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全市“濕粉統一查”行動
央廣網廣州12月2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穗市監)濕粉類食品作為(wei) 一種常見的日常消費食品,深受廣東(dong) 消費者的喜愛,但近年來河源、東(dong) 莞、揭陽等地因食用濕粉類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引起社會(hui) 關(guan) 注。
12月1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按照廣東(dong) 省市場監管局關(guan) 於(yu) “濕粉統一查”行動的工作安排,組織開展今年第三次“濕粉統一查”行動。據悉,此次行動為(wei) 進一步加強濕粉類食品生產(chan) 經營監管工作,督促食品生產(chan) 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ti) 責任,及時發現並消除由於(yu) 濕粉類食品生產(chan) 、流通、銷售供應鏈過長,保存條件不當,超保質期使用等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按照“四個(ge) 最嚴(yan) ”要求,依法從(cong) 嚴(yan) 從(cong) 快查處違法違規行為(wei) ,有效防範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行動中,執法人員分別對食品加工環節的番禺區豐(feng) 鄉(xiang) 味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廠、食品銷售環節的祈福肉菜市場和餐飲環節的潮米果蠔烙餐飲店進行突擊檢查,指導生產(chan) 加工單位統一密封包裝、規範標簽標識、加強清潔消毒,把好生產(chan) 源頭關(guan) ;督促食品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製度、做好散裝食品標識牌、按照規定溫度及條件保存濕粉,全麵規範經營行為(wei) 。
據悉,針對此前行動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市市場監管局立即組織召開全市濕粉類食品生產(chan) 加工單位集體(ti) 約談會(hui) ,指導生產(chan) 加工單位落實整改工作,全方位防控濕米粉食品安全風險。同時,印發《濕粉類產(chan) 品標簽要求》《濕粉類產(chan) 品原料大米驗收及場所清潔消毒管理要求》等,針對椰毒假單胞菌和米酵菌酸的風險,明確對原料碎米驗收和場所清潔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對企業(ye) 配備包裝機、產(chan) 品名稱字號大小及字體(ti) 顏色、生產(chan) 日期標注位置及字體(ti) 高度、標注危害說明等具體(ti) 要求,督促各生產(chan) 加工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ti) 責任,全麵規範生產(chan) 經營行為(wei) 。
截至目前,在食品生產(chan) 環節,全市共對濕粉類食品生產(chan) 加工單位組織突擊檢查92家次,抽檢樣品90批次,不合格0批次,責令改正27家次,責令停產(chan) 4家,立案查處4宗。在食品經營環節,共檢查農(nong) 貿市場超1000家次,檢查濕粉銷售者近3000家次,檢查餐飲服務提供者4200餘(yu) 家次(其中學校食堂超600家次),收繳過期食品25公斤,抽檢樣品48批次,不合格0批次,責令改正6家次,立案查處1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