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用上“不冒煙的柴火” 過上城裏人的生活

楊濤利 馬伊寧 發布時間:2020-10-30 10:17: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民艾吾斯丁·約麥爾美好的一天,是從(cong) 使用天然氣開始的。

  清晨,吃完用天然氣做好的早餐,艾吾斯丁開著雙燃料出租車出門“攬活兒(er) ”。有了天然氣,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做飯、洗澡、取暖……全靠天然氣。這位土生土長的喀什市民是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430萬(wan) 名受益者中的一個(ge) 。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援疆“一號工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7年間向和田、喀什等地輸送天然氣達82億(yi) 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1363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57萬(wan) 噸,讓沿線百姓享受到了“不冒煙的柴火”帶來的溫暖生活。

  從(cong) “柴煤時代”步入“清潔能源時代”

  喀什市乃則巴格鎮尤喀克喀孜熱克村是深度貧困村,2016年啟動天然氣入戶工程。如今,村民乃吉瓦·阿布都克熱木家磚混結構的安居房內(nei) ,水、電、暖、天然氣一應俱全。提起天然氣,乃吉瓦就讚不絕口:“以前羨慕城裏人能用天然氣燒水做飯。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壁掛爐、燃氣灶,既方便,還省錢。”

  長期以來,塔裏木盆地周圍城鄉(xiang) 居民主要以柴草、煤炭為(wei) 生活燃料。為(wei) 解決(jue) 南疆百姓用氣問題,1998年6月,“氣化南疆”工程開始實施。2010年7月,中石油援疆“一號工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全麵開工建設,擔負向和田、喀什等四地州供氣重任,成為(wei) “氣化南疆”工程的延續和拓展。2013年8月,工程全麵建成投產(chan) ,短短幾年時間,大北支線、阿瓦提支線、烏(wu) 什支線等多條輸氣管道相繼建成,管網長度已從(cong) 投產(chan) 時的2100公裏擴增到目前的3028公裏。

  烏(wu) 恰縣黑孜葦鄉(xiang) 康什維爾村是一個(ge) 移民搬遷安置村。7年前,隨著天然氣利民工程的深入推進,搬進安居房的152戶農(nong) 牧民同步用上了天然氣。“這是‘不冒煙的柴火’。”用慣了柴火的依沙克·居馬如此讚美天然氣。

  就是這“不冒煙的柴火”把農(nong) 牧民從(cong) 砍柴拾牛糞的重體(ti) 力勞動中解脫出來,開始全身心大力發展養(yang) 殖業(ye) 、種植業(ye) ,農(nong) 牧民家庭收入、村集體(ti) 收入都有了大幅增加。2018年底,康什維爾村實現整村脫貧。

  得益於(yu) 塔裏木油田帶來的“福氣”,南疆各地加快天然氣普及,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主力氣田——和田河氣田,目前已向和田市、墨玉縣等新疆南部縣市累計供應天然氣超過30億(yi) 立方米,不僅(jin) 使當地居民從(cong) “柴煤時代”步入“清潔能源時代”,成為(wei) 南疆貧困縣脫貧致富的“綠色引擎”,更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搭上能源快車,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

  用天然氣當招牌吸引投資,紫金礦業(ye) 、阿米娜食品、遠東(dong) 陶瓷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ye) 相繼入駐南疆。

  隨著南疆天然氣利民管道實現向烏(wu) 恰縣工業(ye) 園區專(zhuan) 項供氣,促成紫金礦業(ye) 落地烏(wu) 恰縣,不僅(jin) 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有效地拉動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今年6月30日,新疆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10萬(wan) 噸/年鋅冶煉項目焙燒爐點火圓滿成功,項目正式拉開試車投產(chan) 序幕。據新疆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欽先說,紫金礦業(ye) 入駐烏(wu) 恰縣以來,通過開啟“產(chan) 業(ye) 扶貧+就業(ye) 扶貧”雙驅模式,解決(jue) 了當地800名富餘(yu) 勞動力的就業(ye) 問題。

  在喀什經濟開發區北部產(chan) 業(ye) 園區阿米娜食品加工廠車間內(nei) ,隨著藍色火焰的跳動,一包包方便麵正從(cong) 新式天然氣烘幹機中輸向包裝流水線。廠房外錯落有致的鵝黃色天然氣管道正是“福氣”的標誌。廠長張斌說:“現在天然氣管道直接通到工廠,企業(ye) 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在消防、環保和安全生產(chan) 水平等方麵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豐(feng) 富的油氣資源,正吸引著一批批與(yu) 天然氣相關(guan) 的化工企業(ye) 前來投資。如今的南疆大地正形成一個(ge) 圍繞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的大市場,崛起了一座座石油石化新城。

  提速管網建設,惠民“底氣”更足

  “這幾年用天然氣省了好多錢。”10月9日,家住墨玉縣同心嘉園小區的阿瓦妮沙汗·吉力力說,未通天然氣之前,他們(men) 家冬天燒煤取暖要花掉近3500元,現在使用天然氣,用不了2000元。

  “過去,家裏全靠燒柴火和牛糞做飯取暖。所以,我幾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從(cong) 砍柴拾牛糞開始的,占用了不少本來可以搞生產(chan) 、賺錢的時間。” 康什維爾村牧民別坎·提列瓦力地說,因為(wei) 用上了天然氣,把每年節省下來的錢給3個(ge) 正在上學的孩子購買(mai) 課外書(shu) ,開闊了孩子們(men) 的視野。自己也從(cong) 砍柴拾牛糞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發展養(yang) 殖業(ye) 上,現在家裏有10頭牛、80多隻羊,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wan) 元。

  如今,南疆各地州天然氣支幹線管網基本形成全覆蓋,各族群眾(zhong) 采暖用上壁掛爐,做飯用上天然氣,沿線地區的經濟日益繁榮,百姓的腰包逐漸鼓起來,一個(ge) 個(ge) 現代化的新農(nong) 村給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生機和活力。

  據了解,目前天然氣在喀什地區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提升到25%,且每年還在以3%的比例遞增。在喀什地區和阿克蘇地區,幾乎所有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都改裝燒天然氣。天然氣不但為(wei) 各地百姓帶來了實惠,而且也保護了當地脆弱的生態植被,綠洲森林覆蓋率明顯提高,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截至目前,南疆430萬(wan) 各族老百姓用上清潔天然氣,塔裏木油田供氣點由18個(ge) 增至55個(ge) ,累計供氣量超380億(yi) 立方米,用戶以每月數千戶的規模持續增長,年供氣量已增至40億(yi) 立方米,占塔裏木油田天然氣年總量的近1/7。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