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援藏 > 資訊

遼寧鞍山幫扶西藏巴青縣提升醫療水平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辦好民生實事(11))

發布時間:2021-08-10 11:25: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遼寧鞍山幫扶西藏巴青縣,助力當地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整合各級醫療機構資源,組建醫療衛生集團;提升醫院軟硬件水平,改善就醫環境,組織人員輪崗交流;持續派出醫療專(zhuan) 技人員,加強對當地醫生的業(ye) 務指導,為(wei) 巴青縣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巴青縣人民醫院的CT室外,巴宗正在等候治療。這段時間,她身體(ti) 不適,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巴青縣人民醫院檢查。

  “幾年前,巴青的醫療水平相對比較落後。”遼寧省鞍山市援藏幹部、巴青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董正威說,“在援藏力量的支持下,縣醫療衛生係統從(cong) 組織架構到人員力量提升都很大,已經能較好地滿足群眾(zhong) 的需求。”

  建設醫療衛生集團

  推動落實績效改革

  一年多前,很多巴青縣的病人更願意去外地求醫問藥。

  董正威剛來到巴青時,便得知自己要分管全縣的醫療改革工作,讓群眾(zhong) 能在家門口享受到滿意的醫療服務。“盡管知道工作難度大,但作為(wei) 援藏幹部,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是我的責任。”董正威說。

  於(yu) 是,董正威帶著鞍山援藏幹部們(men) 開始了調研。他和援藏幹部走訪了巴青縣人民醫院和每一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在調研中,董正威等人不但對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找到了巴青縣醫療衛生係統較為(wei) 落後的症結——缺乏績效激勵。

  “幹多幹少一個(ge) 樣,技術好壞一個(ge) 樣,大家自然沒有心思研究技術,提高業(ye) 務水平。”董正威說,“解決(jue) 之道是建設醫療衛生集團,拉開績效分配差距,調動全縣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

  為(wei) 了解決(jue) 問題,董正威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協調各個(ge) 部門逐個(ge) 解決(jue) 醫療改革遇到的困難。“醫療衛生集團沒有增加人員編製和財政資金投入,而是依托援藏的人員和資金,把人員和經費進行重新調配,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董正威說。

  經過多部門協調,巴青縣成功整合多個(ge) 單位,組建巴青縣醫療衛生集團,集中調配人力物力。“把全縣醫療資源‘攥成一個(ge) 拳頭’,向薄弱處發力。像疫苗接種、流行病防治等重點任務,我們(men) 都協調各鄉(xiang) 鎮和縣醫院人員,集中力量逐個(ge) 解決(jue) 問題。”鞍山援藏幹部、巴青縣人民醫院院長祝元豐(feng) 說。

  【專(zhuan) 家點評】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苗豔青:巴青縣組建醫療衛生集團,有利於(yu) 集中調配人力物力,盤活現有醫療資源,彌補醫療資源不足的短板,也能更好地滿足群眾(zhong) 就醫需求,應對各項公共衛生任務。同時,當地還充分利用援藏醫療隊的優(you) 勢,吸收先進的管理製度和經驗,比如引入激勵機製,有利於(yu) 快速提升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改善醫院硬件條件

  組織醫療人員交流

  回憶起剛剛抵達巴青縣人民醫院時的場景,董正威依然印象深刻——醫院隻能做一些簡單的血常規檢查,連最基本的CT室都沒有。

  如今,再走進巴青縣人民醫院的急診中心,環境變得非常整潔,醫療水平已經能應對大多數病情。一些優(you) 秀的鄉(xiang) 鎮醫療衛生人員實現和縣醫院的人員流動和輪崗,解決(jue) 了縣人民醫院的人員短缺問題。此外,因為(wei) 落實績效改革,很多醫生學習(xi) 和工作的勁頭都比原來更充足,掌握了更紮實的業(ye) 務能力。

  縣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各鄉(xiang) 鎮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也提上了日程。在施行標準化衛生院建設的初期,巴青縣巴青鄉(xiang) 衛生院院長達吉措一度也打起退堂鼓——“鄉(xiang) 衛生院人員少、技術能力薄弱,要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真正提上來,得費多大勁兒(er) ?”

