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人進城落戶任務提前完成!如何讓1億新市民留得住過得好?
1億(yi) 人進城落戶任務提前完成!如何讓1億(yi) 新市民留得住過得好?
1億(yi) 人進城落戶任務提前完成後,如何確保1億(yi) 人留得住留得好?專(zhuan) 家表示,要讓他們(men) 融入城市生產(chan) 生活,為(wei) 其提供更豐(feng) 富的工作選擇,形成人口聚集帶動創新升級、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反哺勞動力的良性循環。同時,進一步優(you) 化公共服務,做好保障,進一步激發他們(men) 在消費、創業(ye) 等方麵的潛力,助力經濟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戶籍製度改革進展順利、成效顯著。來自公安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億(yi) 人進城落戶任務提前完成,1億(yi) 多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自願有序實現了市民化。由此,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數量高達1億(yi) 的人口進城落戶,意味著什麽(me) ?又會(hui) 帶來什麽(me) ?該如何滿足新市民的新需求……這些問題,廣受關(guan) 注。
人口城鎮化才是重點
“一段時期以來,土地城鎮化快於(yu) 人口城鎮化,不少地方更多把城鎮化的關(guan) 注重點放在城市土地擴張和空間擴大方麵。大量農(nong) 民工及其隨遷家屬雖然進入城市,但受戶籍限製,並沒有在教育、就業(ye) 、醫療、養(yang) 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麵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說。
針對上述情況,近年來多項改革措施加速落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在“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這一發展目標中明確:“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yu)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ge) 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yi) 左右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此外,《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的意見》《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幹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推動1億(yi) 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等係列政策,也都對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作出了明確部署。
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戶口遷移政策全麵放開放寬。各省份紛紛出台戶籍製度改革實施意見,普遍放開放寬了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的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區除省會(hui) (首府)城市外,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東(dong) 部地區普遍降低了落戶條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參加城鎮社會(hui) 保險年限的要求。
“1億(yi) 人落戶城鎮後,將通過轉為(wei) 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有效緩解戶籍人口與(yu) 外來人口公共服務差距造成的城市內(nei) 部二元結構矛盾日益凸顯的問題。可以說,1億(yi) 人進城落戶是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有序推進、建設質量不斷提高的標誌性指標。”陳耀說。
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1億(yi) 人落戶城鎮目標完成,為(wei) 擴大內(nei) 需提供了巨大潛力。落戶城鎮可以使更多農(nong) 民通過轉移就業(ye) 提高收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實現消費群體(ti) 擴大化,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釋放更大消費潛力。”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表示,1億(yi) 人落戶城鎮不僅(jin) 可以帶動消費,也會(hui) 為(wei) 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住宅建設等提供投資需求,為(wei) 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助力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是讓這1億(yi) 人留得住、留得好。“這就需要加快城鎮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將發展服務業(y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的重點。”湯繼強認為(we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入城市後生活方式會(hui) 發生改變,生活水平將有所提高,但要使他們(men) 真正留得住,就要讓他們(men) 融入城市生產(chan) 生活,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彩、更豐(feng) 富的工作選擇,形成人口聚集帶動創新升級、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反哺勞動力的良性循環。
同時,專(zhuan) 家還表示,落戶城鎮說明這1億(yi) 人口在居住、工作等方麵都有了基本保證,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還存在貸款買(mai) 房、就業(ye) 不穩定等方麵壓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公共服務,做好各項保障,減輕他們(men) 的生活壓力。也隻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他們(men) 在消費、創業(ye) 等方麵的潛力,從(cong) 而助力經濟發展。
1億(yi) 人落戶城鎮後,還必須全麵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圍繞這一內(nei) 容提出了多項措施,如補齊城市公共衛生短板、改善城市公用設施、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革建設用地計劃管理方式、改進城市治理方式等。
今年以來,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各地新型城鎮化項目依然快馬加鞭。比如,在河南省今年集中力量推進實施的8011個(ge) 重大項目中,新型城鎮化項目1551個(ge) ,2020年計劃投資3113億(yi) 元,占比15.5%。
今年9月4日,貴州集中開工新型城鎮化項目329個(ge) ,總投資1084億(yi) 元。其中,共開工老舊小區改造、市政交通、城市停車場、市政管網、配送投遞、縣城智慧化改造和教育醫療、養(yang) 老托育服務設施等項目193個(ge) ,總投資782億(yi) 元。
“當然,進城落戶人員也需要主動融入和適應城市,積極參與(yu) 各種培訓,努力提升自身適應就業(ye) 的本領以及在城市生活的能力,以不斷的自我成長提高在城市生活的質量。”陳耀說。
更好滿足多元化需求
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60.6%,這也是我國工業(ye) 化、城鎮化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ge) 標誌性數據。當前,農(nong) 村人口進城仍是大趨勢,相關(guan) 研究表明,未來5年至10年城鎮化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專(zhuan) 家表示,近年來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yu)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一直是各地努力的方向。但目前來看,這種差距仍將存在。因為(wei) 以前大多是由於(yu) 戶籍遷移政策沒有完全放開導致差距出現,現在這一原因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遷移人口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不少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因為(wei) 考慮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雖然到城市工作生活,但仍選擇保留農(nong) 村戶籍。與(yu) 此同時,受近年來農(nong) 村人居環境水平提升、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速發展等因素影響,返鄉(xiang) 創業(ye) 的人越來越多,有不少人打算從(cong) 城市遷到農(nong) 村落戶。
“當前,應結合不少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意願不強、部分城鎮戶籍人口甚至選擇落戶農(nong) 村等新情況,更加客觀地看待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及其與(yu) 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不一味地追求數字,而是應堅持以人為(wei) 本,更好滿足遷移人口實際需求,圍繞這些需求進一步深化改革,做好服務保障。”湯繼強說。
探索城鄉(xiang) 雙向戶口遷移政策,已成為(wei) 各地新的發力方向。以山東(dong) 為(wei) 例,今年6月份,山東(dong) 省印發的《2020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提出,“探索完善‘宜城則城、宜鄉(xiang) 則鄉(xiang) ’的城鄉(xiang) 雙向戶口遷移政策,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的高等院校畢業(ye) 生、退伍軍(jun) 人、城鎮各類人才可在原籍農(nong) 村或就業(ye) 創業(ye) 地落戶。擁有農(nong) 村宅基地使用權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進城落戶農(nong) 村人口回農(nong) 村經常居住的,可自願將戶口遷回原籍。”這樣的探索,為(wei) 滿足遷移人口的多元化需求,做出了積極的嚐試。(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