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訪大學生願意支持國貨
是情感流露,亦是理性選擇
近八成受訪大學生願意支持國貨
今年剛畢業(ye) 的方楠自稱是某國產(chan) 品牌的忠實擁躉,從(cong) 家居用品到電子產(chan) 品,小到一隻簽字筆,大到一台液晶電視機,該品牌的商品都是他的第一選擇。
作為(wei) 00後的“排頭兵”,今年大四的黃佩鳴同樣是國貨的忠實粉絲(si) ,她用“使用頻率特別高”形容自己對國貨的態度。“我用的護膚品、化妝品、衣服、鞋子、家電、日常生活用品……很多都是國貨。”說起自己用過的國貨品牌,黃佩鳴停不下來,“服裝品牌有太平鳥、飛躍;家電有美的電磁爐、電飯煲、海爾的冰箱;家裏的調料、日用品,還有我自己的化妝品幾乎都是國產(chan) 的。”
如今在我國消費市場,80後、90後已成為(wei) 主力軍(jun) ,Z世代(1995—2012年出生的人——記者注)人群正在大踏步進入。2017年,國務院批準5月10日為(wei) 中國品牌日,一大批“國貨之光”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在強大的內(nei) 需驅動與(yu) 國人日漸強大的自信下,更多中國產(chan) 品成為(wei) 國民好貨,獲得國人、尤其是年輕群體(ti) 的認可。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麵向全國高校998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83%受訪大學生願意支持國貨,對國產(chan) 品牌發展懷有期待,9.36%熱衷於(yu) 購買(mai) 國貨,10.81%認為(wei) 相較國外產(chan) 品,國貨質量有待提高。在使用體(ti) 驗上,83.75%被調查者滿意國貨現狀,質量優(you) 秀(52.60%)、性價(jia) 比高(48.65%)、性能好(45.74%)以及顏值高(31.7%)是他們(men) 選擇購買(mai) 國貨的原因,支持本土企業(ye) 發展和升級(48.65%)和支持國貨產(chan) 品、有親(qin) 切感(50.83%)亦是促進了大學生們(men) 支持國產(chan) 品牌的源動力。
國貨在大學生群體(ti) 中流行
“如果我想換個(ge) 新手機,一定會(hui) 優(you) 先考慮國產(chan) 品牌。”在出生於(yu) “千禧年”的林堯看來,國產(chan) 電子產(chan) 品性價(jia) 比更高。在手機功能相似的情況下,國產(chan) 品牌的價(jia) 格往往更具優(you) 勢,“購買(mai) 電子產(chan) 品時,我會(hui) 選擇自己能接受的價(jia) 格範圍,所以往往會(hui) 把範圍鎖定在國產(chan) 品牌。”
在留學生張琦的消費觀裏,國別曾經一度是她購買(mai) 產(chan) 品的重要考慮因素。“以前買(mai) 東(dong) 西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產(chan) 地。比如,想買(mai) 家電可能會(hui) 先考慮德國產(chan) 的,購買(mai) 相機會(hui) 想到看看日本產(chan) 的,如果購買(mai) 保健品可能會(hui) 優(you) 先看看澳洲的。”後來,在好友與(yu) 同學的推薦下,曾一度以為(wei) “購買(mai) 外國商品才是時髦、上檔次”的張琦逐漸擺脫了廣告營銷帶來的刻板印象。從(cong) 化妝品、運動鞋開始,她越來越多地嚐試不同種類的國產(chan) 商品。“曾經提到一些國貨就會(hui) 覺得‘土氣’‘過時’,但其實,現在許多國貨都非常值得購買(mai) 。”“雙11”就要到了,張琦早早備好了自己的購物清單,衣服、小家電、日用品滿滿當當,“希望我能搶到江南布衣的那個(ge) 外套。”
“中國品牌提質增速效應明顯,成為(wei) 用戶的首要選擇。”京東(dong) 發布的《2020中國品牌消費趨勢報告》中這樣寫(xie) 道。京東(dong)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品牌商品及品牌數量、下單人次、訂單量的同比增幅均高出進口品牌增速,兩(liang) 者差值超過20%。在這條國產(chan) 品牌與(yu) 國外品牌的PK賽道中,更多國產(chan) 商品正通過“沉澱品質、提升性價(jia) 比”“占領電商平台沃土”等方式,獲得以80後、90後為(wei) 代表的消費主力青睞,逐步實現彎道超車。
