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十三五”告訴“十四五”: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我國未來5年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wei) 迫切的要求。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從(cong) 2015年的716億(yi) 元增長到2019年的1335.6億(yi) 元,年均增幅達到16.9%,高於(yu) 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的增幅。 2019年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比重在曆史上首次達到6%。我們(men) 建成了500米口徑的球麵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可用於(yu) 基礎研究的“國之重器”,支持建設了20個(ge) 國家科學數據中心,31個(ge) 國家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庫,98個(ge)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並推動科研設施和儀(yi) 器開放共享。持續的投入正結出累累碩果。在鐵基超導、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異構融合類腦芯片、手性分子合成、異源雜合幹細胞、石墨烯可控折疊等基礎研究重要領域,中國湧現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回顧“十三五”,我國麵臨(lin) 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展望“十四五”,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麵前,我們(men) 必須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優(you) 化投入結構,支持和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闖創新“無人區”,努力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著力解決(jue) 高質量發展需要與(yu)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給予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 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了一番,2019年超過2.2萬(wan) 億(yi) 元;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ye) 達到22.5萬(wan) 家,比2015年增長了1.8倍;國際PCT專(zhuan) 利申請量從(cong) 2015年的3萬(wan) 件增加至2019年的5.9萬(wan) 件,躍居世界第一。科技賦能精準扶貧,5年實施了3.76萬(wan) 項科技成果,5萬(wan) 多項新品種、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使貧困地區的產(chan) 業(ye) 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十三五”期間,通過加強高新技術的重點布局,新動能不斷成長壯大。 新能源汽車、移動通訊、第三代半導體(ti) 、新型顯示等領域取得了諸多新進展,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5G核心專(zhuan) 利數世界第一並率先實現5G商用,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2019年銷售超過3000億(yi) 元、產(chan) 業(ye) 規模居全球第一,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國超級計算機台數占到45%……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jue) 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展望“十四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我們(men) 將加強前瞻部署,大力發展以智能技術和量子技術為(wei) 特征的新一代高新技術,進一步壯大發展新動能。
改革和創新密切相連,科技創新與(yu) 科技體(ti) 製創新,兩(liang) 個(ge) 輪子要一起轉。我們(men) 將繼續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在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進一步釋放了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巨大潛力。
這5年,為(wei)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出台了若幹政策規定,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
這5年,為(wei) 推動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活力,支持企業(ye) 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ye) 參與(yu) 實施的占75%;引導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cong) 150%提高到175%。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44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擴大科研自主權改革試點。
這5年,激勵與(yu) 約束並重,為(wei) 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cong) 2015年的376萬(wan) 人年增長到2019年的480萬(wan) 人年,一批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湧現。
回顧“十三五”,科技體(ti) 製改革任務落實還不平衡、不到位,一些深層次製度障礙還沒有得到根本破除。展望“十四五”,我們(men) 將堅持“四個(ge) 麵向”的戰略方向,以建設係統、完備、高效的國家創新體(ti) 係為(wei) 目標,進一步攻堅克難,把改革向縱深推進,為(wei) 躋身創新國家前列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完備的體(ti) 製機製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