。可是在玉麥應聘工作崗位的時候,索朗德吉犯愁了。

  一邊是不少村民缺乏一技之長,另一邊則是村裏對勞動者的技能和分工增加了很多需求。原來,玉麥正在圍繞巡邊的主題打造愛國主義(yi) 紅色旅遊路線,想給村民增加新的收入來源。

  村裏拿出專(zhuan) 項經費從(cong) 500多公裏外的拉薩請來專(zhuan) 業(ye) 廚師做培訓,索朗德吉和十幾個(ge) 村民報了名。一個(ge) 多月下來,她從(cong) 原來隻能做些家常藏餐,到現在藏餐、川菜都能做。

  鄉(xiang) 裏的產(chan) 業(ye) 越來越多,村民們(men) 親(qin) 手製作的竹器編織、木雕工藝品借助剛成立一個(ge) 多月的全國首個(ge) 邊境基層供銷合作社正在走出玉麥,為(wei) 小康生活添磚加瓦。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