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刻|沙畫】山裏通上脫貧路,鄉間飛出幸福歌
編者按: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值此之際,光明網【學習(xi) 時刻】欄目推出係列沙畫,全麵展現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
文字實錄:
“隴中苦瘠甲於(yu) 天下”,這是1876年時任陝甘總督左宗棠上書(shu) 光緒皇帝的奏章中對隴中地區荒涼貧困之貌的描述。甘肅省東(dong) 鄉(xiang) 族自治縣就坐落於(yu) 曆史上的“隴中”地區,屬於(yu)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這裏山大溝深、幹旱少雨、地勢陡峭,祖祖輩輩東(dong) 鄉(xiang) 人深受道路不通之苦。對於(yu) 東(dong) 鄉(xiang) 族自治縣布楞溝村的村民們(men) 來說,走不出去就隻能靠著幾分薄田吃飯,種出的土豆要銷到幾公裏外的市場上,隻能靠驢車一點點往外拉。一道道山梁峭崖,隔斷了他們(men) 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3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著嚴(yan) 寒,來到布楞溝村,叮囑大家要早日把路修通,讓群眾(zhong) 早日改變貧困麵貌,盡早過上小康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到來,激發了大家建設新家園的信心。不到一年的時間,村裏就通上了第一條通向山外的水泥路。路打通了,行路、就醫、上學和增收的四大難題都迎來了希望。村裏有了路,村民們(men) 的產(chan) 出有了銷路。現在村裏引進了收益更高的黑木耳、金銀花等,收獲後裝上一輛輛大貨車,銷往全國各地,村民們(men) 心中的喜悅溢於(yu) 言表。
養(yang) 殖業(ye) 也依托新路煥發出生機,大山裏的羊肉可以遠銷到北京。新建起的一家家大規模養(yang) 殖場,成了村民們(men)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戰場。
幹群一心、勠力奮鬥。到2014年底,布楞溝村在全縣率先實現了整村脫貧。布楞溝村的“致富路”,為(wei) 東(dong) 鄉(xiang) 縣的其他村鎮提供了脫貧發展的借鑒。近年來,一條條“脫貧路”在大山深處蜿蜒開來。目前在建的 “三區三州” 重點建設項目安臨(lin) 一級公路連通了十多個(ge) 鄉(xiang) 鎮,得到了沿途各地政府和群眾(zhong) 的大力支持。
布楞溝村的脫貧之路,正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縮影。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就是要讓56個(ge) “小家”,共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