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我們更有底氣
【光明論壇】
作者:劉坤
近日,美國將中國華為(wei)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製“實體(ti) 名單”,穀歌公司也暫停了與(yu) 華為(wei) 的部分業(ye) 務合作。另據美國發布的“臨(lin) 時通用許可”,為(wei) 期90天內(nei) ,華為(wei) 及其附屬公司可從(cong) 事“特定活動”。
“90天對我們(men) 沒有多大意義(yi) ,我們(men) 已經準備好了。”這是華為(wei) 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給出的回答。在他看來,美國的做法對華為(wei) 的低端產(chan) 品可能有一定影響,但是對華為(wei) 的高端產(chan) 品沒有影響,至少對5G沒有影響。美國的“打壓”,並沒有使華為(wei) 倒下,反而讓其挺直了脊梁。
技術過硬是華為(wei) 最大的底氣,這種底氣離不開科技創新。以芯片研究為(wei) 例,華為(wei) 在吸納全球科技創新成果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尤其是注重在數學、物理等基礎領域加大投入。目前,華為(wei) 在全世界擁有26個(ge) 研發能力中心,擁有由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120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領域的專(zhuan) 家,以及由六萬(wan) 多名各種類型的工程師組成的龐大科研隊伍。正是因為(wei) 創新,“備胎”芯片才有“轉正”的能力,企業(ye) 才有更強的實力、更足的底氣。
底氣來自創新。小到企業(ye) ,大至國家,皆是如此。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創新成績斐然,整體(ti) 實力持續提升,一些突出領域開始進入並跑甚至領跑階段。“天眼”、上海光源、大亞(ya) 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入使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多光子糾纏等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載人航天、深地探測、超級計算等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技術迅速發展成熟,一些大成果、大工程讓人耳熟能詳。
如今,中國的重大科技成果、專(zhuan) 利申請、科研論文呈現“井噴”態勢,創新指數排名不斷上升。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7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
這背後,是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台一係列科技創新及相關(guan) 重大創新領域、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建設一大批創新創業(ye) 引導基金、孵化器;是中國不斷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極大地為(wei) 科研人員鬆綁,為(wei) 科技創新助力,讓以創新為(wei) 首的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是中國不斷推進“放管服”“公平競爭(zheng) ”“減稅降費”等一係列體(ti) 製機製改革釋放的紅利,是中國以政府權力“減法”和財政“緊日子”換取的創新“乘法”。
這背後,是全體(ti) 中國人民的勤奮拚搏;是中國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市場主體(ti) 營造出的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的氛圍環境。
這背後,是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完善知識產(chan) 權法律保護體(ti) 係,讓中外企業(ye) 按照市場商業(ye) 原則和契約精神,實現技術、勞動力、資本等多種要素有效配置,實現互利共贏的努力。
因為(wei) 創新,中國經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持續加速;無人倉(cang) 儲(chu) 、刷臉支付、線上線下一體(ti) 的社區生鮮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新技術、新業(ye) 態加快孕育成長,新動能不斷壯大。創新體(ti) 係完善、創新動力強勁、創新勁頭紅火,讓未來中國經濟保持穩健運行擁有更多底氣。
盡管有不少美國有識之士都很清楚中國創新發展的奧秘,但美國政府依然顛倒黑白,處心積慮地指責中國“強製技術轉讓”“盜竊美國知識產(chan) 權”,並肆無忌憚地伸出魔爪,企圖打壓華為(wei) 、海康威視、大疆等中國創新型企業(ye) 。
隻是,美國政府應該知道,對新興(xing) 技術實施出口管製,在創新的道路上一味給他國“使絆子”,圍堵、封殺他國的科技創新成果,試圖人為(wei) 製造技術壁壘和數字鴻溝,隻會(hui) 損人不利己,注定要自食苦果。
當然,在技術引進和技術外溢過程中,中國獲得了利益,相關(guan) 國家也獲得了利益。這是開放合作、互利互惠的共贏結果。試想,如果沒有來自中國市場的收益,美國的一些高技術企業(ye) 能有現在規模的研發投入嗎?因此,創新競爭(zheng) 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合作共贏。
《光明日報》(2019年05月29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