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考前更換教材,問過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嗎

發布時間:2020-11-18 14:4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沈彬

  都說“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試的範圍來自教材,若教材朝令夕改,肯定會(hui) 嚴(yan) 重影響所有學生和老師。多年來,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一直采用“仁愛版”的初中英文教材,2019年5月,在距離中考還有兩(liang) 個(ge) 月時,巴彥淖爾市教育局突然通知中考全部使用包頭市中考試卷,而包頭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結果,巴彥淖爾考生在分數上吃了大虧(kui) ,比包頭市低了近13分,及格率僅(jin) 為(wei) 26.96%。

  考的和教的不一樣,當地的學生不得不混用兩(liang) 本教材,老師、學生都痛苦不堪。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宣布從(cong) 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選用“人教版”教材代替“仁愛版”教材。被“動了奶酪”的仁愛所提出質疑:巴彥淖爾市教育局是用換考題的方式倒逼換教材,表示目前已經對此提起了行政訴訟。

  全國中小學教材是一個(ge) “大蛋糕”,該市場的總碼洋每年在300億(yi) 元左右,教輔書(shu) 總碼洋每年在600億(yi) 元左右。2001年,全國教材市場放開,改革的最初目的是打破人教社“一統天下”的壟斷格局,之後蘇教版、湘教版以及仁愛版教材紛紛進入教材市場,形成教材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麵。

  但是,教材的市場化競爭(zheng) 也帶來了一些亂(luan) 象,特別是地方教育職能部門、出版商和學校之間形成了複雜的利益關(guan) 係,產(chan) 生了一些灰色地帶。比如,2014年“仁愛版”教材裏竟有活頁廣告,一時輿論嘩然。有的形成出版社對教育部門官員的“公關(guan) ”和“圍獵”,有的鬧出風波,比如2010年,安徽省五地市學期中途更換學生教材,2011年,黑龍江省三市多年使用未獲批教材。

  針對這些亂(luan) 象,教育部在2014年公布了《中小學教科書(shu) 選用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強化行政監督、選用透明化等舉(ju) 措來規範這個(ge) 巨大的市場。其中就明確,“教科書(shu) 版本選定使用後,應當保持穩定。”“如需更換教科書(shu) 版本,應當從(cong) 起始年級開始,由學校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shu) 麵申請,教育行政部門應委托專(zhuan) 業(ye) 機構征求使用地區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意見並進行評估。”

  那麽(me) ,到底巴彥淖爾市應不應該換教材呢?學生用了多年的教材,換要講出換的理由,給出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之前教材不適用於(yu) 當地,並將學生、家長以及老師的強烈訴求講清楚。此外,巴彥淖爾市應該向公眾(zhong) 講清楚,為(wei) 什麽(me) 之前在中考前2個(ge) 月突然換用包頭市的中考考卷,打得學生措手不及?當地有沒有考慮到同時使用兩(liang) 套教材對學生造成的困擾?這個(ge) 涉及當地學生升學前途的事,應該坦坦蕩蕩地把換教材的理由向公眾(zhong) 解釋清楚。

  出版社有出版社的利益,教育部門有教育部門的道理,但是說一千道一萬(wan) ,教材改革、教材更換不能折騰孩子,不能拿孩子的前途開玩笑,千萬(wan) 別把孩子的教育當成“實驗田”來種,種不好莊稼是一季,教不好孩子是一輩子。這次換教材之爭(zheng) ,還得回到學生利益最大化這個(ge) 本位,讓這次事件對正常教學的衝(chong) 擊降到最低。教材定了就不要輕意換;要換就要拿出充足的理由;已經換了,就別再折騰回來。教材是一門生意,但它更是崇高的教育事業(ye) 的一部分。(沈彬)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