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城鎮

發布時間:2020-08-05 08:43: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山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山南市生態環境局及山南市生態環境局錯那縣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15年,勒門巴民族鄉(xiang) (以下簡稱勒鄉(xiang) )所屬勒村和賢村順利完成西藏自治區級生態村創建,2018年建成了全區20個(ge) 特色城鎮之一。通過一係列保護生態的舉(ju) 措,勒鄉(xiang) 實現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成為(wei) 宜居、宜業(ye) 、宜遊的特色城鎮。

  一、加強組織領導,持續宣傳(chuan) 教育。著力創建以“和諧家園、美麗(li) 勒鄉(xiang) ”為(wei) 主題的邊境生態鄉(xiang) 鎮建設。成立了以鄉(xiang) 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為(wei) 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上全鄉(xiang) 重要議事日程,並作為(wei) 年終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建立了主要領導親(qin) 自抓、分管領導具體(ti) 抓、鄉(xiang) 村幹部自覺抓,上下一條心,層層抓落實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製,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舉(ju) 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同“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掃黑除惡打非治亂(luan) 專(zhuan) 項鬥爭(zheng) 等工作結合起來,通過走村入戶、到田間地頭、懸掛張貼宣傳(chuan) 標語等方式,深入宣講生態環境保護相關(guan) 政策知識,讓群眾(zhong) 充分感受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提高了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度和參與(yu) 度。

  二、強化垃圾處理,開拓生態致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每年為(wei) 勒鄉(xiang) 劃撥專(zhuan) 項資金不低於(yu) 8萬(wan) 元,並按照實報實銷的原則,用於(yu) 生態保護工作。為(wei) 解決(jue) 垃圾處理難問題,2018年,縣政府投資20餘(yu) 萬(wan) 元新建了一座垃圾收集池;2019年,與(yu) 駐軍(jun) 部隊一起開展了13次生態環境衛生大清理活動,按照垃圾統一收集、汙水統一處理、牲畜統一圈養(yang) 要求,共清理清運建築垃圾、生活垃圾20餘(yu) 噸,參與(yu) 人數達300餘(yu) 人次。兩(liang) 個(ge) 村實現了垃圾分類桶配置使用全覆蓋。截至目前,全鄉(xiang) 無環境違法違規案件和群眾(zhong) 舉(ju) 報問題。勒鄉(xiang) 群眾(zhong) 依托優(you) 質的資源環境和人文小康村建設,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習(xi) 慣。同時,大力發展綠茶產(chan) 業(ye) ,目前,茶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旅遊人數逐年遞增,走上了生態致富的路子,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新生活。

  三、領導班子帶頭幹,多措並舉(ju) 抓落實。一是主要領導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組織帶領全鄉(xiang) 黨(dang) 員幹部深入開展環境衛生大清理活動,鄉(xiang) 黨(dang) 政領導和幹部職工衝(chong) 鋒在前,實現轄區內(nei) 主幹道、河流、景區和山溝山坡等衛生清理常態化,帶領群眾(zhong) 在全鄉(xiang) 堅持不懈地開展垃圾清理工作,保持了全鄉(xiang) 長期幹淨整潔舒適的環境格局。鄉(xiang) 鎮幹部及駐村工作隊積極指導群眾(zhong) 清理自家環境衛生,房前屋後不留死角,切實起到了先鋒模範和表率作用;二是組建生態保護誌願服務隊,並整合全鄉(xiang) 護林員、巡邏員、聯防隊等力量,按照“人員不變,職責擴充”原則,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日常工作範圍,聘用2名責任心較強的村民為(wei) 保潔員,對鄉(xiang) 政府周邊及主幹道進行環境衛生清理;三是建立健全環境現場檢查登記機製,每月負責環保的幹部重點對全鄉(xiang) 各景區、工地和餐館等進行現場督導檢查,建立負麵台賬。定期回訪,督促相關(guan) 人員將督導問題整改到位,確保各項環境保護整改工作落到實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新常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