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持之以恒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0-11-18 14: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鄧健(吉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離不開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養(yang) 成。隻有不斷深化對法治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持續增強全社會(hui) 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中樹立自信、保持定力。

  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國的文化麵貌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文明智慧和文化底蘊。先秦時期,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成體(ti) 係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唐律更是廣泛影響東(dong) 亞(ya) 。中華文化的精神觀念、文明理念熔鑄在傳(chuan) 世法典之中,中華法係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時至今日依然煥發著文化光輝。

  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yi) 法學思想,揭示出法律現象在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中的本質屬性和運動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在法學領域的集中表現,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根本指針。我們(men) 黨(dang) 已經把依法治國確立為(wei) 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不斷深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確立法治中國建設目標,並將全麵依法治國納入“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對依法治國進行總體(ti) 部署、係統規劃和全麵推進,揭開我國法治建設新篇章,推動法治建設實現了曆史性跨越。全社會(hui) 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顯著增強,法治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助力依法治國與(yu) 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和道德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和功能。建設法治文化,是實現法律與(yu) 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yu) 德治相得益彰,實現依法治國與(yu) 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有效方式。

  以道德滋養(yang) 法治文化。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再多再好的法律,隻有轉化為(wei) 人們(men) 的內(nei) 心自覺,才能為(wei) 人們(men) 所遵行。在這個(ge) 意義(yi) 上,人們(men) 對法治的認同,從(cong) 根本上講是對良法所蘊含的道德價(jia) 值的認同;我們(men) 重視對法治文化的培育和踐行,很重要的是源於(yu) 道德覺悟的提升。道德具有教化作用,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支撐。建設法治文化,必須加強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提升全社會(hui) 思想道德素質,用良好的道德風尚營造全社會(hui) 講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環境。

  用法治引領文化風尚。法律通過強製性方式規範人們(men) 言行、懲罰違法行為(wei) ,引領道德風尚、建設健康文化。建設法治中國,必然要求在落實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建設過程中,同步培育起相應的法治文化。法治隻有上升到文化層麵,成為(wei) 人們(men) 的內(nei) 在修養(yang) 、自覺約束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通過法律的強製力強化道德作用、涵養(yang) 文化價(jia) 值,使法律法規更多體(ti) 現道德理念、人文關(guan) 懷,從(cong) 而引領社會(hui) 文明新風尚,讓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在文化建設中推動法治與(yu) 德治相結合。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hui) 行為(wei) 、調節社會(hui) 關(guan) 係、維護社會(hui) 秩序的作用,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倡導的思想、理念和原則,是為(wei) 社會(hui) 普遍認可的價(jia) 值觀念,是公民道德的基本準則,也是立法執法司法的重要目標。隻有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進程中,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貫通聯動起來,才能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統一。

  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文化氛圍

  法治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法治國家建設的社會(hui) 文化基礎。隻有持之以恒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建設,推動法治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能不斷增強我國法治文化整體(ti) 實力和競爭(zheng) 力。

  弘揚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文化的精髓與(yu) 靈魂。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的建設過程,本質上是通過教育、引導、熏陶和啟迪,使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的過程。建設法治文化,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建立對法治原則的認同,對法治價(jia) 值的尊重,對良法善治的崇尚,將法治熔鑄到內(nei) 心中、根植於(yu) 頭腦中、落實到行為(wei) 上,弘揚法治精神,堅定法治信仰,成為(wei) 法治文化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培育法治觀念。法治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內(nei) 容,自由、平等、公正等價(jia) 值觀與(yu) 法治價(jia) 值觀互相貫通。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文化氛圍,就是要充分發揮法治價(jia) 值觀啟發人、感召人、引導人、規誡人和鼓舞人的強大功能,培育全民法治觀念,推動法治文化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主流文化。

  樹立法治思維。樹立法治思維,就是讓法治文化貫穿國家治理、社會(hui) 治理和公民教育各方麵、全過程,讓法治思維成為(wei) 領導幹部履職履責的內(nei) 在自覺,運用法治思維進行決(jue) 策、采取法治辦法推進工作、運用法律手段解決(jue) 矛盾糾紛,引導廣大群眾(zhong) 樹立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讓法治成為(wei) 全體(ti) 公民的生活方式,讓法治文化在全社會(hui) 落地生根。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3日 11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