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援藏 > 資訊

他們已經近一年沒有回過家了,才放下行李就又上了“前線”――21名天津援藏醫生的“請戰”

發布時間:2022-01-17 14:47:00來源: 新華社

  “我們(men) 援藏醫療隊身為(wei) 天津派出的白衣戰士,剛從(cong) 西藏回到天津休假,看到天津疫情,內(nei) 心焦急,迫切願以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加入抗疫隊伍,為(wei) 家鄉(xiang) 抗擊疫情和醫療救治貢獻自己的力量……請領導批準!天津必勝!”1月12日,這封“請戰書(shu) ”上,簽下了21個(ge) 名字。

  “請戰”4天前,1月8日,天津醫科大學醫政醫管處處長宋振強剛剛抵津休假。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天津市河東(dong) 區團結北裏社區核酸檢測點緊張忙碌著。

  按壓泵頭擠出消毒液,全手消毒,接過一旁工作人員遞來的棉簽,進行咽拭子樣本采集……這樣的動作,他一天進行了數百次。

  一周以前,奧密克戎突襲天津。天津迅速行動,自1月9日起,已經開展多輪次全市全員核酸篩查。

  看著醫務人員戰鬥在抗疫一線,宋振強非常焦急:“對於(yu) 醫生來說,抗疫前線就是我們(men) 的戰場,我們(men) 責無旁貸。”作為(wei) 從(cong) 天津派出的第九批援藏醫生中的一員,他已經近一年沒有回過家了。和他一樣的還有其他20名返津休息的第九批援藏醫生們(men) 。

  從(cong) 青藏高原回到渤海之濱,每一位隊員都處在醉氧、血壓變化、皮膚過敏等狀態下――嗜睡、乏力、心動過速……雖然有種種身體(ti) 不適,但群聊中,卻是滿滿的請戰信息。

  “有沒有什麽(me) 機會(hui) 能夠讓我們(men) 參與(yu) 到防疫工作中?”“這是我們(men) 的責任,我們(men) 肯定是要參與(yu) 的!”群裏大家一拍即合:不再等了,馬上行動!

  12日上午,一封21位援藏醫生簽字的請戰書(shu) 發往了天津市東(dong) 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下午6時,在接到調度指令後,醫療隊員不到一個(ge) 小時就抵達了位於(yu) 河東(dong) 區的多個(ge) 核酸采樣點位。

  馬穎是天津市眼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在第二次全員核酸檢測篩查中,她負責的是河東(dong) 區大王莊街道一處點位的核酸檢測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大爺給我們(men) 送來了熱水袋和坐墊,還在點位上陪我們(men) 堅持了很久。”她說,天氣寒冷,手幾乎凍僵,居民們(men) 從(cong) 家裏帶來了熱水袋,讓她心裏暖洋洋的。

  “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人民有需要時,我有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是驅動自己想積極參與(yu) 的一個(ge) 重要原因。”15日,天津啟動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篩查,馬穎再一次堅守在了檢測現場。

  和馬穎一樣,天津市人民醫院醫生侯文廣也提前結束休假,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我在西藏時就負責所在醫院的核酸檢測和送檢工作,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

  侯文廣前往的德元裏社區有很多老舊小區,有數百人因一些特殊原因無法自行前往核酸檢測點位,需要上門進行檢測。“小區和小區之間也比較遠,我們(men) 需要穿著防護服走大概20分鍾才能到,而且大部分樓棟沒有電梯,上下樓都需要步行。”

  “我們(men) 去到一戶老人家中的時候已經快12點了,但是這位老人一直沒有休息,還在等著檢測人員上門。家屬還給我們(men) 拿了保暖的一些物品,居民們(men) 的這些舉(ju) 動讓我覺得很暖心。”侯文廣說。

  雖然在西藏的時候就對核酸檢測工作非常熟悉,但侯文廣覺得,這次疫情防控依然有新的感受:“奧密克戎病毒傳(chuan) 染性強、傳(chuan) 播速度快,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誌願者和熱心居民,每個(ge) 人都在不辭辛勞地付出,感覺所有人都擰成了一股繩,勁兒(er) 都使到了一塊兒(er) 。”

  從(cong) 12日晚開始,21名醫療隊員在被分配到的8個(ge) 小區的核酸采樣點位全程參與(yu) 了天津市第二、三輪全員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這期間,醫療隊員直麵嚴(yan) 寒,連夜奮戰,共采集核酸檢測樣本6000餘(yu) 人份,收集轉運采樣管、協助登記4000餘(yu) 人次。

  “隻要有需要,我們(men) 就會(hui) 繼續堅守在防疫的第一線!”宋振強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