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組團式”援藏 “雪域江南”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裏,心內(nei) 科醫生普布紮西為(wei) 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這項手術對於(yu) 林芝市是實現‘由無到有’的過程,以急性心梗為(wei) 例,此前對於(yu) 急性心梗隻能進行保守治療,如今患者從(cong) 進入醫院大門到搶救成功,最快隻需要18分鍾”,普布紮西對記者說。
圖為(wei) 2020年12月21日,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內(nei) 的牆麵上張貼著“廣東(dong) 省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援藏隊與(yu) 林芝市人民醫院結對幫扶關(guan) 係公示表”。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記者近日走訪素有“雪域江南”之稱的林芝的醫療機構,發現林芝市正在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ti) 係。其中,經過50多年的發展,林芝市人民醫院已從(cong) 一個(ge) 門診部發展為(wei) 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林芝市人民醫院院長王晟稱,該院實現心血管診療全覆蓋;取得中國胸痛中心總部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完成初級腦卒中中心建設等,一些在外地就醫的患者紛紛返回治療。
圖為(wei) 2020年12月22日拍攝的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外景。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想要提高林芝市醫療的整體(ti) 水平,不能局限於(yu) “援物”式配備手術器械和條件,必須要從(cong) 根上“治”起,打造出一支屬於(yu) 林芝的先進醫療隊伍。
廣東(dong) 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5年來,選派數百名醫護人員通過多種方式幫扶林芝衛生健康係統,如藏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等,並結合林芝醫療實際,引入先進管理方法、技能和理念,增強現代醫院管理能力。
圖為(wei) 2020年12月22日,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裏,心內(nei) 科醫生普布紮西(左二)為(wei) 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前幾批醫療隊員的幫扶提升醫院醫療水平,當地民眾(zhong) 的就醫意識也獲得提高。”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危產(chan) 科的護師萬(wan) 靜,主要負責協助林芝市建設危重孕產(chan) 婦救治中心和危重兒(er) 童新生兒(er) 救治中心。她從(cong) 重症產(chan) 婦護理技能和思維能力等方麵,對當地婦產(chan) 科醫護人員進行係統培訓和知識宣講。
“‘援藏為(wei) 什麽(me) 、在藏幹什麽(me) ,離藏留什麽(me) ’是我當初來時要思考的問題。”王春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他在林芝負責提升當地重症護理能力,未來將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係統理論培訓,例如規範搶救中心用品的核對步驟。
王晟稱,該院醫生已可單獨完成婦科腫瘤手術、心血管介入治療手術、腹膜透析術等,多個(ge) 領域實現“零”突破。
圖為(wei) 2020年12月22日,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裏,心內(nei) 科醫生普布紮西(左一)為(wei) 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後,向患者家屬介紹手術情況。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墨脫縣地處雅魯藏布地質斷裂帶,因交通條件差,外出就醫不便。為(wei) 了改善墨脫縣民眾(zhong) 就醫環境,廣東(dong) 省援藏工作隊支援專(zhuan) 家組織培訓班,幫助縣級醫院醫護人員獲得國際認證的急救資格證,為(wei) 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急救醫護隊伍。
波密縣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頻發,民眾(zhong) 就醫路途遙遠。以往遇到急危重症,從(cong) 波密縣城到林芝市人民醫院最少要4個(ge) 半小時,建立全縣急救醫療體(ti) 係迫在眉睫。為(wei) 實現對口幫扶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廣東(dong) 省援藏工作隊推動廣州與(yu) 波密的醫院合作。目前3名波密縣人民醫院的醫療人員經過在廣州的培訓後,均能獨立開展工作,為(wei) 當地創傷(shang) 救治提供保障。
王晟介紹,援藏專(zhuan) 家通過多種幫扶帶教方式,加強對本地醫務人員的培養(yang) ,目前林芝市人民醫院已培養(yang) 高級職稱學科帶頭人26名;將進一步探索師帶徒、研究生教育等,與(yu) 大學建立穩定的培訓機製;提升本地人才的自主科研創新能力,帶領本地學員申報科研課題,培養(yang) 科學研究素養(yang) 。
截至目前,林芝市2015年至2019年,每千人擁有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數從(cong) 4.5增至5.82,本地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1314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成效顯著 西藏已實現371種“大病”不出區
自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援藏醫護人員不僅積極開展疾病救治,而且更加重視西藏本地人才的培養模式,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父帶徒弟,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詳細] -
“組團式”援藏、援疆,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顧瑩蘇介紹,“十三五”期間,支援新疆的各省市累計選派了高水平的醫療人才4批777人,2020年達到147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