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消除白色汙染,我國再次明確時間表

發布時間:2020-06-01 08:31:00來源: 科技日報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製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chan) 品得到推廣;

  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chan) 、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製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ti) 係基本形成,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製。

  近日,北京市場監管局重點在農(nong) 貿市場、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場所,開展為(wei) 期3個(ge) 月的塑料袋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對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及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予以查處。

  無獨有偶。海南省計劃從(cong) 4月1日起,花8個(ge) 月的時間,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ye) 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wei) 12月1日全省正式全麵“禁塑”打好基礎。

  2020年,對很多塑料製品而言將是“生死線”。到2020年底,我國將禁止生產(chan) 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chan)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chan) 品。

  針對當前塑料製品帶來的“白色汙染”,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麵均出台了一攬子新政。先是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譽為(wei) 2008年“限塑令”的升級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時間表;隨後,國家發改委又出台了《禁止、限製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製品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禁塑目錄》);將於(yu) 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則規定,未遵守國家有關(guan) 禁止、限製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wan) 至十萬(wan) 元的罰款。

  從(cong) “限塑”到強化“禁限”到細化法律責任,我國對塑料汙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進中。

  著眼於(yu) 塑料製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國現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chan) 國與(yu) 消費國。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生產(chan) 生活方式轉變和新興(xing) 業(ye) 態發展,塑料製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持續上升。

  由於(yu) 絕大部分廢棄塑料回收利潤低,99%的快遞廢棄塑料會(hui) 被混入生活垃圾中,最終被焚燒或填埋。《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chan) 生特征與(yu) 管理現狀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快遞行業(ye) 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wan) 噸。塑料包裝廢棄物中,僅(jin) 1.77萬(wan) 噸會(hui) 被再生利用。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hui) 塑料循環分會(hui) 秘書(shu) 長蔣南青表示,塑料包裝最大的問題是用完就被扔掉,沒有被當作資源性產(chan) 品回收使用,生命周期非常短。與(yu) 之前相比,《意見》的一大亮點在於(yu) ,著眼於(yu) 整體(ti) 塑料循環產(chan) 業(ye) 鏈的構建,提出構建塑料回收管理體(ti) 係和步驟,從(cong) 不同層麵上發力,比如規範企業(ye) 的生產(chan) ,健全垃圾回收體(ti) 係等。配套的監管、政策和科技研發方麵也有了比較全麵的體(ti) 係規劃。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與(yu) 以往塑料汙染治理的相關(guan) 政策相比,《意見》具有係統性、協同性和有序性。不同於(yu) 以往政策僅(jin) 對個(ge) 別環節、個(ge) 別領域做出規範,《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基本涵蓋了塑料製品生產(chan) 、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體(ti) 現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係統性和整體(ti) 性,有利於(yu) 建立形成治理塑料汙染的長效機製。

  “升級版‘限塑令’主要針對的是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對環境的危害,促進塑料製品的易回收、可循環、減量化。”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hui) 塑料循環分會(hui) 會(hui) 長、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yu) 以往不同的是,《意見》還明確設置了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今年開始,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製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chan) 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chan) 、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製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ti) 係基本形成,替代產(chan) 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製。

  杜歡政說,《固廢法》根據我國當前固體(ti) 廢物處置現狀,針對違反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禁限”的行為(wei) ,規定了具體(ti) 的法律責任以及罰款金額。這是對“禁限”行為(wei) 的規範,細化法律責任,使得處罰有法可依,執法更具可操作性。

  源頭減量與(yu) 末端分類、回收並重

  《意見》對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都提出了禁止、限製使用的具體(ti) 範圍和時間表。比如禁止生產(chan) 和銷售厚度小於(yu) 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yu) 0.01毫米的聚乙烯農(nong) 用地膜。

