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氣象服務為高原藏雪茶“鋪就”生態致富路
從(cong)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往東(dong) ,翻越海拔4453米的莫壩東(dong) 山埡口,沿滿掌河穀一路向南,眼前綠樹成蔭,草原翠綠,便來到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
圖為(wei) 班瑪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在維護藏雪茶基地氣候站。青海省氣象局供圖
6月,這裏雨水充沛,氣候濕潤。花葉海棠、變葉海棠鮮嫩的幼芽緩緩舒展,采摘加工,便成為(wei) 價(jia) 格不菲、聞名遐邇的藏雪茶。
在素有“果洛小江南”之稱的班瑪縣,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當地群眾(zhong) 平日喜愛飲用的藏雪茶是用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的葉子加工而成。在中國,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隻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3500米的地區,班瑪縣就處在這一區域。
圖為(wei) 班瑪藏雪茶。 孫睿 攝
來到班瑪縣賽來塘鎮班腦河村,一片新種植的藏雪茶樹長勢正好。班瑪縣氣象局局長喬(qiao) 小龍和同事們(men) 正在維護安裝在藏雪茶基地的10要素區域氣候站。
喬(qiao) 小龍介紹,這個(ge) 氣候站可以自動觀測基地溫度、濕度、露點、降水、地溫、風速等要素,數據傳(chuan) 輸至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監測結果及時給當地林業(ye) 部門、農(nong) 戶、製茶企業(ye) 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服務。
為(wei) 把藏雪茶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班瑪縣形成了“公司+農(nong) 戶+基地”“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產(chan) 銷模式,不僅(jin) 拓寬了茶葉銷售渠道,還帶動了當地牧民群眾(zhong) 脫貧致富。
據班瑪縣官方統計,2019年,班瑪縣藏雪茶公司收購藏雪茶鮮葉5000斤,純手工加工成綠茶421斤,紅茶1500斤,收購資金共計15萬(wan) 多元,惠及牧戶達120餘(yu) 戶。
“做好藏雪茶氣象服務工作,是縣氣象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生態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喬(qiao) 小龍說。
為(wei) 使藏雪茶氣象服務更具針對性,班瑪縣氣象局在原有11個(ge) 區域自動站的基礎上,依托中央“三農(nong) ”項目,在藏雪茶種植基地布設了兩(liang) 個(ge) 專(zhuan) 門用於(yu) 藏雪茶觀測、研究、服務的實景監測區域氣候站。在藏雪茶芽葉發育到采摘期間,氣象科技人員每隔5天以人工觀測測量的方式,對藏雪茶芽葉的生長變化及芽葉受凍害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及時通過手機短信、“班瑪天氣”微信公眾(zhong) 號等發布服務信息。
班瑪縣氣象局根據藏雪茶氣象觀測資料,先後完成了氣象因子對班瑪藏雪茶生長發育影響研究、班瑪藏雪茶低溫凍害氣象指標等科研課題的研究,為(wei) 科學栽培、用藥、采摘、加工等環節提供精心服務。
班瑪縣林業(ye) 和草原局工作人員說,藏雪茶樹既是經濟樹種,又是生態樹種。目前,班瑪縣亞(ya) 爾堂鄉(xiang) 、賽來塘鎮和燈塔鄉(xiang) 人工種植藏雪茶麵積達530公頃,在全縣形成了瑪柯河兩(liang) 岸長100公裏的藏茶生產(chan) 基地。
“每年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人工增雨(雪)工作,有效降低了當地森林草原火險等級,也增加了林區土壤墒情,大大提高了藏雪茶樹成活率。”班瑪縣林業(ye) 和草原局工作人員說。
“後期我們(men) 計劃與(yu) 保險部門建立合作模式,在保險理賠與(yu) 牧民獲益之間建起氣象服務的橋梁。同時,要根據高原氣候優(you) 勢,通過開發推廣藏雪茶氣候品質認證商標,為(wei) 牧民帶來新的創收效益。”喬(qiao) 小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祁連生態保護顯成效野生動物頻“上鏡”
6月16日,記者從青海海北州祁連縣委宣傳部了解到,林草生態植被覆蓋率持續提升,祁連縣境內的雪豹、藏原羚、白唇鹿等珍貴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並頻頻“上鏡”為世人所見。[詳細]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記者22日從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2020年該保護區第三次鳥類調查共記錄鳥類33種7700餘隻,隸屬9目16科,自然保護區鳥類數量再創新高。[詳細] -
青海格爾木警方成功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西藏棕熊、鵝喉羚
西藏棕熊屬中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山區的森林帶,海拔高度為3500-5000米,在可可西裏分布較廣,昆侖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分布數量也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