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邊疆小康畫卷
新疆民豐(feng) 縣古稱“尼雅”,位於(yu) 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當地生態環境惡劣,人均耕地少,增收渠道單一,貧困發生率高,是扶貧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人行烏(wu) 魯木齊中支以三個(ge) 定點扶貧村為(wei) 重點,堅持政策不變、力度不減,創新扶貧模式,拓展扶貧途徑,以一係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的扶貧奇跡。
駐村工作隊在詳細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後認識到,發展的出路在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為(wei) 使產(chan) 業(ye) 扶貧質量更高、成色更優(you) 、後勁更足,駐村工作隊結合各貧困村實際,因地製宜、因地施策,發展好當地特色養(yang) 殖業(ye) 及林果業(ye) ,提升脫貧質效,鞏固脫貧成果。其中,勞光村駐村工作隊集思廣益,持續優(you) 化“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扶貧模式,培育脫貧動能。駐村工作隊引入新疆豐(feng) 旺牧業(ye) 有限公司,整體(ti) 承租合作社項目,發展雜交構樹、多胎羊等產(chan) 業(ye) ,每年可增加村集體(ti) 收入22萬(wan) 元,82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ye) ,人均月工資達3000元至6000元。
駐村工作隊結合尼雅黑雞回本快、收益有保障等優(you) 勢,積極爭(zheng) 取昆侖(lun) 尼雅公司在雞苗供應、養(yang) 殖指導、屠宰、包裝、冷鏈物流及兜底回購等方麵提供支持,推動當地尼雅黑雞養(yang) 殖逐漸向規模化、市場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針對55歲以上貧困村民勞動能力弱的實際情況,駐村工作隊立足當地得天獨厚的野生胡楊林資源,打造“林下黑雞養(yang) 殖基地”,采用“合作社+貧困戶+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推動黑雞養(yang) 殖由家庭養(yang) 殖轉向集約化養(yang) 殖,引導獲得小額信貸的貧困戶、有資金且自願申請聯合發展的村民抱團發展,在降低整體(ti) 養(yang) 殖成本和經營風險的同時,確保參與(yu) 農(nong) 戶實現穩定增收。據悉,勞光村17名55歲以上貧困村民集中養(yang) 殖尼雅黑雞,其他貧困戶、邊緣戶按照每周至少一天的頻率定期參加養(yang) 殖工作,獲得勞動收入。
在各村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批致富能人,激發了其他村民奮鬥拚搏的精氣神。
在阿奇瑪村,總能看到一個(ge) 樸素而忙碌的身影。天剛蒙蒙亮,村民熱傑普·麥麥提就騎上電瓶車趕往蔬菜大棚,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熱傑普學會(hui) 了林果種植和畜牧養(yang) 殖技術,並由此獲得了不菲的回報。自2016年起,熱傑普種植的核桃單位產(chan) 量就明顯高於(yu) 全村平均水平,單株核桃收入也比其他村民高出一截。科學種植、科學管理讓熱傑普嚐到了農(nong) 業(ye) 科技的甜頭,進一步增強了靠技術致富的信心。今年,他經營的蔬菜大棚已實現收入近兩(liang) 萬(wan) 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通過勞動獲得的才最踏實、最牢靠,我會(hui) 繼續努力,把生活過得更好。”熱傑普·麥麥提堅定地說。如今,建大棚、開夜市、發展多胎羊養(yang) 殖,一係列扶貧項目的落地讓一批想幹的貧困戶找到了施展的平台,一批肯幹的貧困戶實現了“收入節節高”,一批能幹的扶貧帶頭人“先進帶後進”,推動扶貧產(chan) 業(ye) 逐步壯大,讓“靠勤勞致富”成為(wei) 全體(ti) 村民的共識。
如今,曾經荒蕪的沙海裏矗立著一座座現代化廠房、養(yang) 殖大棚和圈養(yang) 基地,“產(chan) 業(ye) 並進”已成為(wei) “沙漠綠洲”的關(guan) 鍵詞。在田埂上、在拱棚裏、在去工廠務工的路上,四處可見村民們(men) 奮鬥的身影,村民的錢包鼓了,幹勁足了,心更甜了。
這些,僅(jin) 僅(jin) 是人行烏(wu) 魯木齊中支以駐村幫扶工作繪就邊疆小康畫卷的一景。近年來,該行擔起金融助力脫貧攻堅責任,不斷增強產(chan) 業(ye) 扶貧的帶貧益貧力量。今年,該行在全疆創新推出“百團服百企”行動,凝聚全疆金融係統合力,做好金融配套服務,提升產(chan) 業(ye) 扶貧質效。該行指導金融機構下沉服務、放權基層、提高效率,對扶貧龍頭企業(ye) 提供“一對一”幫扶,優(you) 先支持帶貧益貧能力強、商業(ye) 可持續性高的扶貧產(chan) 業(ye) 和項目,著力培育和扶持首貸企業(ye) ,確保產(chan) 業(ye) 扶貧貸款增量擴麵,受益貧困人口穩步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南疆四地州產(chan) 業(ye) 扶貧貸款餘(yu) 額達636.6億(yi) 元,同比增長93.5%。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南疆四地州扶貧產(chan) 業(ye) 呈現蓬勃發展、轉型升級的良好局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