為(wei) 了選到一台自己真正滿意的新手機,中國地質大學的大二學生修子桐花了不少功夫。她將有好感的6個(ge) 來自國內(nei) 外不同品牌型號的手機列成表格,逐一對比功能、參數、價(jia) 格、性比價(jia) 等指標。經過一個(ge) 多星期的“貨比三家”,再結合自己平時的使用習(xi) 慣,某國產(chan) 品牌的一款新品在修子桐的考驗中勝出。拿到新手機的當天,她迅速修改好自己喜歡的主題、字體(ti) ,還設置了喜歡的起床鬧鈴,將功能區按照自己的心意排版。一個(ge) 星期下來,修子桐對自己的新手機非常滿意,“特別是續航能力,我再也不用帶著充電寶出門了。”
黃佩鳴對於(yu) 國產(chan) 化妝品的認知幾乎和國產(chan) 美妝品牌的成長發跡同頻。大學初期,她對國貨的概念還比較模糊,“當時的國產(chan) 品牌可能也沒有現在的熱度高。”當時黃佩鳴選擇化妝品的標準是“時尚、符合流行趨勢”,日韓化妝品承載了她大學初期的護膚日常。隨著國產(chan) 化妝品市場的發展,黃佩鳴的化妝台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國貨。“對於(yu) 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性價(jia) 比,國貨的性價(jia) 比就很高。”在黃佩鳴看來,性價(jia) 比高的國產(chan) 化妝品不僅(jin) 價(jia) 格符合學生的消費水平,產(chan) 品功效、份量也能滿足她的護膚需求。
近年來,國貨的口碑不斷提升,新鮮有趣的促銷手段與(yu) “內(nei) 外兼修”的優(you) 秀品質,抓住了許多年輕消費者的心。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大學生們(men) 往往會(hui) 在電子產(chan) 品(71.21%)、服飾(75.16%)、家具家電(50.94%)、護膚彩妝(42.2%)等領域購買(mai) 、使用國貨。阿裏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人購物車裏的商品超八成是國貨;購買(mai) 新銳國貨品牌的消費者中,超過半數是95後。
青年自願為(wei) 國貨代言
“我覺得近幾年國產(chan) 商品的進步非常明顯,特別是一些智能家居產(chan) 品,有許多讓人驚喜的功能。”在修子桐看來,這種變化都是潛移默化的。“大部分時候還是首先考慮實用性和性價(jia) 比,不經意間才發現用了這麽(me) 多的國貨。還是非常驚喜的。”
麵對種類繁多、性價(jia) 比高的國產(chan) 品牌,黃佩鳴通常會(hui) 毫不吝嗇地推薦給身邊人。“很多時候不是我刻意地向別人推薦,更多的時候是別人覺得我用著不錯,主動來問。”在不斷“種草”和“被種草”的過程中,黃佩鳴覺得國貨越來越像自己身邊的朋友,會(hui) 有不期而遇的溫暖。疫情期間,黃佩鳴購買(mai) 了一支國產(chan) 品牌的口紅。拆開包裝後,她發現包裝盒裏除了自己購買(mai) 的口紅,還附贈了消毒濕巾,一張卡片上寫(xie) 著:請大家保護好自己。“當你拆開盒子的時候,可能還沒看到自己購買(mai) 的產(chan) 品,但是看到這張卡片就瞬間好感動,覺得很貼心,像是來自遠方朋友的關(guan) 心。”
除了性價(jia) 比高,黃佩鳴對國產(chan) 化妝品愛不釋手的另一個(ge) 重要原因在於(yu) 創意和潮流。在黃佩鳴看來,苗寨民族風情、國寶大熊貓、傳(chuan) 統節日、傳(chuan) 統習(xi) 俗等帶有中國元素和中國情結的創意產(chan) 品,總能瞬間征服她。而聯名合作款產(chan) 品的出現,則更貼近黃佩鳴的消費心理。“之前我常用的國產(chan) 化妝品和一個(ge) 流行的奶茶品牌合作,生產(chan) 了和奶茶同款配色、同款名字的眼影盤。”麵對這樣價(jia) 格合適、質量過關(guan) 的國貨潮流產(chan) 品,黃佩鳴也總是忍不住“心動”,每逢推薦時,也忍不住多誇幾句。
作為(wei) 某社交平台的原創視頻博主,林思每每遇上好用的產(chan) 品,都會(hui) 發帖推薦。為(wei) 了讓自己的帖子更具有真實性與(yu) 說服力,在使用產(chan) 品的過程中,她都會(hui) 進行多次對比,將產(chan) 品的優(you) 缺點認真地記錄下來,而在她的“種草”清單中,平價(jia) 又好用的國產(chan) 品牌永遠都占有一席之地,“推薦國貨的時候總是莫名湧上一股底氣與(yu) 興(xing) 奮,有種‘自家的孩子終於(yu) 出息了’的感覺。”而用戶的反饋也往往體(ti) 現,一些擁有一定底蘊的國產(chan) 品牌通常極少“翻車”,“國貨之光”在年輕人新形式的“口口相傳(chuan) ”下,展現出更多魅力。調查顯示,97.69%受訪大學生願意主動推薦國貨。
