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援藏 > 資訊

風雪援藏路 真情寫新篇,以先行示範擔當助力察隅經濟社會建設

發布時間:2021-01-06 10:31:00來源: 深圳特區報

  翻過3座4500米以上的雪山,跨越330公裏的行程,崗藏村黨(dang) 安紮西一家人來到了新的家園——上察隅體(ti) 育村竹龍巴易地搬遷點,開啟新一年的生活。

  崗藏村位於(yu) 西藏林芝察隅縣察瓦龍鄉(xiang) ,地處怒江邊坡,耕地麵積少,地質災害頻發,被稱為(wei) “爬”在峽穀懸崖上的村莊。為(wei) 了讓有意願搬遷的群眾(zhong) 走出窮窩、走上致富路,深圳市傾(qing) 力援建竹龍巴易地搬遷項目。2020年12月底,竹龍巴易地搬遷工作順利完成,59戶搬遷群眾(zhong) 住進新家。

  雪域邊關(guan) ,深情厚誼。自1996年開始深圳市參與(yu) 援藏工作,2016年6月,廣東(dong) 省第八批援藏工作安排珠三角7地市對口林芝7縣區,其中深圳市整體(ti) 單一對口支援察隅縣和察隅農(nong) 場。秉承“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理念,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從(cong) 南海之濱奔赴雪域高原,積極投身建設事業(ye) ,以先行示範的特區擔當,助力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譜寫(xie) 新篇章。

  察隅縣上察隅鎮體(ti) 育村竹龍巴組,嶄新整齊的住房即將迎來新的住戶。這些房舍是為(wei) 易地搬遷的326名農(nong) 牧民準備的。

  完善基礎設施,以深圳質量標準打造精品工程

  “夏天大雨有時連下十多天,容易造成塌方,靠近山坡的房屋比較危險,有的人就到田間空地搭帳篷住。”在黨(dang) 安紮西的記憶中,每逢雨季崗藏村村民既擔心山上泥石流,更擔心房子一下滑向怒江穀底,得知竹龍巴易地搬遷項目,他早早就前往打探新家。

  竹龍巴易地搬遷項目總投資5018萬(wan) 元,其中深圳市規劃外自籌援藏資金4800萬(wan) 元,建設內(nei) 容包括住宅、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幼兒(er) 園、牲畜棚及開墾農(nong) 田。

  “我們(men) 去了察瓦龍、古拉之後深有感觸,有限的援藏資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要發揮到最大的效益。”深圳市援藏工作組組長、察隅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常務副縣長劉珍春說,對於(yu) 生產(chan) 生活條件差、一方水土養(yang) 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通過投入援藏資金建設小康村,讓老百姓到生產(chan) 生活資源比較豐(feng) 富的上下察隅一帶安置,既改變了貧瘠落後的麵貌,也把守邊固土和脫貧攻堅有力地結合起來。

  走進竹龍巴易地搬遷點,一幢幢新房整齊排開,家家戶戶大門口統一懸掛國旗。深圳援藏幹部、察隅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副局長範豔坤說,竹龍巴項目通過引進“樣板引路”製度,對關(guan) 鍵部位、薄弱環節的質量進行層層把關(guan) ,樣板房驗收合格後才展開大麵積施工,援藏工程更要體(ti) 現深圳質量深圳標準,著力打造精品工程。

  嚴(yan) 抓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脫貧攻堅基石。據了解,2020年深圳援藏工作組在察隅縣幫扶實施的8個(ge) 援建項目,遍及全縣4個(ge) 鄉(xiang) 鎮8個(ge) 村莊,涉及易地搬遷、小康村建設、市政道路建設、衛生院建設以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廠建設等內(nei) 容,全部按期建設完成。下一步,深圳援藏工作組將繼續推進小康村建設和易地搬遷項目建設,讓更多的村莊成為(wei) “竹龍巴”,提升當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

  聚焦民生幫扶,以深圳優(you) 勢資源提升醫教水平

  深圳市兒(er) 童醫院心外科專(zhuan) 家到西藏察隅縣開展兒(er) 童先天性心髒病篩查複診救助公益活動。

  “感謝深圳醫生!”得益於(yu) “深圳獅愛情係高原”公益活動,64歲的藏族民眾(zhong) 鄭剛在家門口接受深圳眼科專(zhuan) 家義(yi) 診、完成白內(nei) 障手術,重見光明。

  “針對高原地區常見病、多發病,我們(men) 從(cong) 人才支援、察隅縣人民醫院建設、醫療設施設備投入等方麵著手,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就醫難問題。”深圳援藏幹部、察隅縣衛健委副主任劉鎮平表示,察隅縣紫外線強烈導致眼疾高發,且當地醫院沒有眼科,一年多來,工作組聯手深圳獅子會(hui) 兩(liang) 次組織深圳眼科專(zhuan) 家,赴察隅開展眼疾篩查,為(wei) 當地老百姓送上深圳愛心。

  醫療是民生之需。2020年底,由深圳市援建的察隅縣新人民醫院完成了門急診、住院病房、手術室、輔助科室等搬遷,開始試運營。新醫院設置了內(nei) 科、外科、婦科、兒(er) 科、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以及核酸檢測實驗室,科室配備齊全,是目前西藏自治區規模最大、設備設施最全、醫療條件最好的縣級醫院之一。

  深圳援藏醫療隊隊長、察隅縣人民醫院院長王甘露介紹,察隅縣地廣人稀,醫療資源緊缺分散,老百姓看病就醫非常不便。為(wei) 此,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集團)幫助察隅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級乙等醫院,並以信息化為(wei) 切入點,依托智慧醫療平台和遠程互聯網平台,打造“察隅村醫務室-鄉(xiang) 鎮衛生院-察隅縣人民醫院-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三級遠程會(hui) 診信息化平台,讓老百姓在察隅就能享受深圳的優(you) 質醫療資源。

