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亮點紛呈:美麗鄉村入畫來
一條條水泥路幹淨平坦、直達農(nong) 家,一棟棟農(nong) 家小院錯落有致、安謐恬靜,一麵麵文化牆寓意生動、創意十足,一個(ge) 個(ge) 村(居)廣場寬敞平整、熱鬧非凡,綠樹紅花相映,鳥鳴清脆婉轉……一幅幅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畫卷讓人心曠神怡。眼下,在山南的各個(ge) 村落,這樣的圖景比比皆是。
近年來,得益於(yu) 各級黨(dang) 委、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積極謀劃落實,得益於(yu) 社會(hui) 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yu) 、辛勤付出,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不斷推進,一個(ge) 個(ge) 不起眼的小村莊,實現了華麗(li) 蛻變,讓雅礱兒(er) 女嚐到了村(居)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提升的甜頭。
“過去在村子裏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現在,經過人居環境整治,村裏不僅(jin) 建有專(zhuan) 門的廁所和垃圾桶,配備了垃圾車和灑水車,還有保潔員負責全村環衛工作。環境好了,人人也都變得講究了。”仲夏時節,走進貢嘎縣紅星社區,隻見綠樹掩映著白牆青瓦,精致的藏式樓房錯落有致,一麵麵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村莊巷道、房前屋後鳥語花香、幹淨整潔,放學的孩子們(men) 背著書(shu) 包在夕陽下快樂(le) 奔跑……記者很難將眼前所見和村民描述的畫麵聯係起來。
“我們(men) 村是2006年從(cong) 老村搬到這個(ge) 地方的,以前的老村交通不便、居住環境差。搬遷後,紅星社區就堅決(jue) 把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作為(wei) 讓大家安居樂(le) 業(ye) 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多年來,村裏建設得越來越好,大家集體(ti) 意識越來越強,都在為(wei) 村莊美化作貢獻。”居委會(hui) 主任紮桑談起村裏的變化,感慨頗多。
如今,放眼雅礱大地,無論是漫步雅礱河畔,青山綠水之間,還是走進鄉(xiang) 間村落,穿行在新居古村之中,都能讓人感受到鄉(xiang) 村的環境整潔,村莊美麗(li) ,鄉(xiang) 風文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希冀正逐步在人居環境整治的浪潮中變為(wei) 現實。
廁所是衡量一個(ge) 地方文明的標誌,直接關(guan) 係到老百姓的健康和生活品質,也關(guan) 係到一座城市的麵貌和形象。
“以前的廁所一個(ge) 土坑兩(liang) 塊板,蚊蠅成群、臭氣熏天。現在的廁所,嶄新的瓷磚、時尚的潔具,一按衝(chong) 水按鈕,糞便經過衛生旱廁無害化處理,沒有臭味,沒有蒼蠅,家裏也幹淨多了。”瓊結縣瓊結鎮東(dong) 嘎社區的村民巴桑連連稱讚道。
廁所雖然小,誰也離不了。廁所問題是基本的民生問題,是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難點,也是鄉(xiang) 村重要的文明窗口,體(ti) 現著鄉(xiang) 風文明和宜居水平。巴桑家的廁所改造,是山南市“廁所革命”的縮影。從(cong) 猶豫到下決(jue) 心、從(cong) 觀望到參與(yu) ,老百姓爭(zheng) 先恐後地進行廁所改造,“廁所革命”大受歡迎。
“大家看到幹淨衛生的如廁環境後,思想悄然轉變,從(cong) 顧慮到認同、支持,從(cong) ‘要我改廁’到‘我要改廁’,開啟了農(nong) 村群眾(zhong) 生活新篇章。”瓊結縣政協主席仁增多吉說。
“廁所革命”改變的不僅(jin) 僅(jin) 是氣味,更是衛生觀念、生活方式上的徹底變革,進而改出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近年來,山南市結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以“廁所革命”為(wei) 重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nong) 村人居環境短板,內(nei) 提質量,外樹形象,營造衛生清潔、環境優(you) 美、文明和諧的村(居)環境,讓新農(nong) 村不僅(jin) 有“顏值”,更有“氣質”,不斷提升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cong) 景點到全域,從(cong) 城區到鄉(xiang) 村,從(cong) 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從(cong) 管理機製完善到思想認識轉變,“廁所革命”由表及裏、由點及麵不斷夯實著美麗(li) 山南的文明底色。
變美是鄉(xiang) 村需求,關(guan) 鍵還在如何變富。
一個(ge) 個(ge) 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掩映山間,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旅遊項目吸引遊人紛至遝來,處處湧動的發展熱潮激發出美麗(l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生機與(yu) 活力。
農(nong) 牧區要發展,資源是基礎。在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中,山南市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將土牆木瓦變成新式樓房,而是對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和創造,變資源優(you) 勢為(wei) 生產(chan) 力優(you) 勢,變生態優(you) 勢為(wei) 經濟優(you) 勢。
風光旖旎的錯那縣勒布溝,過去在崇山峻嶺中,與(yu) 世隔絕。現在,這裏依托優(you) 質的旅遊資源,架橋修路蓋新房,開旅館、賣特產(chan) 、辦高山茶場,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讓農(nong) 牧民的左口袋裝下“旅遊錢”,右口袋放入“產(chan) 業(ye) 金”。
“我們(men) 這裏建設得越來越美了,文化廣場、濱江大道全都建成了,水、電、路、網等設施一應俱全,每家每戶都購置了新電器、新家具,現在我們(men) 邊境村不比城裏差。”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麻麻村群眾(zhong) 平措加央高興(xing) 地說,“和我小時候相比,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啊!不光如此,我們(men) 這裏還重點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和高山茶場,集體(ti) 經濟搞得紅紅火火,而且各類基礎設施還在加速升級中,遊客也越來越多,旺季時,我家‘農(nong) 家樂(le) ’都不夠住。”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yu) 一役。我們(men) 要堅持久久為(wei) 功、善做善成,著力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讓廣大群眾(zhong) 在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山南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黃衛軍(jun) 說。
從(cong) 麵子“靚”到裏子“美”,不僅(jin) 僅(jin) 是環境美了,更事關(guan) 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今,“美麗(li) 鄉(xiang) 村”已經成為(wei) 山南的一張新名片,古老土地上的鄉(xiang) 村田園讓人更加心馳神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紀實:築生態屏障 補民生短板
走進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折巴鄉桑旦林村村民石確家的院子,一米多高的楊樹長勢喜人。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努力和大量行之有效的環保舉措,使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的地區之一。[詳細] -
西藏謝通門縣榮瑪鄉護林員阿旺老人:身體力行 守護好生態
阿旺老人不僅是全鄉護林工作的“標兵”,還是“講貢獻愛家園”的踐行者。[詳細] -
西藏實施極高海拔地區貧困牧民生態搬遷—— 住進新房子,過上新生活(脫貧攻堅高原行)
為了讓這些極高海拔地區的貧困牧民走上致富路,西藏自治區統一部署,分期分批集中把這些牧民遷出。[詳細]