  隨後,《禁塑目錄》提出了更為(wei) 詳細的品種、使用範圍等規定,並要求目錄涉及品類的細化標準將根據實施情況動態調整。

  零廢棄聯盟政策顧問毛達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解決(jue) 塑料汙染,光靠分類、回收是不夠的,必須有源頭減量措施。《意見》明確禁止、限製一部分塑料產(chan) 品,從(cong) 源頭上阻斷這些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這有利於(yu) 減輕末端塑料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壓力。

  毛達指出,納入《禁塑目錄》的塑料製品,主要是國內(nei) 使用量大、汙染較為(wei) 嚴(yan) 重以及前期有減量經驗的塑料製品,比如2019年7月開始,上海在賓館限製使用的“六小件”等。

  此外,《禁塑目錄》製定時,也參考了國際“禁塑”的相關(guan) 規定。2019年5月,歐盟版“禁塑令”正式生效,規定到2021年將禁止使用有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產(chan) 品,其中包括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棉簽等,成員國要在2029年之前實現回收90%飲料瓶。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和棉簽等也被列入《禁塑目錄》。

  孟瑋說,綠色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意見》,我國遵循“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創新引領、科技支撐,多元參與(yu) 、社會(hui) 共治”的原則,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可降解塑料產(chan) 業(ye) 仍麵臨(lin) 不少瓶頸

  《意見》明確指出,推廣使用可降解購物袋、可降解包裝膜(袋),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產(chan) 品;加強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chan) 品研發;加大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開展可降解地膜等技術驗證和產(chan) 品遴選等。

  可降解塑料也是今年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關(guan) 心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功能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藍閩波指出,《意見》發布後亟須研發大量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及製品,建議完善相關(guan) 可生物降解評價(jia) 機製及產(chan) 品標準。同時,結合《禁塑目錄》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研製計量可溯源塑料標準品等。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說,現階段我國生物可降解材料產(chan) 業(ye) 還麵臨(lin) 不少瓶頸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產(chan) 技術不夠成熟,還未形成規模化生產(chan) ,相對於(yu) 傳(chuan) 統塑料而言,成本較高,限製了其推廣應用。

  杜歡政指出,市場上可降解塑料的品種非常多,需要建立相關(guan) 評價(jia) 標準、認證體(ti) 係,對可降解的認定進行規範。在推廣應用方麵,還需從(cong) 產(chan) 品適用條件、生產(chan) 能力等方麵建立起一套可降解塑料生產(chan) 、銷售、使用、回收的新體(ti) 係,才能滿足《意見》規定的要求。

  毛達說,目前,尚未完全禁止普通塑料袋的使用。如果部分居民使用了可降解袋,但其他人不用,可降解塑料袋和不可降解塑料袋混雜在一起進入堆肥場,難以區分,也達不到降解的效果。

  為(wei) 此,毛達建議,應該明確限製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範圍和適用級別。例如,與(yu) 食物接觸的包裝物,裝廚餘(yu) 垃圾的塑料袋,較適宜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回收時不易混入傳(chuan) 統塑料垃圾的特殊場合,也可優(you) 先考慮使用可降解塑料,如大型賽事活動中提供的茶包、咖啡膠囊、快餐盒等。而對於(yu) 電商、快遞等行業(ye) ,大規模使用可降解材料的難度較大,為(wei) 此應更多關(guan) 注包裝製品的可重複使用性,以降低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強度。

  “消除白色汙染,一次性塑料的減量、塑料的可循環利用、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三方應齊頭並進。”杜歡政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態優先,綠了黃河岸

    習近平總書記5月12日在山西考察時所作的重要講話,在各地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黃河托克托縣段全長37.5公裏,既是沿黃一帶的生態脆弱區,也是沿黃生態走廊建設的重點區域。[詳細]
  • 廣西探索實施 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製度

    廣西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曹伯翔日前表示,將設立4個跨區域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作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派出機構,駐市開展生態環境監察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詳細]
  • 河北開展“四亂”清理 河湖麵貌逐漸靚起來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0年河北省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2019年以來,河北省堅持“清、治、補、管”並重,集中整治河湖突出問題,大力開展河湖“四亂”清理,全省河湖麵貌逐漸靚起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