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在察瓦龍有新發現 累積蛺蝶刷新西藏蝴蝶分布記錄
累積蛺蝶。圖由達娃拍攝
5月4日,西藏蝶類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及蝶類誌編研項目組成員在藏東(dong) 南察瓦龍采集到的各類昆蟲中,發現了一種不尋常的蝴蝶。經鑒定,該蝴蝶為(wei) 累積蛺蝶。據悉,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國內(nei) 外文獻均沒有記錄累積蛺蝶在西藏的分布,可以確定為(wei) 西藏新分布種。
蝶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和其寄主植物,以及與(yu) 生態環境、氣候等因素,相互依存、協同演化的密切關(guan) 係。作為(wei) 昆蟲種類中重要的一類物種,蝶類在不同的生態係統中起著重要作用。
西藏地域遼闊,氣候、植被自東(dong) 南到西北隨著海拔的變化而遞變。在這錯綜複雜的生態係統內(nei) ,蘊藏著極為(wei) 豐(feng) 富的昆蟲資源,因而就有了“天然博物館”的美譽。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介紹,曆史上英國人曾入西藏采集了一些昆蟲標本。新中國成立後,自治區科研院所和全國的高校、各級科研院所對西藏進行了多次專(zhuan) 項和普查形式的科學考察,填補了許多空白,極大推動了西藏昆蟲事業(ye) 的發展。但作為(wei) 昆蟲重要的組成部分,蝶類一直以來沒有進行過有效的係統研究和整理分類。
“在自治區科技廳的支持下,項目組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進行了大量的野外調查、整理工作,查閱了大量的中外文獻和報道,整理出來了《西藏蝶類名錄》。第一次全麵、係統整理出西藏分布5科208屬567種蝶類名錄。”西藏蝶類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及蝶類誌編研項目主持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分隊隊長達娃介紹。
5月4日,科考還在繼續。從(cong) 墨脫到察瓦龍,一路上的收獲隨著時間推移而累加,對於(yu)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農(nong) 牧昆蟲科考分隊春季野外科考隊的成員們(men) 來說,所能期待的也越來越多了。
而這一天的發現,或許對於(yu) 西藏蝶類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及蝶類誌編研有了更大的意義(yi) 。因為(wei) ,項目組成員在藏東(dong) 南察瓦龍采集到的各類昆蟲中,發現了一種不尋常的蝴蝶。
經鑒定,該蝴蝶為(wei) 累積蛺蝶。“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國內(nei) 外文獻均沒有記錄累積蛺蝶在西藏的分布,可以確定為(wei) 西藏新分布種。”達娃說,“同時還發現了一些其他昆蟲。不過這還需回到實驗室才能完成鑒定,進而作出是否為(wei) 新種的結論。”
對於(yu) 這一發現,達娃喜出望外。他表示:“西藏蝶類的新分布種的發現,意義(yi) 重大。不僅(jin) 僅(jin) 為(wei) 物種的發現新分布,同時對西藏生物多樣性和蝶類對西藏氣候變化、生態係統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難得的觀測變化之材料。我們(men) 相信,隨著野外科學考察的深入,必將有更多的新發現,為(wei) 人類認識西藏的自然環境和物種的多樣性提供依據。”
當看到累積蛺蝶所在生境很完整時,科考隊一行非常開心。不過,擔心也隨之而來。他們(men) 擔心萬(wan) 一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對生態造成破壞。“希望,有一天這裏能成為(wei) 保護區,讓生物多樣性得到更加有利的保護。”這是達娃的心聲,也是當地老百姓的心聲。
一路科考,也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鼎力相助。“工作時,老百姓們(men) 都會(hui) 來幫忙,這讓我們(men) 越發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yi) 。”達娃說,“和當地老百姓交流過程中,我發現他們(men) 非常注重環保,也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鄉(xiang) 有一個(ge) 保護區,做更多有意義(yi) 的事兒(er)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加強青藏高原環境保護力度守護好世界最後一方淨土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極”之稱,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麵積260萬平方公裏。青藏高原雄踞亞洲大陸,其地質、地形、氣候、生物等呈多樣分布。 [詳細] -
科學家發現亞洲最古老沙雞化石 揭示600萬年前青藏高原生態
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團隊在臨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層發現一件距今約600萬至900萬年的沙雞化石。[詳細] -
科學家首次係統測得可可西裏主要湖泊水深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裏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係統科學考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