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社會治理開新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朝著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十三五”期間,我國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步伐加快,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良好,為(wei) “十四五”開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5年來,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保持在80%上下,農(nong) 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將達到46.5%左右,這些數據得來不易。微觀上,億(yi)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生產(chan) 安全事故死亡人數降至0.025人以下,注冊(ce) 誌願者人數到2020年或大幅攀升至1.6億(yi) 人左右;宏觀上,社會(hui) 治理相關(guan) 法律法規製度建設穩步推進,“放管服”不斷推向縱深等等:這些都是中國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正穩步推進的鮮活注腳。
製度建設和技術進步是社會(hui) 治理的“雙翼”。社會(hui) 治理指標規劃基本圍繞製度建設和技術進步兩(liang) 個(ge) 方向進行資源配置與(yu) 目標設置。可以說,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技術進步為(wei) 補充,重點在於(yu) 利用製度規則和現代化技術來調節社會(hui) 主體(ti) 間相互關(guan) 係,降低社會(hui) 有效治理的各種成本,達到“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製度建設與(yu) 技術進步相得益彰,也是過去幾年社會(hui) 治理探索中的一大亮點。
“十三五”期間,政府、社會(hui) 主體(ti) 與(yu) 國民個(ge) 體(ti) 在社會(hui) 治理中的權利責任越發明晰,社會(hui) 治理結構、主體(ti) 間組織方式等體(ti) 製創新逐步完善,各主體(ti) 共建共治的合作架構越發穩固,共享治理成果的製度規則也不斷完善,可以說,黨(dang) 委領導力和社會(hui) 自治成熟度的不斷提高、不同地區社會(hui) 治理差距的逐步拉近,標誌著我國社會(hui) 治理事業(ye) 開啟新篇章。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動國際經濟社會(hui) 大環境加速變化,結合這些“變量”來展望,“十四五”時期社會(hui) 治理可能會(hui) 更加趨於(yu) 穩健。中國社會(hui) 治理的核心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向“公平普惠”“和諧互助”“安定有序”方向發展。中國的社會(hui) 治理將以一種穩健的步伐向“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qing) ”的傳(chuan) 統理想社會(hui) 變遷,呈現“安泰”之美。
“均無貧”,向更加公平普惠的社會(hui) 發展。在全麵擺脫絕對貧困後,相對貧困問題仍需要我們(men) 應對,與(yu) 此同時還應從(cong) 收入、文化程度、職業(ye) 等方麵逐步構建“無歧視”社會(hui) ,解決(jue) 經濟中高速發展過程中產(chan) 生的收入不平等、文化教育不平等問題,提高全民全生命周期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和無寡”,向更加和諧互助的社會(hui) 發展。隻有從(cong) 製度上調整好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明確社會(hui) 治理主體(ti) 間責任義(yi) 務,才有可能達成國家和社會(hui) 穩定發展的根本目標。“十四五”社會(hui) 治理相關(guan) 規劃將進一步完善製度建設,包括從(cong) 國家層麵的法律法規到村社層麵的鄉(xiang) 規民約,讓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社會(hui) 自治能力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社會(hui) 組織的發展、誌願者隊伍的充實以及基層黨(dang) 組織的功能發揮會(hui) 更引人注目。
“安無傾(qing) ”,向更加安定有序的社會(hui) 發展。國際社會(hui) 競合日趨複雜化,中國社會(hui) 的安定至關(guan) 重要,社會(hui) 治理要向著更加安定有序方向發展,這也是為(wei) 國際競合提供基本保障的需要。進入“十四五”階段,“安全”“穩定”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辯證關(guan) 係將更加突出,通過公共安全、國家安全體(ti) 係的建立完善,相關(guan) 製度的建立與(yu) 健全,中國社會(hui) 的內(nei) 部矛盾將有更多製度化的解決(jue) 方式,複雜國際環境中國家、社會(hui) 的安全狀況也會(hui) 進一步改善。安定的環境與(yu) 秩序的完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將最終導向中國社會(hui) 治理的旨歸——國泰民安。
(作者:潘墨濤,係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