  教育也是民生大事,關(guan) 乎察隅未來。圍繞教育援藏,深圳援藏工作組先後選拔深圳骨幹教師、大學生誌願者到察隅縣學校支教,開展名校結對幫扶活動,舉(ju) 辦柔性人才入校教研活動,邀請來自深圳市和西安市的6批共計33人的學科名師到察隅蹲點教研,不斷提升當地教學教研水平。

  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變“輸血”為(wei) “造血”增強內(nei) 生動力

  援藏工作組積極推進獼猴桃“有機食品”認證工作,並協調拓寬獼猴桃市場銷售渠道。如今的獼猴桃產(chan) 業(ye) 園果實豐(feng) 滿產(chan) 量大增,參與(yu) 種植的當地僜人也因此走上致富路。

  “雪域高原獼猴桃,冰清玉潔好味道。”2020年12月25日下午,僜人姑娘阿珍帶著自家種植的獼猴桃,走進深圳海吉星消費扶貧中心市民中心旗艦店進行推介。

  阿珍來自察隅縣下察隅鎮夏尼村,村裏原本多種植玉米,收入欠佳。深圳援藏工作組實地調研後發現,下察隅海拔較低,日照時間長,適合獼猴桃種植,於(yu) 是助力當地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阿珍說,家裏將40畝(mu) 玉米地改種成獼猴桃,“前年收入了10萬(wan) 元,今年雨水多,但也有5萬(wan) 元的進賬。”

  在深圳資金技術幫扶下,目前下察隅已規範種植獼猴桃2300多畝(mu) ,去年產(chan) 量達到60萬(wan) 斤。工作組還積極搭建銷售平台,拓寬銷售渠道,讓察隅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如今察隅獼猴桃已成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茶葉是察隅縣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的新產(chan) 業(ye) 。察隅縣現種植茶葉1.2萬(wan) 畝(mu) ,打造茶葉種植基地34個(ge) ,但由於(yu) 茶產(chan) 業(ye) 剛起步,缺乏茶葉種植、管護及製茶技術人員。為(wei) 此,深圳援藏工作組積極與(yu) 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等科研院校聯係尋求技術合作和人才培養(yang) 支撐。2020年10月,察隅縣首屆茶葉高級技能人才培訓班順利開班,為(wei) 當地培訓了20多名茶葉製作師。

  發展產(chan) 業(ye) 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為(wei) 幫助察隅縣鞏固脫貧成果,深圳援藏工作組聚焦特色農(nong) 牧業(ye) 、旅遊業(ye) 和水電能源業(ye) 三大產(chan) 業(ye) ,不斷在技術支持、人才培養(yang) 、市場培育以及完善產(chan) 業(ye) 鏈等方麵發力,推動援藏工作從(cong) “輸血”逐步向“造血”轉變。

  援藏工作組與(yu) 察隅縣共同進行察隅縣汽修市場的運營與(yu) 招商,目前已有10家汽車修理廠家入駐營運。

  弘揚深圳精神,迎難而上踐行特區使命擔當

  進藏為(wei) 什麽(me) 、在藏幹什麽(me) 、離藏留什麽(me) ?這是每一位深圳援藏幹部必須麵對的三個(ge) 問題。

  “我就是個(ge) 搞工程的人,越艱苦的地方,越需要我們(men) 辦點實事。”作為(wei) 援藏工程項目建設的負責人,範豔坤深知責任重大,為(wei) 了把民生工程辦成暖心工程,他時常冒著大雪封山、路麵塌方的風險,翻山越嶺調研項目建設。去年4月,範豔坤等前往竹瓦根鎮嘎達村調研,途經益秀拉山時遇到雪崩,在高寒缺氧環境中被困3個(ge) 多小時;在察瓦龍鄉(xiang) 處尼村,他們(men) 途經在建橋梁,隻能踩著橋體(ti) 鋼梁緩緩前行,橋底下怒江咆哮令人腿腳發軟……

  “深圳門巴(醫生)來了!”每次下鄉(xiang) 義(yi) 診,援藏醫療隊總是受到當地群眾(zhong) 熱烈歡迎。為(wei) 解決(jue) 地處偏遠的農(nong) 牧民看病難問題,王甘露帶上藥箱,騎著摩托車,時常穿梭在掛壁公路,深入偏遠村落為(wei) 村民義(yi) 診看病。他說:“深圳人心係邊疆,就是想將深圳情誼帶到察隅,實實在在為(wei) 當地老百姓做點事。”

  “來了就是察隅人,來了代表深圳人”,氣候複雜多變,生活條件艱苦,阻擋不了深圳援藏幹部人才的步伐,他們(men) 帶著熱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用腳丈量察隅每個(ge) 鄉(xiang) 鎮,用心體(ti) 會(hui) 察隅社情民意,盡心盡責推進援藏工作。短短一年多時間,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人員都已變得皮膚黝黑,臉上呈現高原紅,如同藏族同胞模樣。

  “深圳援藏幹部給我們(men)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men) 思想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紮實,工作態度認真負責,為(wei) 加快察隅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形成了榜樣和示範效應。”察隅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杜元文說。

  風雪援藏路,點滴見“深”情。在這片“西藏小江南”的土地上,深圳援藏幹部人才前赴後繼,不斷點燃激情與(yu) 夢想,踐行特區使命與(yu) 擔當,為(wei) 建設幸福察隅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