  為(wei) 了打消他的顧慮,董正威多次下鄉(xiang) ,向他講述建設醫療集團的好處以及縣裏推進工作的決(jue) 心。在董正威的努力下,達吉措最終願意勸說鄉(xiang) 鎮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參與(yu) 輪崗交流。

  縣醫院和鄉(xiang) 鎮衛生院之間持續的人員交流,幫助衛生院的醫療衛生人員學到了一些新本事,而開展績效改革以後,衛生院的工作人員積極性與(yu) 日俱增。大家工作之餘(yu) ,經常認真討論醫療技術,分享最新的學習(xi) 成果,都感到收獲滿滿。目前,巴青鄉(xiang) 衛生院已經具備了轄區內(nei) 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居民健康保健、疾病預防等工作能力,並負責居民家庭衛生服務工作。

  【專(zhuan) 家點評】苗豔青:縣醫院和鄉(xiang) 鎮衛生院分別是縣和鄉(xiang) 醫療力量的關(guan) 鍵。巴青縣提升縣醫院和鄉(xiang) 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抓住了牛鼻子。對於(yu) 醫療水平相對落後的地區,一方麵要補足硬件設施,配齊關(guan) 鍵的醫療設備並配齊人員;另一方麵,硬件有了,還得提升軟件。比如,巴青縣利用援藏醫療隊的技術和管理優(you) 勢,培養(yang) 出合格的醫務人員,打破縣醫院和鄉(xiang) 鎮衛生院人員交流的障礙,讓鄉(xiang) 鎮醫生獲得更多的學習(xi) 與(yu) 實踐機會(hui) ,有助於(yu)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援藏醫生加強指導

  當地醫生提升本領

  除了依靠體(ti) 製機製改革激發內(nei) 生動力,一批鞍山援藏醫生的“傳(chuan) 幫帶”對巴青醫療衛生事業(ye) 的發展進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按照規劃,鞍山市對巴青縣派遣的醫療援藏專(zhuan) 技人員隻有兩(liang) 名。在董正威的溝通下,鞍山市加大了選派醫療援藏人員的力度,兩(liang) 年間先後選派16名專(zhuan) 技人員組成鞍山市“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隊,到巴青縣開展工作。

  劉常青醫生就是其中的一員。去年7月,巴青縣人民醫院急診來了一家三口,他們(men) 都是肉毒杆菌中毒的患者。當時,患者頻繁嘔吐,神誌不清,劉常青和援藏醫療隊值班的同事們(men) 都投入了搶救工作。在崗的醫護人員積極配合,最終成功將病人救了回來。

  “搶救結束,我們(men) 援藏醫生和本地醫生開會(hui) ,複盤了全過程,也借機為(wei) 本地醫生講解急救知識,分析一些常見的醫療問題。”劉常青說。

  在這樣一次次的實踐教學中,很多本地青年醫生成長起來。除了援藏醫生和院領導,巴青縣幾乎所有醫生都是90後。“臨(lin) 床經驗不足、書(shu) 本上學到的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hui) 貫通到臨(lin) 床實踐當中是普遍現象。”劉常青說。

  措姆是一名青年醫生,以前很少有獨立主刀的機會(hui) ,但在援藏醫生的指導下,他現在已經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手術了。每周一三五,巴青縣人民醫院開展大查房,劉常青和措姆常常搭班前往。措姆遇到不會(hui) 處理的疑難病例,就同劉常青一起討論。劉常青也會(hui) 針對措姆的問題,進行授課和實踐操作培訓。

  “離家數千裏,我們(men) 最大的獲得感就是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來健康。接下來,我們(men) 將進一步鞏固醫療改革取得的成果,保障群眾(zhong) 醫療服務的長期改善。”董正威說。

  【專(zhuan) 家點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jun) :援藏醫療隊一方麵要將核心技術教會(hui) 當地醫務人員;另一方麵,要將先進的管理製度、現代醫療服務理念帶給當地。通過年複一年的努力,援藏醫療隊要為(wei) 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專(zhuan) 家醫療隊。

  (專(zhuan) 家點評由本報記者申少鐵整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