除了護膚品,吳亞(ya) 坤接觸最多的國貨是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我們(men) 全家都用國產(chan) 手機,我現在的手機用了一年半了,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在吳亞(ya) 坤看來,家中父輩對國產(chan) 商品的支持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她。“我爸媽從(cong) 很早就開始用國產(chan) 電子產(chan) 品了,現在的國產(chan) 手機不光宣傳(chuan) 好,性能、性價(jia) 比都很高。”吳亞(ya) 坤坦言,支持國貨行為(wei) 的產(chan) 生離不開國產(chan) 電子產(chan) 品的“爭(zheng) 氣”。“我覺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wei) 越來越理性了,做得好的國貨就會(hui) 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是情感流露,更是理性選擇
麥肯錫《2020年消費者調查報告》指出,中國企業(ye) 不再著眼於(yu) 生產(chan) 低價(jia) 產(chan) 品,而是努力升級產(chan) 品的品質、性能和價(jia) 值。該調查顯示,乳製品、數碼產(chan) 品等品類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高端產(chan) 品上選擇中國品牌。
林堯期待國貨能夠遵循自主創新的道路繼續發展。“期待國產(chan) 的智能類產(chan) 品、電子產(chan) 品核心技術,化妝品等日用品的核心功能、效果繼續提升。”在林堯的生活裏,兒(er) 時用的護膚油、每年夏天必不可少的花露水都是國產(chan) 品牌,這裏有的不僅(jin) 是記憶和習(xi) 慣,也是林堯和朋友們(men) 成長路上揮之不去的情懷。“一提到花露水,總會(hui) 想到國產(chan) 的六神花露水。”
他對國產(chan) 品牌寄予厚望。“期待越來越多的國產(chan) 品牌不論是從(cong) 質量、性能、性價(jia) 比,還是顏值、價(jia) 格上來說都能更具市場競爭(zheng) 力。”
張琦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次她研究中國建築史的美國導師穿了一雙“飛躍”小白鞋來上課。她非常驚喜,頓時覺得非常驕傲,也暗暗覺得“這個(ge) 美國教授真的非常了解中國文化,還很有品味。”下課後,張琦還特意跑去稱讚導師的小白鞋好看,問她為(wei) 什麽(me) 選擇這雙鞋子。“教授說她是來中國交流的時候購買(mai) 的,非常喜歡這雙鞋子的設計。”這讓張琦非常興(xing) 奮,似乎找到了同道中人,“我後來還給她推薦了好多國產(chan) 的運動品牌,那個(ge) 學期結束之後,還送了她一雙我非常喜歡的李寧運動鞋。”
吳亞(ya) 坤期待能有越來越多的國產(chan) 品牌走向世界,“不局限於(yu) 某些地區、或者某些群體(ti) ,而要更廣適,讓更多人接受和認可。”同時,吳亞(ya) 坤覺得真正的國貨不僅(jin) 僅(jin) 是將中國的特有元素運用在包裝上,更應該在產(chan) 品內(nei) 容上鑽研。“記得之前有一款巧克力,不隻是包裝有明顯的中國風特色,就連味道也選用了中國特有的植物的氣味,我覺得這樣的創意才真正做到了融合中國元素”,吳亞(ya) 坤說。
《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分析:“國貨崛起正當時,在‘數字賦能、綠色發展、國貨創新、扶貧助農(nong) 、助力實體(ti) ’政策引領下,中國消費品牌和品質共舉(ju) 。”
“如果我們(men) 的國貨能夠推廣到國外,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我們(men) 會(hui) 不由自主地為(wei) 自己是一個(ge) 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吳亞(ya) 坤看來,國貨代表的不僅(jin) 僅(jin) 是產(chan) 品的多元,經濟的發展,更是融入在每個(ge) 中國人心裏的精神力量。
在某問答平台中,“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購買(mai) 國貨”的問題曾引發熱議。一條高讚回答至今仍占據著評論區頂部,上麵寫(xie) 著:“我當下願意支持國貨,這既是我的理性選擇,亦是我的感情流露。”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除吳亞(ya) 坤、黃佩鳴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羅希 程思 實習(xi) 生 劉開陽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